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位名人曾放言:“九十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一千公斤,这不是梦想,是我的理想。”
A.这是“大跃进”时的口号
B.这是类似于“大跃进”浮夸风的口号
C.利用航天技术才能够实现
D.这是新科技条件下水稻杂交的新目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毛泽东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现农村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①民主选举?②民主管理?③民主决策④依法治国?⑤民主监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注意题干情调是农村村民自治的核心,选项④依法治国是国家基本政策,不属于村民自治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西汉]《札记》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5分)
参考答案:(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
(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
(3)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如果笼统回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最多给 2 分)?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
(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本题解析:本题立意是文明史观,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着重考查在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的相互影响。思考角度应从现代化的角度入手,特别是第二问,分析家庭伦理观变化的原因时,需结合梁启超那个时代的背景,寻找经济、政治、思想现代化的具体因素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同时还要注意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即民族危机。第四问,则是凸现家庭观念的现实意义,通过设题引导考生认同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同时本题还考查了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王阳明批评理性主义“致知”的偏失,他强调人的尊贵品质在于他的“良知良能”,主张人应该从“致知”升华为“致良知”,康德强调:不是上帝制造了像他自己一样自由、平等、博爱的人,而是信奉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需要一个上帝作为其信奉的理性依据,并且这个理性具有超人的上帝属性。在这里,王阳明和康德实际上都
A.反对上帝,自觉理性
B.强调博爱与平等
C.认识自我的纯粹理性
D.强调理在先气在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致良知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内心的良知,良知良能就是纯粹理性,康德则强调信奉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需要一个上帝作为其信奉的理性依据,并且这个理性具有超人的上帝属性,因此是“纯粹理性”,故要将宗教限制在纯粹理性的范围之内,正确答案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认为:“拥有近四千年文献历史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目前已知的有直接“文献”记载的历史始于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