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有关黄淮海平原地理位置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处黄河中下游,自古有“中原”之称
B、位于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第三级阶梯上
C、全部位于暖温带湿润区
D、与环渤海经济区分布范围一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商贸联系的基础是
A.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
B.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C.技术人员在区际间的流动
D.生产成品的区际流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商贸联系。在商品流通中,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交换是联络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商贸联系的基础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读图并回答1—2题。

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关于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解决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读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题。
1.若②为我国南水北调的重要线路之一,则该线路的调水优势是2.关于③资源跨地区调配线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沿线地区地形平坦
B.工程量较小
C.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
D.可以利用现有河道,投资少
E.沿线城市密集,调水效益高
F.可以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
G.可以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污染
H.可以使珠江三角洲地区
I.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G.促进经济发展
③线路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若②为我国南水北调的重要线路之一,根据其分布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线路为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开挖水渠或铺设水管,可自流引水到北京、天津等地,故沿线工程量较大,A错误;受地势影响,沿线可自流引水,B项正确;南水北调三线工程只有东线工程可利用原京杭大运河,工程量小,C项错误;中线调水工程主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沿线经过城市较少,D项错误。
2.根据③工程穿越的经纬度位置判断为西电东送的南线工程,把珠江上游红水河和贵州的火电送往珠三角地区,故可环节珠三角的能源紧张状况,利于珠江上游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 ,故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图示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跨越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其具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我国四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基本概况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煤”变“油”这一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煤炭变成的汽油和柴油不含硫、氮等污染物,是高质量的洁净油品。据悉,我国也已启动“煤”变“油”项目。据此完成题。1.硫、氮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2.我国之所以要启动“煤”变“油”项目,是因为
①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 ?②我国燃油需求量增长迅速
③可以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④我国煤炭资源过剩
A.放射性污染
B.臭氧层空洞
C.酸雨、酸雾
D.重金属污染
E.①②③
F.①②④
G.①③④
H.②③④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含硫、氮的污染物主要是酸性气体,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进入大气中,与水汽相结合,可能导致酸雨的形成。
2.我国实施“煤”变“油”项目主要是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而油气资源不足,且“油”较“煤”的环境污染较小,故①②③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矿物燃料大量燃烧对环境的主要危害和我国的能源消费的基本概况和不同的能源资源的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差异,注意比较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