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 我国的地势、地形和气候
■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
■ 我国的主要地形有:高原、盆地、平原。
■ 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中国有四大盆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中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为我国的五大湖泊,其中江西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西藏纳木错为海拔最高的大湖,青海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 长江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 中国的季风气候十分显著,主要有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等部分地区的热带季风性气候。另外,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而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 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5~9月。
■ 我国气象灾害有如下特点:①种类多;②范围广;③频率高;④持续时间长;⑤群发性突出;⑥连锁反应显著;⑦灾情重。
■ 我国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冻雨。
■ 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 我国的能源与资源
■ 我国能源资源特点: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 我国能源资源结构是以煤为主(75.2%),水力居次(22.4%),油气为辅(2.4%)。各地区呈现明显的差异。
■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目前我国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l/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我国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 世界上水能分布很不均匀。据统计,已查明可开发的水能,我国占第一位,其次为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
■ 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各地每年太阳总辐射量大约在80~220千卡/厘米2。其中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
■ 地壳中地热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从已发现的高温地热区看,绝大多数分布在板块构造的边缘地带——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这些地带地壳不稳定,地壳内部的热能易于从这些薄弱地带传到地表,因而地热能比较丰富。我国的地热资源也很丰富,已发现的温泉有2000多处。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云南一带,有许多温泉和热泉,是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 我国风能的分布,一般地说,北方多于南方,从海边向内地迅速减弱,内陆又增强。从时间来说,冬春两季风力普遍大于夏秋两季。
■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1)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2)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3)农业用地绝对数量较多,人均占有数量较少,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4)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 我国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三个粮食主产区,涵盖11个省份,土地面积占全国五分之一多一点,耕地面积和人口却占全国的50%以上,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60%以上,粮食总产量约占全国的65%。
■ 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 “十二五”规划指出,应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0位之后,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 2009年,全国森林面积1954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森林蓄积137.2亿立方米。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人工林面积6168.8万公顷,居世界首位。
■ 我国的三大林区:最大的林区是东北林区、第二大的林区是西南林区、再次是东南林区。
■ 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面较广,全国2300多个县市中1458个有煤炭储存,但90%的储量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是晋陕蒙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量的63.5%,山西省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3。从东西方向看,煤炭85%分布于中西部,沿海地区仅占15%。
■ 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集中在东北、华北(包括山东)和西北,共占全国探明储量的86%,集中程度高于煤炭。储量最大的省区是黑龙江(占全国31.8%)、山东(18.6%)、辽宁(12.7%)和京津冀(12.7%),其次是新疆(8.1%)、河南(4.4%)等。
■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少,仅为世界人均的58%,列世界第53位;(2)一些重要矿产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某些重要矿产的消费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比较大,2009年我国铁矿石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69%。
■ 我国是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举世闻名的内蒙古白云鄂博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山,稀土储量几乎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轻稀土为主)。
■ 我国资源存在的主要特点有: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开发程度和利用率低。
■ 我国的人口与民族
■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的l/5。
■ 老龄化社会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1/3。预计在“十二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从“十一五”年均净增480万提高到“十二五”的800万左右,在2015年总量将突破2亿。
■ 我国人口的分布很不平衡,以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一线为界的东南地区,国土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到全国的94.4%;而面积超过国土一半的西北地区,人口只占全国的5.6%。
■ 我国人口的构成特点是农业人口占人口的比重大,但在工业化进程中,大批农村人口将逐步转变成城镇人口。预计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预计“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将突破7亿,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城乡人口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十二五”期末,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为46.6%,不仅远低于高收入国家70%以上的水平,而且低于世界50%的平均水平。
■ 我国15~64岁的劳动适龄人口达到9.75亿人,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73%。
■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三十多年来,一共少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