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A.乙图表示板块的生长边界 B.乙图所示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 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与乙图相同 D.台湾岛就处在乙图所示的板块边界上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西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多地震。图中①为亚欧板块,③为印度洋板块。C正确。
【小题2】乙图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海沟,为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A、B错。东非大裂谷处于板块张裂地带,C错。台湾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D正确。
考点:板块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地质地貌示意图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a和b
B.b和c
C.c和d
D.b和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判断问题。
小题1: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
B.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③处是地堑
小题2: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若图中的沙丘为流动沙丘,那么主导风向为
A.从②吹向①
B.从④吹向沙丘
C.从②③吹向沙丘
D.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小题1:A项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分布地区在水的长期作用下,发生溶蚀而形成。而图示
沙丘的分布表示该地区气候干旱,水少,故A项错误。
小题2:根据“背斜储油,向斜储水”的原理判断,而③处由于4号地层已经出露地表,
且两边有断层,故不利于石油的保存,故选①处。
小题3:沙丘的坡度:迎风坡较缓,故判断风向为①→②→③;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 下图A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数码表示岩装、岩桨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1—2题。 
1、图A中表示岩浆岩与变质作用的分别是
[? ]
A、①、A 
B、②、C 
C、④、B 
D、⑤、I 
2、从成因上对图B岩石分类,与图A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
A、珊瑚石一一④ 
B、大理岩一一② 
C、玄武岩一一③ 
D、花岗岩一一⑤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岩层由丙处垂直向下,地质年代呈由新到老变化趋势。(10分)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呈背斜结构的是?处,其判断依据是?
?。在丙处形成山地形态则是由于?。
小题2:图中乙处的降雨类型为?雨,该处在降雨结束后将出现气温?,气压?,天气?的气象状况。
小题3:图中四地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及其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甲—风力侵蚀
B.乙—流水侵蚀
C.丙—冰川侵蚀
D.丁—人类活动
小题4:如要判定乙处岩层形成时的地质年代,可行的方法有?。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乙;该处岩层年龄中间老,两侧新;该处为向斜,槽部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
小题1:(4分)锋面;升高;下降;转晴
小题1:B
小题1:(2分)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或者根据岩层中的生物化石来推断
本题解析:
小题1:地质构造判断看岩层的形态,甲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乙处岩层向上拱(或者该处岩层年龄中间老,两侧新),是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从地表形态上看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小题1:从图中看出乙处是锋面雨,由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靠近,冷气团势力不够强盛,呈回旋,因此该锋面是暖锋。降水结束后,受单一暖气团的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小题1:从题1中可知,乙处是背斜,一般情况是背斜成山,但是图中乙处背斜成谷,是因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因此该处是受侵蚀最强地区。
小题1: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岩层和生物化石老判定乙处岩石形成时的地质年代。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城市与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