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均田制
B.三长制
C.新租调制
D.汉化政策
2、判断题 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危机,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亦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
材料三?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中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4分)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什么材料二中商鞅却因变法而死?(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重要认识?(2分)
3、选择题 中世纪的欧洲,教堂遍布各地,天主教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牧师是中世纪欧洲最理想的职业
B.中世纪欧洲人的一生都同天主教有密切关系
C.中世纪的欧洲居民都要研究《圣经》
D.天主教及其教义严格禁锢着欧洲居民的思想
4、判断题 (10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4分)
(2)材料二、三分别对商鞅变法的如何评价?(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应如何评价商鞅变法?(2分)
5、选择题 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积极有为的君主,使埃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被誉为“现代埃及之父”和“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之人”。下面对阿里表述错误的是
A.阿里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技和思想文化,推动了停滞不前的埃及社会历史的进程
B.阿里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C.阿里对外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成为帝国内充满生机活力的一部分
D.阿里通过改革改变埃及的社会性质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