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传统思想的变化往往以循环的形式表现出来。士大夫相信五德转移、三统相承;老百姓则称之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古老而又懵懂的循环论,首先是被维新派用两本书打破的,它们是(? )
A.《海国图志》、《天演论》
B.《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
C.《孔子改制考》、《天演论》
D.《变法通议》、《新青年》
2、判断题 严复说:“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材料表明( ?)
A.严复主张让人民各自获利
B.主张让人们自治
C.崇尚自由,主张自由为体
D.主张兴民权
3、判断题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的学风:“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降之学新。”材料中的“道咸以降之学新”,主要“新”在:
A.注重经典考证
B.针砭社会时弊
C.批判理学旧说
D.学习西方文化
4、判断题 鸦片战争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出现了如《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一批著作,这里的“志”是指
A.抒发救国抱负的书籍
B.中国传统的记事文章或书籍
C.历史地理专著
D.介绍西方知识的著作
5、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郑观应(1842年—1922年)是中国近代前期著名的思想家、实业家。他认为,“以商战为本,以兵战为末。若舍本而求末,入不敷出,徒知聚敛,不复开源,转令民不聊生,盛亦难恃。”(《盛世危言》)他说:“宪法乃国家之基础,……政治关系实业之盛衰。政治不改良,实业万难兴盛。查欧荚政治革命,商人得参与政权,于是人民利益扩张,实业发达。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扦格,难臻富强。”?
——摘编自夏东元、易惠莉《郑观应传》、《郑观应评传》
(1)据材料,概括郑观应的主要思想。(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背景,指出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9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