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新网2009年7月22日电:八点的铜陵乌木山广场附近,人海如潮,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云集此间,共同见证五百年一遇的胜景。活动现场由“一主两副”三个广场组成,其中简仪雕塑广场(如下图),占地面积530.66平方米,主体为简仪青铜雕塑,用于测量天体位置,据称也是我国最先发明赤道装置。那么,我国古代最早使用该类似仪器观测天体始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科技的准确记忆,题干中“主体为简仪青铜雕塑,用于测量天体位置”是解题的关键,结合图片与所学知识可推断出题干中的仪器是简仪,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因将结构繁复的唐宋浑仪加以革新简化而成,故称简仪,而浑仪最早出现在汉代,故A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在古代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 )。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唐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主要是指当时竹简为重要书写材料,十分笨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而出现的重要发明是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技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l).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经验的终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4) 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徐、利相识再相知,中西合璧成伟业,译文句句见真功,千古名著映神州。”此诗评价的是
A.《梦溪笔谈》
B.《几何原本》
C.《四库全书》
D.《海国图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级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利” 是指明朝科学家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编著《农政全书》、《崇祯历书》,译《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A是北宋沈括所著,C是清代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D是近代魏源所著。因此选B.
点评:明朝时期,徐光启虚心跟随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数学、测量、水利等科学知识,并同利玛窦合作,翻译欧基里德的《几何原本》。为了用适当的汉语名词表达欧基里德的数学概念,徐光启绞尽脑汁,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我们现在常用的几何、点、线、面、平行线、直角、钝角、锐角、三角形、四边形、斜方形……等数学名词,都是由徐光启制订的。徐光启还同另一个天主教神父罗雅谷合作,翻译了《测量全义》十卷,将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引入中国。诸如正弦、正切、余弦、余切这一类现在习用的三角学术语,也是由徐光启制定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说明这一科学成就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且成就巨大,B项符合要求。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C项错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影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