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是说柳条发芽时节,人们插柳戴柳以辟邪。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材料反映的现象应在
A?立春?B?春分? C?清明? D芒种
2、判断题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辉煌,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成就叙述错误的是(?)
A.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
B.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年。
C.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500年之久。
D.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推动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日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并再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不能引材料中的史实)
(2)材料中所提到的火药与罗盘针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4)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4、判断题 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 国家的大统一 ② 生产的发展 ③ 民族联系的加强 ④ 中外互相交流的影响 ⑤ 留学人员的作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5、判断题 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l)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侧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3)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4)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你怎样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
德国菜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5)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人课程改革的趋势。结合材料和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