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郑和下西洋时,可以用来确定航向和位置的方法有?
①使用指南针判断方向?②晴天观察太阳运行
③夜间用牵星板确定方位?④用浑仪或简仪判断方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主要保障是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③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④开放政策 的一贯推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3、判断题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经预言,“电力的火花”将取代“蒸汽大王”而统治世界。促使这一“取代”实现的理论突破是
[? ]
A.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
B.西门子研制成功的发电机
C.格拉姆发明的电动机
D.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4、判断题 (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材料三?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10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12分)
5、判断题 中国象棋棋子中的“炮”,有时也写作“石”字旁。“火”字旁的“炮”出现最早应在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唐宋时期
C.元明时期
D.晚清时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