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2分)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6分)?
(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2分)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3分)
(3)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根本目的何在?(2分)
参考答案:(1)(1)生活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分)
特点: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回答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脆弱性)(6分)
(2)材料二。主要观点: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5分)
(3)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维护封建统治。(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强调从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的生活方式,注意结合《天仙配》的歌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可知是一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下这一生活方式的特点。第(2)题从“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可以看出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尚复被水旱之灾”可知由于生产资料有限,生产规模小,所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有限,“急征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可知农民沉重的赋税和徭役。第(3)题考查的是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总结概括的能力,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根本目的无非是为了稳定秩序,维护统治。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3分)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 内容
| 备注
|
春秋战国
| 牛耕、铁农具
| ?
|
都江堰、郑国渠
| ?
|
测知二十四节气
| 有利于安排农事
|
秦汉
| 楼车
| 提高播种效率
|
选种、育秧
| 提高产量的重要捷径
|
魏晋南北朝
| 翻车
| ?
|
《齐民要术》
| ?
|
隋唐
| 筒车、曲辕犁
| ?
|
宋元
| 踏犁
|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
《农桑辑要》
|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
十二气历
| ?
|
明清
| 《农政全书》
| ?
|
请回答:
(1)精根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3分)
材料二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展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根据材料二,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6分)
参考答案:
(1)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4分,每点1分,任答四点即可)
原因:人多地少;(1分)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1分)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1分)
(2)重要举措: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鼓励农业机械的发明创造,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实现(2分);建立农业科研和农机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化进程(2分);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法律保障(2分)
本题解析:(1)中国古代在农业发展中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这一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就材料一而言,“牛耕、铁农具”、“翻车”、“筒车、曲辕犁”等内容体现了生产工具的进步;都江堰、郑国渠则体现出水利工程的兴修;“二十四节气”等内容体现了合理安排农时;《齐民要术》、《农政全书》体现了注重农业经验的积累。根据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不难回答中国农业之所以会出现精耕细作的模式的原因是:土地数量少,小农经济的长期大量存在和政府重视农业发展等。
(2)在材料二中,可以归纳提炼出美国政府为促进农业现代化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应关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和材料出处的研究,这能提供解题的重要线索。就试题内容而言,难度较低,主要通过中西之间农业发展的古今对比理解农业发展对国家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
B.井田制的确立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
D.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①粟?②水稻?③玉米?④?小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最早由中国培植的农作物粟和水稻,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请回答:
(1)我国传统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把麦穗和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组概括每幅图的寓意。(6分)
?
?
?
图三 大象与玉如意?图四 仙鹤与松树
(2)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吉祥”内容的词句、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两例。(比如:瑞雪兆丰年。每条1分,共2分)
(3)简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4分)
(4)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1分)
参考答案:(1)图一: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图二: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图三: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图四: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每个2分,意思符合,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2)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合喜事多。等(每条1分,意思符合,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
(3)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每点1分,共4分)
(4)反映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它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1分)
本题解析:第(1)问要注意结合图示说明指出每幅图的寓意,主要从谐音和中国传统的文化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为开放型答案,可以从一些谚语、对联等体现的对丰收的期盼作答。第(3)问要根据所学知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点,主要是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保守性、封闭性、自给自足等角度进行分析。第(4)问应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方面,分析说明。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考试的重点,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长期的小农经济的支配下,形成了以农业为主要特点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