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与地理环境》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A.航空运输 B.管道运输 C.铁路运输 D.海洋运输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区域的定位。根据图示①线路判断起点位于我国的新疆地区,终点位于上海,为西气东输工程,所以调出的能源主要是天然气。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应该注意各种运输方式的显著特点,从运量、运速、运价、灵活性、连续性等方面考虑。水运运输量最大,但速度慢;公路最机动灵活,但运量较小;飞机运速最快,但运价高;管道运输连续性好,但投资大,只能运输液体和气体。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通过海洋运输到中国。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图中箭头③为西电东送,③的资源调出区,水能资源丰富,所以地表崎岖不平,落差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近代以来,由于海上运输、高速公路建成,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曾一度衰落。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如浙江嘉兴市聚落形态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由团块状沿交通线而扩展成星状;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本题叙述中扬州曾一度衰落的原因主要是铁路运输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08年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中大型商场的布局因素最主要是
[? ]
A.位于市中心的位置
B.交通通达度高
C.都近工业区
D.位于住宅区内
2.从1990年到2008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不是因为
A.城区用地紧张
B.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D.接近消费市场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10年12月15日,波密扎木——墨脱公路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创下7个世界之最的“嘎隆拉山隧道”打通,这意味着扎墨公路的贯穿为时不远,墨脱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县的历史将结束。根据材料和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在墨脱县修建公路的区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是墨脱山区施工的最佳季节
B.资金不足是限制该地交通建设的最大障碍
C.该地公路等级较低,技术要求低
D.该地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
小题2:有关该地农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北部,原因是受地形的抬升,降水多
B.分布在河谷地带,因为交通便利
C.分布在河谷地带,原因是气温较高
D.分布在南部,原因是地势平坦开阔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各种交通线路建设与发展中都会受到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该地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所以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德国的弗赖堡市因推行先进的环保政策而著称,下图是弗赖堡市的中心商业区和老市区及其周边交通网。关于图中交通设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限制车辆入市区,在老市区边缘设置一般停车场
B.为增加公交车的机动性,连接市内电车线路与城市间铁路
C.为方便市民出入,电车车站的密度与人口分布密度呈正相关关系
D.为方便市民到郊外绿地、农庄度假娱乐,开辟自驾车停车换乘站点,在指定区域换乘巴士或火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通过读图可以看出老市区的停车场主要分布在边缘地区,主要应为老市区道路狭窄,通行能力较低的缘故,应适当限制车辆数,故A正确;连接市内电车线路和城市间铁路,可以更充分的发挥公交车的作用,增加公交车的机动性,故B正确;为方便市民出入,电车车站的设置应考虑市民出行的便利性,人口分布密度高的地区车站密度应更大,故C正确;在指定区域换乘巴士或火车不方便市民去郊外绿地,农庄,较为便利的是自驾车然后将车停在离农场附近的停车场,故D不正确;所以该题选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人口与地理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