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始社会不存在环境问题
B.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C.环境问题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D.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资源和人口问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10分)
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西辽河属于?(内、外)流河。并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10分)
参考答案:
外?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每点2分,答出其中4点得8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内、外流区的分布,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辽河最终注入渤海,可知西辽河为外流河。区域内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本题应认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最协调的时期是( )
A.50万年前
B.3 000年前
C.20世纪初
D.20世纪70年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50万年前属于采猎文明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微弱,人类处于完全依赖自然的阶段,人地关系协调,但属于低水平协调。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1991~2007年我国逐年排放SO2情况”图,我国SO2排放量居高不下,下列因素与此无关的是

A.能源消费结构特征
B.生产技术水平
C.环境保护观念
D.人口众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主要是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SO2排放量居高不下与当地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有关。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
图1-1-5
(1)人类通过生产劳动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的________。
(2)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________、________。
(3)人类社会通过________活动和________活动向环境中排放________。
(4)由图看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反馈作用
(2)生存空间 物质和能量
(3)生产 生活 代谢产物(废弃物)
(4)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或对立统一)
本题解析:人类与环境关系密切,人类占据环境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环境要容纳、清除和改变这些废弃物。人类作用于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