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董仲舒强调“君权神授”、主张“大一统”在当时最为直接的作用是
A.约束君主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暴政
B.为解决“王国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C.加强对广大人民的思想控制
D.促进西汉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近代史 》上说:“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何时?它产生的条件有哪些?(4分)
(2)中国民族工业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有哪些著名的民族资本企业?(4分)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2分)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1)19世纪60、70年代;(1分)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瓦解中国的封建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条件;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诱导作用;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近代企业。(3分)(2)主要分布在上海、天津、广东等沿海地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4分)(3)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这两重性。(2分)因为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因此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侵略和压迫的革命要求,但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这些势力又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因此他又具有妥协性。(4分)
本题解析:(1)此题比较简单。中国的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60到70年代,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需要记住。一是外资的刺激,二是洋务运动企业的诱导,三是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2)中国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自然经济瓦解比较早的通商口岸等沿海地区,主要代表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3)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既有依赖的一面,又有反抗的一面,因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发展。严酷的环境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局面。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下列对此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B.从“左”倾冒进到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材料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左”倾错误已经得到相应调整。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回答问题:(13分)
(1)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你持什么观点?请结合史实扼要阐述。(11分)
参考答案:(1)经济全球化是否以欧洲为中心形成,或欧洲创造了世界,还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2)见下列要素与要点。持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要素?“欧洲说”要点?“世界说”要点?
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了世界范围的联系?加速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
工业革命后?发达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加强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欧洲经济不断繁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的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第三世界兴起与经济差异?
两极格同结束后?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经济改单与区域经济合作
本题解析:此题以经济全球化与欧洲的关系为中心内容引入试题。题干材料是两位学者的不同观点:一是欧洲创造了世界;二是世界创造了欧洲。这样的试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明辨是非,加深学生对历史观点的认识和理解。解答此题时,注意你所选的论据一定要支持你的论点,切忌知识错位,思维混乱。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34年,他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他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1)材料中的他是谁?他为什么会认为英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又为什么会盛赞中国的“孔子时代”?(6分)
材料二?下图为新发现的梁启超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起草的手稿局部

材料三?梁启超为清廷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捉刀代笔,草拟奏折,大概是清末立宪史上最有趣的故事了。梁启超以通缉犯身份,流亡海外,却直接介入最高层的政治决策,不能不令人咄咄称奇。
——摘自《南方周末》第1292期
(2)材料中的五大臣与“枪手”梁启超要求的立宪是否一致,为什么会出现令人咄咄称奇的怪事?(4分)
参考答案:(10分)(1)伏尔泰。(1分)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政治制度(1分);作为启蒙运动领袖的伏尔泰非常痛恨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1分)
盛赞: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宣扬的“民贵君轻”符合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②儒家思想中的人性主张与启蒙思想家追求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一致;③孔子强调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④孔子及儒家思想是建立在对人类和社会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与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理性主义切合;⑤孔子对宗教和超自然力的态度与启蒙思想家反对宗教迷信一致; ⑥儒家思想提倡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为西方反对天主教会的蒙昧主义愚民政策提供利器;(任答三点给3分)
(2)不一致。(1分)
原因:①《辛丑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无遗;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③维新失败康梁流亡海外,此时企图借尸还魂实现宪政理想;④两者都想以立宪作为对抗民主革命的手段,只是一个要立宪之名,一个要立宪之实。(3分,任答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