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A.一般含有化石 B.有可能裸露在地表 C.由变质作用形成的 D.海底几乎都是花岗岩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各省的矿产企业分布分析,企业分布最多四省可能是甘肃、山东、浙江、福建,A对。河南、广东、四川、宁夏、江苏分布少,所以B、C、D错。
【小题2】含有化石的岩石是沉积岩,A错。由于地壳运动,有可能裸露在地表,B错。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变质岩,不是花岗岩,C错。海底大洋中脊、火山是生长边界,几乎都是玄武岩,D错。
考点:我国花岗岩企业分布状况,岩石类型及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0分)读新西兰南、北二岛示意图(图丙),图甲为甲地的气候统计资料,图乙为南岛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图乙,概括图示区域的地形特点并解释南阿尔卑斯山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据图丙判断该区域人类活动主要分布的岛屿(南岛或北岛);并简述你的理由。(6分)
(3)简述甲地气候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区面积广大;(1分)山地为东北—西南方向;(1分)西北高,东南低,起伏较大;(1分) 海岸线西部曲折(1分),东部较为平直;(1分)
(以上四点每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4点以上得4分)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抬升。(2分)
(2)北岛(2分)理由:北岛各等级的城市数量多(1分)、等级更高(1分),分布更密集(1分);北岛铁路长度更长(1分),密度更大(1分)。(回答4点及以上得4分)
(判断失误则该小题计0分。理由须从数量或等级、密度两方面进行描述。)
(3)特点:终年温和多雨(2分);冬季降水更丰富(2分);成因:终年受海洋(西风)影响(2分),冬季西风强盛,带来丰沛降水(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乙,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区面积广大。根据等高线延伸方向判断,山地为东北—西南方向。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起伏较大。 海岸线西部曲折,东部较为平直。该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板块相互挤压抬升形成。
(2)人类活动分布的差异,主要从城市、交通线数量或密度分析。读图,结合图例分析,北岛各等级的城市数量多,等级更高,分布更密集。北岛的铁路长度更长,密度更大。
(3)读图甲分析,甲地位于西风带,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冬季西风强盛,带来丰沛降水,所以冬季降水更丰富。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地壳上升
D.火山喷发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河漫滩指汛期时被洪水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的滩地,是指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图中②处河流最弯曲,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使河流越来越弯曲,河漫滩最宽阔。B对。其它三地河道较直,说明水流快,河漫滩发育少,A、B、D错。
【小题2】读图,由于南侧河流的溯源侵蚀,使得南侧河流与北侧河流连接,改变了河流的水系结构,A对。与堆积作用、地壳上升、火山无关,B、C、D错。
考点:河流的水系特征及变化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地貌景观图,其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根据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可知,图中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以化学侵蚀作用为主;峡谷是河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水侵蚀下切形成,以机械侵蚀作用为主,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3 题。
?
1.图中甲处的坡度比其他地区坡度大的原因是
[? ]
A.流水侵蚀
B.此处有断层
C.岩浆活动
D.冰川堆积
2.跨流域调水改变的是图中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 ]
A.②
B.③
C.⑤
D.⑥
3.图中植被从阔叶林过渡到针叶林,体现了
[?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参考答案:1、B
2、D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城市与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