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材料题
1、 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申论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1.2008年6月8日.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二期学员结业式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行。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出席结业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陆吴在讲话中指出,作为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的学员,要深刻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的重要性。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头脑,帮助同学们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认识,从而提供看问题的角度、视野、理论框架和方法,帮助同学们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和社会观察对社会问题形成更深刻、更理性、更全面、更稳定的看法,进而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
陆吴强调,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五个层级的发展目标,一是掌握好所学专业的核心理论框架和重要知识,二是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是比较综合全面的素质,四是良好的品格,五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作为学生骨干,更要在具备以上五个层级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术精神和学习能力,特别强调综合素质的训练.善于与同学进行思想沟通,以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并不断提高自己对重大政治问题的关注、理性思考、全面分析把握的能力,具备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
陆吴指出,学员们毕业后不管是继续在校深造还是走向工作岗位,一是要坚持继续学习,要在继续完善过去知识结构的同时,一方面紧盯自己所热爱的专业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所从事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二是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三是要敢于面对困难,磨练意志品质,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在基层岗位的实践中锻炼自己。
陆吴要求,各级团组织今后要加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力度,在对大学生骨干的培养中要注重“三个结合”,一是要把理论框架训练与能力结构训练结合起来,在对大家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训练的同时。提高学员的学习研究、组织协调、人事工作能力和出思路、处理复杂问题、做好群众工作等能力;二是要把参加社会实践与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引导结合起来,找准青年学生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他们的思想实际,对他们的思想困惑进行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分析和解答,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三是要把对学员的培养选拔与日后的观察、举荐、使用结合起来,通过推荐理论学习文章、定期分区域开展沟通交流活动、组织网上研讨重大问题等方式做好各届学员的跟踪培养工作。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卢雍政也出席了结业式并为学员颁发证书。
2.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由团中央、全国学联于2007年5月正式组建,是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内容。培养学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课题研究等方式,帮助大学生骨干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加深对我国国情及形势政策的了解.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期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于2008年4月2日开班,210名学员来自全国198所高校,均是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的主要负责人或是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成绩优异的学生骨干。一年多来,学员们在日常自学的基础上,集中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赴广东东莞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实践锻炼,有155人次参加了赴德国、日本、韩国等地的交流访问活动。
据了解,在举办全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的同时,各地各高校团学组织也按照团中央、全国学联的要求,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展了省、校、院系3级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每年培养大学生骨干近50万名。
3.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一部分,而青年干部又是整个青年队伍中的骨干和中坚。历史赋予我们党的伟大使命必将落在一代又一代青年同志身上。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干部,是全党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七一”重要讲话中又明确指出:“要把一个稳定的充满发展活力和生机的中国带入2l世纪,要使我国在2l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强国的地位屹立于国际社会.取决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长期坚持,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青年一代及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必须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大力推进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源源不断地培养千百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锻炼、管理和监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组织加快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进程,一大批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
青年干部有朝气,工作热情高,思维比较敏捷,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和缺点,主要是缺乏对党建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和艰苦环境的锻炼,有的刚刚踏上领导岗位,领导工作经验还很缺乏等。青年干部要坚定政治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要正确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更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弱点,做到“得意”而不“忘形”。要跳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个人荣辱圈,不断增强担当跨世纪重任的历史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不负历史重托,不负党和人民的希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4.他的公司现在有八个人,资产逾百万。
2001年,他17岁,结束了初中学业,一个人坐火车从襄樊到武汉一家电脑集训学校学习。
2003年,他19岁,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来到了创造梦想的地方——深圳,第一份工作,管住不管吃,月工资不足500元。
2004年,辞职,接着找工作……
2005年,开始创业做网站,之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是月工资5000元。
2008年,有了自己的十几个人的“创业团队”。
他就是中国最大的创业资讯商机门户网站“青年创业网”的创始人黄新伟。
在学习期间.黄新伟深深地迷上了电脑,也经常看一些成功励志方面的书,还经常在网上收集成功人士的事例。但他发现提供这方面资讯的网站不仅不多而且大都不全面,收集起来非常慢,并且有些是收费的。他当时的想法是:“如果能做一个创业商机这样的门户网站,把互联网上的创业资讯和线下的创业项目整合在一起,指导那些立志创业,却苦于找不到方向的青年人.肯定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就这样他萌生了做一个创业商机门户网站的念头。但当时的他还是个学生.技术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困难,更重要的是没有资金。但毕竟他已经产生这个想法。
一年多的学习时间很快过去了,深圳就成了他毕业后的第一站。
深圳处处是机遇.也时时有竞争,有竞争力才会得到机遇。刚刚毕业,想做一个网页设计师的梦想,并不好实现。一没有经验,二没有英文基础,三没有学历,进大公司非常难,只能找一份做电脑培训的工作,管住不管吃,月工资不到500元。然而不安于现状的他知道这里不是久留之地。坚持半年后.他就辞职开始寻找第二份工作。
这次有了半年的电脑培训师经验,加上坚强执着的神精,他应聘进了一家大公司,从事网站建设,勤快地工作,并且不断地充电学习。网站美丁做得越来越精,工资也翻了一倍多。然而一次和同事打球时不慎摔断腿的经历,让他有时间看了更多激励创业方面的书,也开始崇拜起马云的创业经历来.并唤起他几年前的梦想:做一个能够帮助大多数人成功的创业门户网站。
这就是现在“青年创业网”的雏形。出于保险考虑,在网站做好几个月后,他才放弃了月工资五千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创业之路。
当被问及为什么放弃还不错的收入而走上一条并不明晰的道路时,黄新伟说:“想到自己在一家公司工作的时间长了,终究会有被公司裁掉的一天,还不如自己给自己当老板。这居安思危的意识,不断激励着我,并在我以后的道路上鞭策自己前行。”
给自己打丁.永远意味着要比给别人打工更加辛劳,承担更加巨大的压力。自己创业之后才知道,创业的道路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网站收入少,但是网站运营和生活费用的压力,让他多次想过放弃,重新找工作。可找工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般公司都要求大专学历,即使一个初中生有经验有技术,还是很少有公司愿意聘用的。考虑到这儿,他就打消了要放弃的念头,更加坚定了坚持下去的决心。
经过近三年的艰难运营,网站的日浏览量已经达到了十多万,收入也大幅度攀升,并于2008年成立了自己的创业团队。现在的青年创业网已经发展成为业内最有影响力的创业商机门户网站。网站是集创业资讯、财富人物、创业商机、创业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青年创业商机门户网站。
4.一百多年前。思想家梁启超殷殷寄语中国青年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至今仍有让人振奋前进的力量。
2009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心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同广大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代表党中心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胡锦涛希望同学们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发挥才干,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经受锻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切实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四点希望,即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这四点希望,很中肯、很到位、很及时、很深刻,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在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中,最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实践,到基层一线去,这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继续五四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最好行动,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好方式.是达到奉献社会的必备条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学生从家门跨入校门,缺乏实践的锻炼,尤其是基层一线、艰苦环境的磨炼,对社会缺乏深刻的熟悉和预备的把握。缺什么就要补什么。凶此,对于即将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急需补上实践锻炼这一课,在实践中进一步陶冶情操,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己,在实践中进一步坚定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
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涵的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但爱国不是挂在嘴上的.而必须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贯彻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践成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五四运动昭示的青年运动正确方向,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所以,到基层一线去,是最大的爱国.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国。
5.当代青年学生大多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但相对来说缺乏实践工作经验,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