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在于公路本身以及配套的行车规则方面出现了问题,而不是车速慢导致堵塞,而且一旦出现塞车,就会有车速慢等相关问题随之而来,导致恶性循环。”
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典军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浙江省自身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外向型经济拉动。金融危机后,外向型经济受到较大影响。回顾2011年各省市GDP发现,除了天津之外,增速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西部省份增速都在12%以上,中部省份中最低的河南也达到11.7%。相比之下,浙江省的增速明显放缓。
而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仍将延续。在2012年各省市制定的GDP增长目标中,中西部仍然继续“高歌猛进”,8个目标高于去年的省份中,除了吉林外,其他省份均属中西部地区。其中,“江南煤海”贵州省在去年实现15%的高速增长后,今年预期增长达到14%,为全国最高。内蒙古、陕西等省份的增长目标也都达到13%。在全国的31个省份中,浙江、广东、山东、福建4省的增长目标都低于去年,北京、江苏、上海等19个省份的增长目标与去年定的目标一致。
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区域经济差异较大、城乡差别大、民族众多,如果国家在发展战略、政府服务、公共政策、政治改革等方面不能满足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中国很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恶性循环,长期停留在较低的发展水平,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材料9
“为什么世界工业化已经进行了250年,而近200个国家中只有少数发达国家?为什么很多国家不能从发展中国家变成发达国家?或者再进一步问,为什么很多中等收入国家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常常‘跌跟头’、‘忽上忽下’,甚至出现经济停滞或倒退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发出连珠炮式的追问。
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认为,中国社会走到这一步,就是要约束公权力,不让公权力被既得利益集团绑架,不让他们获得大量垄断权、大量稀缺资源的掌控权。一方面,保护中小企业、弱势群体的产权,促使他们更有效率地生产和经营。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无偿占有的资源如果在市场制度下有偿交易会释放出更多效率。
唯有如此,这个国家才能往前走,财富才能更充裕。不然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小企业、工人、农民会很辛苦地挣点小钱,而绝大部分利益被拥有垄断权或掌握稀缺资源的集团夺走。拉美也是这个问题,腐败缠身、垄断无法打破。“中等收入陷阱”的症结在于,利益集团占有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很享受这一现状,不愿作改变。
材料10
2011年10月29-30日,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在海口联合召开了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未来10年的中国”为主题的第72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来自中央有关部委、研究机构、高校和24个省(市、自治区)的官员学者,德国、印度、俄罗斯、挪威、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机构的国内外专家4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与会专家就中国未来10年的发展前景与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表示,中国非常重视社会稳定,但只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人文精神环境,才能更好促进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要加大人文精神方面的改造力度,重点培育主体的诚信精神和理性精神,其中诚信精神是最关键的。一是要加大对缺乏诚信行为的打击力度;二是要从小抓好公民的诚信教育;三是要大力提倡敬畏意识。在2009年4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也强调,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敬畏意识(常思贪欲之害)、程序意识和民主意识。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举行的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中也强调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后悔。
在连续7年保持8%经济增长目标之后,中国决策层将2012年经济的增长目标下调至7.5%。主动下调经济增长目标,是中国政府20年来第一次。从2005年至2011年,中国GDP增长目标连续7年保持8%以上,8%被视为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打破的底线。7年后的今天,“保八”神话终破。虽然只是0.5个百分点的下调,但这一宏观政策所释放出的微妙信号,却引发各界人士广泛热议和深切期待。这半拍之差虽小,却可能从各个方面为中国经济揭幕一个全新的时代。
作答要求
第一题:结合给定资料,请谈谈对“改革旋律高奏,更多原因还在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迫”的理解。(25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深度。字数不超过500字。
第二题:假设你是浙江省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4-5,草拟一份《关于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战略》的内容要点。(25分)
要求:
(1)内容全面,有针对性;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600字。
第三题:围绕给定资料主旨,联系浙江实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
(1)观点正确、结构完整;
(2)论述深刻、条理清晰;
(3)字数1000-1200字。
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四参考答案
1. 【参考答案】
这句话表明,我国正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的风险。正因如此,改革势在必行。〔3分〕
一方面,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危险区域。〔3分〕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属于“中上等”的水平。然而由于土地、资源、能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迅速上升,投入边际效益不断递减,发展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我国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潜在风险。〔4分〕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积聚的问题集中爆发。〔3分〕长期以来,我国沿袭的“过度工业化、过度出口依赖、过度投资驱动、过度粗放增长”模式,产生了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分化、环境污染、腐败滋生等种种问题,造成贫富分化加剧、产业升级艰难、社会矛盾凸显等,将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4分〕
因此,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此过程中,需政府转变发展思路,在法律和政策上予以保障,以最终突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3分〕
2. 【参考答案】
关于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战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是最先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省份之一。金融危机后,我省的外向型经济受到较大影响,而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仍将延续。针对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争取主动降速转型,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将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5分〕
一是及时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战略。〔2分〕长期以来,我省忽略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因此,要根据实际,发挥本省的比较优势,加快改善民生步伐,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着力保护中小企业、弱势群体,重视增加民众收入和社保,特别是增加农民的收入。〔3分〕
二是加大对垄断企业的治理力度。〔2分〕随着我省垄断行业范围的逐步扩大,其已渐渐成为经济自由发展的障碍。因此,政府要着力治理垄断行业,防止公权力被既得利益集团绑架,使其获得大量垄断权、大量稀缺资源的掌控权。同时规范金融秩序和投融资体制,加强税务监管等措施。〔3分〕
三是限制“超前”的城市化进程。〔2分〕我省“超前”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了经济发展和人口地理分布的失衡,远离中心城市的偏远地区更加贫困落后。因此,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农民工就近就业。〔3分〕
四是加大对腐败官员的惩处力度。〔2分〕严重的腐败问题会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中等收入陷阱”带来的社会危机所造成的危害。因此,要重视反腐,约束公权力,推行财产公示制度,建立防治腐败的法律和制度,加大对政府官员从公共项目中获取高额好处,以及进行权力寻租的监控力度。〔3分〕
3. 【参考例文】
着力“四个结构”转变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经济高速增长,尤以浙江发展最为突出,引起了世界瞩目。在人均收入达到4000美元即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进入重要转折点,在未来十几年内将面临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历史性机遇。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严重的收入分配失衡、基尼系数偏大、以及房价过高、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环境污染等,中等收入陷阱已初步显现。在此过程中,着力进行“四个结构”的转变,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环节。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治理结构要转变。“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是内部发展动力的“自我抑制”,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我锁定”状态。政府必须要用强大的有形之手,注入新的“能量”,破除固有的约束和障碍,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解锁”。为此,政府要更加注重民生,营造公平的社会制度,提高人们收入水平,形成“橄榄型”社会,尊重全体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社会平等权,为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产业结构要转变。第一产业要持续下降至10%以下,第二产业要对第一产业进行替代,当第二产业上升至50%的高点之后,第三产业又要对第二产业进行替代,最终需要从工业主导的结构向服务业主导的结构转变。在此过程中,政府要规范各个产业的收入差距,在各行业间建立相对平等的发展关系,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以金融、税收等措施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快产业升级换代,以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求结构要转变。以浙江为代表,长期以来忽略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外向型经济拉动。金融危机后,外向型经济受到较大影响,而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仍将延续。针对这种情况,政府要平抑以浙江、广东为代表的沿海发达省份的物价,增强社会购买力,提高社会整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最终实现消费升级,建立消费型社会。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精神结构要转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力量越来越被社会大众所看重。精神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诚信品质。一是要加大对缺乏诚信的打击力度,二是要从小抓好公民的诚信教育,三是要大力提倡敬畏意识。政府要在自身做好表率的前提下,引导和培养全社会的诚信意识,使其能够反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政府将2012年经济的增长目标下调至7.5%,说明我们所暴露的问题与中等收入陷阱类似,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的警惕。而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政府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全方位改革,不仅要推进治理结构的有效转变,而且要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引导需求结构的合理转变,同时约束精神结构的快速转变。唯有如此,我国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早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为经济社会揭幕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