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3亿多人口,我国的人口总量由原来占世界人口的1/4降为l/5。不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仍然有1400万,计划生育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基本人口政策。
■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围绕这一目标,《人才规划》提出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2012年教育投入占GDP的4%;招考制度不再“一考定终身”;义务教育缓解“择校热”;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5%;教师行业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大学推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13.5年;20%劳动人口受过高等教育。
■ 目前,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3%,低于4.6%的世界平均水平,而发达国家一般超过5%。我国就业人员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以上的比重达68.9%,比2006年提高5.6个百分点。
■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 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前九个排序为: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 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0%,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
■ 我国的综合国力
■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
■ 我国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8万亿美元和8.3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
■ 据海关统计,2010年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同比减少6.4%。
■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 钢、煤、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 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 2010年全年粮食总产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800元,实际增长10%左右。国家统计局分析,我国今年粮食增产的原因有:面积增加,气候条件有利,以及粮食单产提高。
■ 2010年是大规模高铁建设逐步进入收获期的一年,郑西、沪宁、沪杭等高铁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8358公里,在建里程1.7万公里,无论是运营里程、运营速度还是建设速度,均居世界第一。
■ 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也是我国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
■ 2010年12月24日,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
■ “十一五”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恢复性增长,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0。
■ 我国水资源节约保护不断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目标。
■ 我国水利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投资为补充的水利投融资机制。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两项经费”得到落实。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全国72%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
■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1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1年度。普查对象:我国境内的所有江河湖泊、水利工程、水利机构以及重点社会经济取用水户。全国水利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分别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 今后五年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国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0.7%以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全国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1.1%以下;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和50%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4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8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全国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处理机制基本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稳定增长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基本形成。
■ 重点工作任务: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搞好雨洪资源利用。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强牧区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2年年底前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年底前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水源条件较差的山丘区,要利用小型集雨设施,发展滴灌、微灌等窖灌农业。进一步治理淮河,加快以入海水道二期为重点的新三项工程建设。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