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
B.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
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A.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B.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以上三项叙述正确,符合提干“不正确”之意的是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因为秦国早在春秋时就设县。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对于商鞅变法,从考点来说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从考查的角度来说,重点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体现出的社会发展趋势,明确变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读下图,能获知北魏孝文帝时期?
①手工铸造业发达②商品交易活跃③城市经济繁荣 ④统治者重视和支持商业发展


北魏孝文帝是铸造的铜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魏孝文帝铸造铜钱,这本身直接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是手工铸造业发达,铜钱的出现是商业贸易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这也说明孝文帝重视商业。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魏书?高祖纪》载(北魏孝文帝下诏)“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材料所涉制度
①是文明交流的产物?②有效地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③该制度下露田可以买卖?④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均田制。北魏初年,长期战争,大量田地荒芜,百姓流亡,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学习汉族的均田制,将政府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从材料可知,谏官开始的时候论事不必实现知会宰相,后来又规定每十日就要上一“封事”。这体现了谏官权力的不断增大。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明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议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了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想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在专治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