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与发展,有人说,如果你不了解三农问题,你就不能理解中国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五千年的农耕历程诞生了丰富灿烂的农耕文化,其中众多诗词及其绘画形象地再现了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譬如: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南宋·范成大)
材料二 我国建国后粮食产量变化表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著
材料三 胡锦涛主席用短短20个字概括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当防止出现下图漫画中“新农村规划者”的所作所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中的诗词、绘画体现出我国传统小农经济具有的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84年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中“新农村规划者”的行为和20世纪50年代什么运动中出现的错误最为类似,结合胡主席的理论概括它们共同的错误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3、判断题 “深淘滩,低作堰”是战国时代某一著名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这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这项水利工程是
A.京杭大运河
B.灵渠
C.都江堰
D.井渠
4、判断题 文明、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 ]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5、判断题 下列各项,在后世又曾大规模增修或扩建的工程是
①?郑国渠?②都江堰?③赵州桥?④长城 ?⑤大运河
②?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④⑤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