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2分)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2分)
参考答案:(1)加强对地方的管理。(2分)形成了二元体制。(2分)
(2)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2分)属吏为本地人。(1分)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1分)
(3)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2分)
(4)趋势: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意图即是目的,统治阶级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关于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可结合材料回答,根据材料一中的“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可知影响是形成了二元体制。
(2)跟据材料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二中,找到有效信息即可。 根据材料二中“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可知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可知是中央通过这种方法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3)跟据材料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二中,找到有效信息即可。根据材料三中的“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知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4)关于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回答时一定要注意答出由什么到什么的变化趋势。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周代分封制,汉代郡县制,还有元朝行省制这三个朝代的史实表述,总体呈现了这样的趋势,就是地方的权利逐渐减弱,中央的权利逐渐加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县制和行省制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古代雅典,Asion一词是指那些仅在身体意义上属于这个城邦,但被排除在公民组织之外的自由民。下列人员可以归为Asion的有
①法庭陪审员?②被放逐的执政官?③首席将军的妻子?④家庭奴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中对Asion一词的定义可知,他指的是指那些仅在身体意义上属于这个城邦,但被排除在公民组织之外的自由民,分析选项,①法庭陪审员、②被放逐的执政官属于雅典公民,因此不在此列;③首席将军的妻子和④家庭奴隶都不属于雅典的公民,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雅典的民主制
点评:雅典的民主制的局限:①范围: 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众多妇女和外邦人则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②性质: 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③参政方式: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造成了民主的泛滥,成为社会动荡的隐患。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 (元朝时中国西部民族的统称)应考;左榜供汉人(原金朝统治下的汉族、女真等民族)、南人(淮河以南的原南宋境内的人民)应考,乡试、会试考中名单都按民族分配。这表明元朝?
[? ]
A.科举制度得到最终确立?
B. 以科举作为协调蒙汉关系的手段?
C. 统一后重视全面推行汉化政策?
D. 选拔人才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区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
[?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明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郡县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李斯主张建立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三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照抄材料不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统治,促进了西周的强盛。
(2)主张:郡县制;理由: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3)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容易产生专制独裁。
(4)任何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以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制度一定要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