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3年各省联考申论模拟试卷-农业问题(详解版)(二)
2013-03-07 08:24: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试题答案与详细解析

+++++++++++++++++++++++++++++++++
+++++++++++++++++++++++++++++++++
+++++++++++++++++++++++++++++++++
枝干题

每小题1分,共3分 1、    资料
   (1)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大声疾呼:农村要精 简机构和人员。温总理介绍,有一个县十二三万人口,“吃财政饭”的多达5 700 人。如果不精简机构,不减少人员,农民的负担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 据报载,乡镇一级财政最大的负担是人员开支,这一部分开支占全部支出的 70 9/5。该记者有位同学在镇法庭干了十几年,他最深的感受是,乡镇政府有两 “多”。一是闲置机构多;二是闲人多。一位担任了17年乡镇党委书记的干部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个政府才10来个人,现在竟达到100多人了,这些人都 要靠农民养活。
   (2)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进,多数地方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然而,记 者最近在山东、江苏、湖北、河北等省的部分农村中发现,税费改革把老的不合 理负担减了下去,一些新的不合理负担又浮了上来。 记者在湖北、江苏等地农村调查时了解到,不少地方存在向农民建房征收 “建筑管理费”的现象。只是名称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叫“城建费”,有的地方叫 “宅基费”。在湖北省仙桃市对农民建房的收费叫“宅基费”。张沟镇八(土台) 村村民李云伟说:“我们这里的宅基费是按年度收取的。过去每户每年交300元, 今年按占地面积收,我家今年要交90元。”在江苏省宿豫县曹集乡小岭村,一个 叫马文恩的村民说:“我们农村建房子要交‘城建费’,在老宅基地上拆旧房建新 房也要交。多的要交上千元,托熟人找关系也可以降低。我去年建房交了300多 元。”山东武城县为了建设第二中学向全县中小学在校生每人收取200元投资款。 南石庄村村民石永江说:“我的儿子刚上小学,也被迫交了200元投资款。不交? 当然不行。武城镇中学一名初中生因为家里穷拿不出钱来,就到学校门口一个小 卖部持刀抢钱,被公安局抓了。这件事引起省里新闻单位的关注,县里才不敢再 强制搞了。”此外,记者在基层农村采访中还听到一些稀奇古怪的收费项目。比 如,来自教育部门的“学校购置微机费”、“校改费”;来自水利部门的“引黄水 费”、“水利费”或“水利工程费”;来自计划生育部门的育龄妇女“上环费”(半 年交一次)、“打避孕针费”(4个月交一次)等等。
   (3)税费改革之后,农民负担减轻,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负担却相对加重 了。有的地方为了缓解支出压力,开始“另辟蹊径”,变相加重农民负担。记者 在苏北农村调查时发现,在宿豫、新沂等地一些乡村悄然推出了“二田制”,即 从农民承包田中留出部分“口粮田”,其余的强制收归村集体作为“经济田”租 给种田大户,租金用于弥补乡村干部经费不足或用于清偿乡村债务。宿豫县曹集 乡小岭村村民马用力说:“前年搞土地二轮承包时,说好了30年不变。可村干部 说变就变了。在我们村,马庄村民小组共有30多mile(lmile一666.6平方米)地被 干部收走,以每亩地80元的价格租给村里的种田大户,一租就是15年。果园村 民小组的土地被收走了60多mile。”记者在山东省德州、淄博、滨州、临沂等地 暗访时发现,许多地方出现了在农村税费改革中把“乡村公益事业金”征收范围 扩大化的问题。
   (4)作为农业问题专家,陈锡文对农业和农村的“数字”简直是“信手拈 来”。陈锡文说,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持续了6年,1997年,全国农民人 均来自农业的纯收入是1 267.69元钱,而2001年则仅为1 165.17元钱,减少了3.1%,而我国在农业中就业的劳动力总量,2001年与1996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约200万人。在目前的约8亿农村人口当中,有3 000万人没 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约6 000万人没能稳定地超越温饱水平,2001年农民人均 纯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农户还占农户总数的10.71%,而人均纯收入在4 000元 以上的农民只占总农户的15.07%。与此同时,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在 进一步扩大。2001年城镇居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 860元,增长率是8.5%, 而农民的人均收入是2 366元,增长率是4.2%,两者的差距为2.9:1。2002年 更为明显,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7 703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 2 746元,他们之间的比值扩大到了3.1:1。2002年农民的收入增长率是4.8%,而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率是13.4%。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城乡居民的收
   入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前的1978年,只有2.57:1,但是去年已经达到了3.1:1, 可能今后两三年当中,这个差距仍将扩大。
   申论要求
参考答案: 概括提示上述资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农民负担过重,乡镇行政机构雍肿,变相收费屡禁不止,农民承包田的变数太多,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等,这一 切都导致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利 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答案解析: 概括提示上述资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农民负担过重,乡镇行政机构雍肿,变相收费屡禁不止,农民承包田的变数太多,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等,这一 切都导致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利 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 主要问题______。(20分)
参考答案: 对策提示试卷要求“以农业部调研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从这个角度,方案可以宏观一些,涉及面可以宽泛一些。 对策提示如下: 1)大力精简乡镇行政机构,从上到下实行严格的定编定员,真正把机构和 人员减下来。 2)缩减乡镇行政机构的财政支出,从源头彻底治理机构雍肿病。 3)加强对农民承包田的法律保护措施,并以法律文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 时加大对肆意侵害农民权益行为的查处力度。 4)收费项目和标准必须经省级政府审批,并公布于众。 5)加大舆论监督工作,在社会营造一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氛围。    
答案解析: 对策提示试卷要求“以农业部调研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从这个角度,方案可以宏观一些,涉及面可以宽泛一些。 对策提示如下: 1)大力精简乡镇行政机构,从上到下实行严格的定编定员,真正把机构和 人员减下来。 2)缩减乡镇行政机构的财政支出,从源头彻底治理机构雍肿病。 3)加强对农民承包田的法律保护措施,并以法律文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 时加大对肆意侵害农民权益行为的查处力度。 4)收费项目和标准必须经省级政府审批,并公布于众。 5)加大舆论监督工作,在社会营造一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氛围。
2以农业部调研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600字的篇 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 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______。(30分)
参考答案: <来自苏皖两省农村税费改革的调研――精简机构人往哪去>在乡村还没有新的增收渠道的情况下,惟一的办法就是减少支出,而节支最 主要的手段便是精简干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税费改革一项重要的配套 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在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实质性的动作,安徽省虽然吃财政饭 的人数有所减少,但比例极小。对削减乡村债务、减少财政支出并没有太大的积 极影响。 <政府人员太多。使之与民争利> 江苏省溧阳市原有36个乡镇,每个乡镇机关干部约50多人,各乡镇有18 个事业机构。乡镇机构人员臃肿,财政收入难保吃饭。2000年,该市着手进行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36个乡镇撤并为18个乡镇。然而,乡镇是并了,机关干 部只减了10.6 %。这些被减掉的干部基本上是接近退休年龄的。两个乡镇的干 部并到一起约有上百人,乡镇政府机关人员更显熙熙攘攘,越发感觉人浮于事, 而各乡镇的事业单位人员除了临时工外,基本上还是保留了原来的基数。 11月下旬的一天,记者走进巢湖市柘皋镇政府大楼这幢4层小楼,从二楼 到三楼都是党委和政府的各个办公室,书记、镇长有五六个办公室,有党政办, 有宣传、组织、统战、纪检、妇女、农业办、乡企办、建设办、计生办等等,有 一二十个部门。另外镇里还有人大主任、政协组长等。光是副科级以上的领导班 子成员就有近20人。这个镇党政系统行政人员正常都在五六十人。中午在镇政 府食堂用餐时,记者发现除了接待记者和上级领导的,在此用餐的还有三四桌 人,而他们大部分是政府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 一位乡镇干部说,县里的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还在乡镇设置了诸多派出机 构,即条条管理部门,所谓“七所八站”等事业、企业单位,使得乡镇机构小而 全,机构越设越多。这些机构有些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派出机构,由来已久, 亦已融入国计民生的需要之一中,如农技站、粮站、卫生所、派出所、兽医站 等;有的是随着经济和公共事务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如建设管理站,农贸服 务中心,甚至某些公司企业,因其是乡镇长亲自抓的,当然也就由乡财政出资供 养,本意是想赚一笔钱来增加乡镇经费的,不曾想事与愿违,大多数是连年亏 损,让乡镇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安徽省怀宁县共有26个农技站,原先编制110人,基本上能满足工作需要, 后来上面下编为155人,还有一些民间兽医,历来都是自收自支。而上边新下达 编制为122人,是原先的近2倍,还要求把民间兽医都转为正式职工吃皇粮。表 面上有不少条条管的事业单位由主管局发工资,实际上却是由财政上交的农业税 款拨归主管局下发的。 税费改革前,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调研室曾测算过全省的大账,该省共有乡镇 1 933个,下辖行政村共3.05万个,平均每个乡镇只有3万人,其中农民2.5万 人;每个行政村有农民640人,一个乡约15个行政村,每个村约12个村民组。 就是这样的小乡镇,乡政府在编吃财政的行政、事业干部就有300人之多(其中 200名教师)。另有聘用各色人等约100人,有近300名村组干部,他们的工资、 补贴都需要向农民收费。 专家说,若不把那么多“吃农民饭”的干部减下来,他们必然要千方百计变 出花样来继续向农民索取,因此,如不精减减轻农民负担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人往哪里去 这是改革的关键> 但是,人往哪里去?安徽省肥东县长临河镇领导说,中央单位、国家部委和 省直单位人员容易分流,分流人员去向也多,机关不行到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再 留不住可以到企业,大企业不要可以到一般企业,一般企业再留不下就去外企。 可越往下人越难减,到了乡镇就更难办。因为乡镇干部离开政府机关就实在没有 去的地方了,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除了催催税费、抓抓计划生育,其他什么也不 会,出外打工不会有人要,窝在政府机关混到月底好歹能拿到几百块钱。乡镇机 关除了那些临时工,聘用人员能减掉,其他干部根本不好减。赵青说:“安徽省 要求用三年时间精简5万名乡镇事业单位干部,到2003年初三时间就到了,依 我看很难行得通,如果哪个地方说减了多少事业单位人员,我看差不多是假的, 做给上面领导看的。我们镇就一个没减掉,不仅没减还要从镇财政拿钱给他们发 工资。” 长临河镇土管所是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刚设立这个单位时只有几个人。 税费改革前,它的三权(人权、财权、物权)是归县土地局管理,县土地局想安 排人就安排人,最后这个土管所一下变成了15个人。既然是自收自支单位,人 员工资只能从农民头上来。据现任土管所所长周文介绍,当时他们的工资每月都 在八九百元,人事部门调资他们的工资也跟着涨,平时和年终还有资金,每人年 收入不少于1万元,而这些钱都是“取之于民”的。那时农民建房一户收几百元 是正常的,多的超过1 000元,所以这确实加重了农民负担。 可是,事业单位的人员却“进得来出不去”。周文说,去年初政府说要进行 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上级规定我们土管所只留下5人,其余10人自谋生路。 2001年5月所里15名工作人员全部参加了笔试,七八月份进行了考核,但一年 多过去了,也没见下文,到目前就只减了几个临时工。 税费改革后,安徽省规定对于农民建房土管城市部门只能收取5元工本费。 周文说,这一道杠子卡死,我们的收入就没了,因为给农民建房办一套规划批准 手续光资料费至少要50元,这还不包括他们去县城的车旅费。既然没收入还要 自己贴钱,土管所的工作人员就不干,情愿呆在家里休息也不干活。从2001年 到2002年上半年,农民建房也就没人管了。赵青镇长说,我们眼看着农民建房 乱搭乱建,严重破坏了村镇总体规划,但没人管。最后没办法,镇政府只能采取一 个临时办法,除了土管所所长每天正常上班外,其他13人(其中已有一副所长 在外打工)分成4组按季度上班,镇政府每月给他们发500元工资。这就是说, 他们13人每年只能拿3个月工资,总额不过1 500元。现在的一年工资还不及原 来两个月的工资。周文说,政府暂时给的钱有限,为了保证其他工作人员的工 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到10月底才拿到200多块钱的工资,这点钱不如城 里人给小孩买个玩具。 长临河镇某镇领导说,分流人员是要有成本的。临时工一声令下,可以回 家,私营企业的民工,手一挥可以走人,可政府机关的人员就不一样,到哪里 去?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精简机构涉及到分流人员的养老保险, 这一大笔钱谁出,这个成本谁出,这个成本谁来承担?乡镇政府工资都难以维 系,根本不可能接受这笔浩大的支出。 不仅如此,来自条条的干预压力也是巨大的。安徽省人事厅一位干部说,目 前部门干预机构设置、编制配备均有红头文件等“尚方宝剑”,这次乡镇机构改 革中,省、市、县主管部门就是拿着农业部、中编办等部委(1995)号文件的有 关规定“据理力争”,给改革带来很大压力。其实,当初这些红头文件出台的背 景与目前改革的大环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的现实要求是否合 拍值得商榷。 安徽省农业问题专家何开荫认为,精简机构的问题不解决好,留下“自收自 支”的口子,这些乱收费的单位现在是靠管得严才不敢对乱收费“轻举妄动”。 如果今后放松管理,农民负担自然就反弹上来,这是必然的。 撤小乡建大镇。不求一步到位,逐步消化富余人员 安徽省农业问题专家何开荫认为,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现在的乡镇 太小。现有的框架内要求减掉一半人,难度确实很大。因此,乡镇机构改革要做 到精简机构,压缩人员就必须撤小乡,建大镇,逐步消化富余人员。比如安徽天 长市共60万人口,过去设6个区,下辖乡镇,后来把区撤掉了,如今有33个乡 镇,平均每个乡镇不到两万人,却要养活三、四百个脱产人员,如果把乡都撤 掉,改建成6个大镇。如果三至五个乡镇合并成一个镇,尽量把吃“皇粮”的人 压缩到最低限度,镇政府有五、六十个人也就可以了。但必须把所有事业机构先 前所具有的行政职能全部剥离,一切权力归乡镇政府。事业机构只能是办事机构 和服务机构,属于办事机构的要尽可能精简合并,属于技术服务的事业单位,长 远看必须逐步走向市场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过去由政府和事业单位主办的企业, 都必须剥离出去,独立核算,自我发展。按照以上设想,安徽全省大镇的行政编 制不超过60人,事业编制(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平均不超过480人,比现在 三个乡的1 200人就减少了一半,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的乡镇财政收入不仅够发 工资,而且能办好该办的事。 记者在江都市小纪镇了解到,这个镇是由原小纪镇、华阳乡、竹墩乡和宗村 镇460个乡镇合并而成的。乡镇合并后,村组也做了合并,原4个乡镇32个村 现并成了14个村,332个村民小组裁减到109个。据现任镇长陈士祥介绍,合并 后镇机关干部精简了13人,事业单位减少了34人,村组干部减少了60多个。 减去的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人员采取一次性补偿的办法,大约每人补偿8 000元。 陈镇长说,实事求是地讲,尽管4个乡镇并为一个镇,减去的机关干部和事业单 位职工不多,目前财政供养的人员与原来4个乡镇的人员相比较,并没有太大的 变化,财政工资性支出和农民负担变化不大,但从长远看,乡镇乱进人的风气彻 底刹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5年、10年或再长一点时间,富余人员逐步消 化掉以后,撤乡并镇的巨大效益将显现出来。 陈镇长说,这样做,不仅是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理顺了各方面的 利益关系,能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更大的好处是政府转变职能,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只为农民服务,不再伸手要钱,极大地改善了干群关系,提高了党和政 府的威信,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而且有巨大的政治意义。    
答案解析: <来自苏皖两省农村税费改革的调研――精简机构人往哪去>在乡村还没有新的增收渠道的情况下,惟一的办法就是减少支出,而节支最 主要的手段便是精简干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税费改革一项重要的配套 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在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实质性的动作,安徽省虽然吃财政饭 的人数有所减少,但比例极小。对削减乡村债务、减少财政支出并没有太大的积 极影响。 <政府人员太多。使之与民争利> 江苏省溧阳市原有36个乡镇,每个乡镇机关干部约50多人,各乡镇有18 个事业机构。乡镇机构人员臃肿,财政收入难保吃饭。2000年,该市着手进行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36个乡镇撤并为18个乡镇。然而,乡镇是并了,机关干 部只减了10.6 %。这些被减掉的干部基本上是接近退休年龄的。两个乡镇的干 部并到一起约有上百人,乡镇政府机关人员更显熙熙攘攘,越发感觉人浮于事, 而各乡镇的事业单位人员除了临时工外,基本上还是保留了原来的基数。 11月下旬的一天,记者走进巢湖市柘皋镇政府大楼这幢4层小楼,从二楼 到三楼都是党委和政府的各个办公室,书记、镇长有五六个办公室,有党政办, 有宣传、组织、统战、纪检、妇女、农业办、乡企办、建设办、计生办等等,有 一二十个部门。另外镇里还有人大主任、政协组长等。光是副科级以上的领导班 子成员就有近20人。这个镇党政系统行政人员正常都在五六十人。中午在镇政 府食堂用餐时,记者发现除了接待记者和上级领导的,在此用餐的还有三四桌 人,而他们大部分是政府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 一位乡镇干部说,县里的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还在乡镇设置了诸多派出机 构,即条条管理部门,所谓“七所八站”等事业、企业单位,使得乡镇机构小而 全,机构越设越多。这些机构有些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派出机构,由来已久, 亦已融入国计民生的需要之一中,如农技站、粮站、卫生所、派出所、兽医站 等;有的是随着经济和公共事务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如建设管理站,农贸服 务中心,甚至某些公司企业,因其是乡镇长亲自抓的,当然也就由乡财政出资供 养,本意是想赚一笔钱来增加乡镇经费的,不曾想事与愿违,大多数是连年亏 损,让乡镇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安徽省怀宁县共有26个农技站,原先编制110人,基本上能满足工作需要, 后来上面下编为155人,还有一些民间兽医,历来都是自收自支。而上边新下达 编制为122人,是原先的近2倍,还要求把民间兽医都转为正式职工吃皇粮。表 面上有不少条条管的事业单位由主管局发工资,实际上却是由财政上交的农业税 款拨归主管局下发的。 税费改革前,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调研室曾测算过全省的大账,该省共有乡镇 1 933个,下辖行政村共3.05万个,平均每个乡镇只有3万人,其中农民2.5万 人;每个行政村有农民640人,一个乡约15个行政村,每个村约12个村民组。 就是这样的小乡镇,乡政府在编吃财政的行政、事业干部就有300人之多(其中 200名教师)。另有聘用各色人等约100人,有近300名村组干部,他们的工资、 补贴都需要向农民收费。 专家说,若不把那么多“吃农民饭”的干部减下来,他们必然要千方百计变 出花样来继续向农民索取,因此,如不精减减轻农民负担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人往哪里去 这是改革的关键> 但是,人往哪里去?安徽省肥东县长临河镇领导说,中央单位、国家部委和 省直单位人员容易分流,分流人员去向也多,机关不行到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再 留不住可以到企业,大企业不要可以到一般企业,一般企业再留不下就去外企。 可越往下人越难减,到了乡镇就更难办。因为乡镇干部离开政府机关就实在没有 去的地方了,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除了催催税费、抓抓计划生育,其他什么也不 会,出外打工不会有人要,窝在政府机关混到月底好歹能拿到几百块钱。乡镇机 关除了那些临时工,聘用人员能减掉,其他干部根本不好减。赵青说:“安徽省 要求用三年时间精简5万名乡镇事业单位干部,到2003年初三时间就到了,依 我看很难行得通,如果哪个地方说减了多少事业单位人员,我看差不多是假的, 做给上面领导看的。我们镇就一个没减掉,不仅没减还要从镇财政拿钱给他们发 工资。” 长临河镇土管所是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刚设立这个单位时只有几个人。 税费改革前,它的三权(人权、财权、物权)是归县土地局管理,县土地局想安 排人就安排人,最后这个土管所一下变成了15个人。既然是自收自支单位,人 员工资只能从农民头上来。据现任土管所所长周文介绍,当时他们的工资每月都 在八九百元,人事部门调资他们的工资也跟着涨,平时和年终还有资金,每人年 收入不少于1万元,而这些钱都是“取之于民”的。那时农民建房一户收几百元 是正常的,多的超过1 000元,所以这确实加重了农民负担。 可是,事业单位的人员却“进得来出不去”。周文说,去年初政府说要进行 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上级规定我们土管所只留下5人,其余10人自谋生路。 2001年5月所里15名工作人员全部参加了笔试,七八月份进行了考核,但一年 多过去了,也没见下文,到目前就只减了几个临时工。 税费改革后,安徽省规定对于农民建房土管城市部门只能收取5元工本费。 周文说,这一道杠子卡死,我们的收入就没了,因为给农民建房办一套规划批准 手续光资料费至少要50元,这还不包括他们去县城的车旅费。既然没收入还要 自己贴钱,土管所的工作人员就不干,情愿呆在家里休息也不干活。从2001年 到2002年上半年,农民建房也就没人管了。赵青镇长说,我们眼看着农民建房 乱搭乱建,严重破坏了村镇总体规划,但没人管。最后没办法,镇政府只能采取一 个临时办法,除了土管所所长每天正常上班外,其他13人(其中已有一副所长 在外打工)分成4组按季度上班,镇政府每月给他们发500元工资。这就是说, 他们13人每年只能拿3个月工资,总额不过1 500元。现在的一年工资还不及原 来两个月的工资。周文说,政府暂时给的钱有限,为了保证其他工作人员的工 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到10月底才拿到200多块钱的工资,这点钱不如城 里人给小孩买个玩具。 长临河镇某镇领导说,分流人员是要有成本的。临时工一声令下,可以回 家,私营企业的民工,手一挥可以走人,可政府机关的人员就不一样,到哪里 去?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精简机构涉及到分流人员的养老保险, 这一大笔钱谁出,这个成本谁出,这个成本谁来承担?乡镇政府工资都难以维 系,根本不可能接受这笔浩大的支出。 不仅如此,来自条条的干预压力也是巨大的。安徽省人事厅一位干部说,目 前部门干预机构设置、编制配备均有红头文件等“尚方宝剑”,这次乡镇机构改 革中,省、市、县主管部门就是拿着农业部、中编办等部委(1995)号文件的有 关规定“据理力争”,给改革带来很大压力。其实,当初这些红头文件出台的背 景与目前改革的大环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的现实要求是否合 拍值得商榷。 安徽省农业问题专家何开荫认为,精简机构的问题不解决好,留下“自收自 支”的口子,这些乱收费的单位现在是靠管得严才不敢对乱收费“轻举妄动”。 如果今后放松管理,农民负担自然就反弹上来,这是必然的。 撤小乡建大镇。不求一步到位,逐步消化富余人员 安徽省农业问题专家何开荫认为,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现在的乡镇 太小。现有的框架内要求减掉一半人,难度确实很大。因此,乡镇机构改革要做 到精简机构,压缩人员就必须撤小乡,建大镇,逐步消化富余人员。比如安徽天 长市共60万人口,过去设6个区,下辖乡镇,后来把区撤掉了,如今有33个乡 镇,平均每个乡镇不到两万人,却要养活三、四百个脱产人员,如果把乡都撤 掉,改建成6个大镇。如果三至五个乡镇合并成一个镇,尽量把吃“皇粮”的人 压缩到最低限度,镇政府有五、六十个人也就可以了。但必须把所有事业机构先 前所具有的行政职能全部剥离,一切权力归乡镇政府。事业机构只能是办事机构 和服务机构,属于办事机构的要尽可能精简合并,属于技术服务的事业单位,长 远看必须逐步走向市场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过去由政府和事业单位主办的企业, 都必须剥离出去,独立核算,自我发展。按照以上设想,安徽全省大镇的行政编 制不超过60人,事业编制(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平均不超过480人,比现在 三个乡的1 200人就减少了一半,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的乡镇财政收入不仅够发 工资,而且能办好该办的事。 记者在江都市小纪镇了解到,这个镇是由原小纪镇、华阳乡、竹墩乡和宗村 镇460个乡镇合并而成的。乡镇合并后,村组也做了合并,原4个乡镇32个村 现并成了14个村,332个村民小组裁减到109个。据现任镇长陈士祥介绍,合并 后镇机关干部精简了13人,事业单位减少了34人,村组干部减少了60多个。 减去的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人员采取一次性补偿的办法,大约每人补偿8 000元。 陈镇长说,实事求是地讲,尽管4个乡镇并为一个镇,减去的机关干部和事业单 位职工不多,目前财政供养的人员与原来4个乡镇的人员相比较,并没有太大的 变化,财政工资性支出和农民负担变化不大,但从长远看,乡镇乱进人的风气彻 底刹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5年、10年或再长一点时间,富余人员逐步消 化掉以后,撤乡并镇的巨大效益将显现出来。 陈镇长说,这样做,不仅是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理顺了各方面的 利益关系,能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更大的好处是政府转变职能,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只为农民服务,不再伸手要钱,极大地改善了干群关系,提高了党和政 府的威信,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而且有巨大的政治意义。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 OOO字左右的篇 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 刻,有说服力______。(50分)

Tags: 历年真题 word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3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预..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