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朱子家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A.礼制规范
B.家庭制度
C.道德教化
D.礼仪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国际组织中,最早倡导成员国之间商品、劳务自由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的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石油输出国组织
D.欧洲共同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决意主留,对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佐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揽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帮矣。
——江日生《台湾外记》
(1)台湾弃留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2)施琅的观点如何?理由有哪些。
(3)康熙的决策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1)1683年清朝收复台湾(2)施琅主张留,理由是:地理位置重要、物产丰富、荷兰仍然对台湾怀有野心(3)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本题解析:第一问注意时间:1683年,在与课本知识联系后可以得出清朝已经收复台湾;第二问主要是阅读、理解材料并能够获取有效信息,观点在材料中说“断乎不可弃”,理由在材料中很容易获取信息;第三问材料中信息是:“改为台湾府”收入版图,至于影响,可以联系课本知识即可。本题是文言文非选择题,因此首先都必须了解古文的意思甚至是个别词句的准确解释,才能捕捉到正确的信息。一方面考查古文学常识,另一方面也要把课本的历史信息带入试题思考的范围。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成立。二者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在区域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B.组织成员都是主权国家
C.美国是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很松散的组织,其成员国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地区,所以,? B.组织成员都是主权国家不适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所以本题选B。A.在区域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C.美国是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则是二者的相同之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 1850~1949 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年份
| 1850 年
| 1887 年
| 1914 年
| 1936 年
| 1949 年
|
人口数? (千人)
| 414 699
| 377 636
| 455 243
| 510 789
| 541 670
|
人均收?入(元)
| 43.8
| 35.9
| 41.22
| 50.51
| 34. 98
|
A.1850~1887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实业救国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以及辛亥革命有关
C.1914~1936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1949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图文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27-1936年,D项说与其有关,说法错误,因此正确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