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2017年10月05日)(二)
2017-10-05 17:03: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A: B: C: D: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题目详解:

第1题所属考点-图形推理(抓所给图形/汉字的公共元素)


2、单选题  本题正确答案是_____。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考点空间-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解析图(1)到图(2)的变化规律为:把图(1)顺时针旋转180°,并且可看见底部图形,图(3)按照此规律变化后得图(4),故正确答案为C。


第2题所属考点-图形推理综合


3、单选题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带点的两个面相对,C错误;带三角形的两个面相对,D错误;带有斜线面的短边与有两个点的面相接,B错误;A正确。


第3题所属考点-图形推理


4、单选题  给红十字会抹黑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不够透明的运行机制,任何一个公益组织都需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失去了公众的信任,还有何公益可言?对爱心的亵渎,是对公信的最大的贬损。完善中国公益慈善机构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资金的透明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质疑的种子一旦播下,很快就会生根,看来中国红十字会要重塑公信力,不是走个过场的调查审计所能办到的。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_____。
A: 指出红十字会正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
B: 呼吁人们重新树立对红十字会的信心
C: 解释红十字会出现信任危机的原因
D: 呼吁红十字会等公益慈善机构规范管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该题属于隐含主旨题。材料首先指出给红十字会抹黑的是不够透明的运行机制,公益组织失去了公信力,就无公信可言,然后强调完善慈善机构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才能重塑中国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可以引申出材料的主旨是“呼吁红十字会等公益慈善机构规范管理”,所以D选项正确;A、C选项没抓住重点;B选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正确答案为D。


第4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综合


5、单选题  在伦敦的日子里,我每天乘着红色的双层巴士在大街上__,每天都有新发现。一次,在皮卡迪利广场,我又看到读小说的乞丐。在慵懒的夕阳下,那乞丐穿戴齐整__地坐在马路旁,面前放着一个供路人扔硬币的碗。他把书放在碗旁的地面上,低着头,用手指指着页面,一行一行地读着。他读得那样认真,身边的车水马龙,周遭的一切__,似乎都不复存在。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徘徊 旁若无人 喧哗
B: 踯躅 置若罔闻 喧腾
C: 穿行 泰然自若 喧闹
D: 穿梭 神情自若 喧嚣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混搭填空解析此题考查实词和成语的混搭填空。先看第一空,“徘徊”和“踯躅”都有犹豫不决的含义,显然与语境不合,故排除A、B项。再看第二空,“泰然自若”形容在人们认为是非常紧急情况下当事人却认为跟平常事一样,安然处之,不慌不乱;“神情自若”指神情态度十分自然。根据句意,并没有发生什么紧急情况,故用“神情自若”更合适。可知,选D项。最后看第三空,“喧嚣”形容不清净,不安静。此处想表达的是乞丐沉浸在自己的书本世界里,周围的不安静都不能打扰到自己。“喧嚣”用于此处搭配合理,验证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标签近义实词


第5题所属考点-选词填空综合


6、单选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联合国用一种农作物命名一个年份,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就是2003年——国际水稻年。今年的主角为什么不是“玉米”、“苹果”,偏偏是土豆这个深埋地下、不起眼儿的小东西呢?因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_____。
A: 土豆和水稻都是重要的农作物
B: 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
C: 土豆被提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
D: 土豆潜在的巨大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文段最后两个句子为因果关系的设问句,一问一答揭示了文段的主旨,即“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故正确答案为C。A、B、C三项都没有体现出土豆仔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上的重要性,故不选。


第6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综合


7、单选题  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_____。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每行每列中都有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各一个。每行箭头方向向下且类型一致。


第7题所属考点-图形推理


8、单选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是在_____。
A: : 党的十二大
B: : 党的十三大
C: : 党的十四大
D: : 党的十五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他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故本题选A。


第8题所属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9、单选题  中国古代,清雅幽远的古琴是士必须掌握的六艺之一,喧闹的火爆的吹打乐则是民间社火中缺少不了的。追究这两类音乐的产生,会发现期间有许多偶然性。但人们又会看到:古琴与中国的士那样的协调,吹打乐又是那样为社火增添光彩,若把二者交换个位置无疑是十分可笑的。这样的对比到处可见,我们不能设想在封建桎梏下的中国舞台上产生女演员双腿裸露的芭蕾形式,而这种舞蹈艺术产生于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却又那样自然。对这段话中心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_____
A: 文化艺术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B: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阶层,喜爱的文化艺术自然不同
C: 研究人类的文化,可以发现其中有许多偶然性
D: 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的产生土壤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这段文字通过中国古代古琴与士、吹打乐与社火的协调性,以及芭蕾形式产生于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很自然,而不可能产生在封建桎梏下的中国舞台上的例子,说明了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国家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D项高度概括了全段四句话的意思,为正确答案。


第9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


10、单选题  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语言文字已成历史尘埃,世界上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由此推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以上观点?_____
A: 有许多语言文学家正在研究这些语言文字
B: 古代语言文字往往是随着文明被征服而灭绝的
C: 许多濒危语言文字已经得到了重视和有效的保护
D: 现代的非文盲比例与古代相比有非常显著的降低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解析】
C:选项A是说语言学家正在研究这些文字,选项B提到古代文字的遭遇,选项D对比非文盲比例,这些都不能对目前消失的文字起到削弱的作用。尽管文字在消失,但是已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因此到2050年不一定会有90%的文字消失。


第10题所属考点-逻辑判断


11、单选题  瞄准:射击_____
A: 闪电:下雨 
B: 学习:进步 
C: 打铃:下课 
D: 入水:游泳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解析】D。射击前的准备工作是要先瞄准,游泳前的准备工作是要先入水。


第11题所属考点-类比推理


12、单选题  想象:是指人脑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包括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和幻想。根据以上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想象的是_____。
A: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料事如神
B: 俄国莫伊斯基观察鸟的飞翔制造首架飞机
C: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 三峡神女峰、黄山迎客松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人脑对过去已经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心理过程“。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选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料事如神“、C选项”瀑布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D选项”神女峰“、”迎客松“都是作者根据眼前的表象,在脑海中加工改造后,形成的新形象,符合定义;B选项”观察鸟的飞翔制造首架飞机“是一种实践行为,而不单是”人脑中形成的新形象“,超出”心理过程“的范围。故正确答案为B。


第12题所属考点-定义判断综合


13、单选题  国务院出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为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主要体现了_____。
A: 我国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B: 国务院具有立法职能
C: 国家机关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
D: 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宪法解析国务院出台《职工带薪休假条例》,通过行政法规对带薪休假制度进行规范,为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国家机关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故正确答案为C。


第13题所属考点-常识判断综合


14、单选题  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了很多莽汉形象,他们外表威猛如金刚,性格天真似儿童,深受读者的喜爱,下列小说莽汉的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①张飞②程咬金③李逵④牛皋
A: ②①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②①③
D: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张飞生活在三国时期,程咬金生活在隋末唐初,李逵生活在北宋时期,牛皋是南宋抗金名将,因此,本题应选D


第14题所属考点-常识判断


15、单选题  行政应急:是指关于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应急职权以控制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制度。根据以上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行政应急的是_____。
A: 在地震灾害突发后,行政机关采取应急措施
B: 信访机关对扰乱其办公秩序的个别来访人员采取措施
C: 严重动乱后发出戒严令
D: 突发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流行性传染病,行政机关采取应急措施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控制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选项”地震灾害“、C选项”动乱“、”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流行性传染病“都是突发性公共事件,符合关键词;B选项”扰乱其办公秩序的个别来访人员“不属于公共事件,不符合关键词。故正确答案为B。


第15题所属考点-定义判断综合


16、单选题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算出:_____
A: 2004年上述12城市GDP总量
B: “十五”期间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
C: “十五”期间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率的年均增长率
D: 2004年上海房地产投资占其总投资的比重(38.1%)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材料最后一段可以得出。58.3%-20.2%=38.1%.


第16题所属考点-资料分析


17、单选题  乡村与城市,本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空间和文明形态,自有其不同的运行路径和发展规律。推进城乡一体,建设美丽乡村,不是追求城乡一样,不是让乡村全然变成城市,而是要尊重不同的文明,顺应不同的规律,走出一条生态、生产与生活契合,自然、文化与历史和谐的城乡差别化互动型协调发展道路。从文明的演进看,我们不可以割断历史;从社会的变迁看,我们也不可能消灭乡村。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_____
A: 建设美丽乡村不能简单等同于农村城市化
B: 建设美丽乡村要符合乡村的发展规律
C: 建设美丽乡村是让乡村全然变成城市
D: 建设美丽乡村要考虑城乡差别化发展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知识点】 细节理解【答案】 C【解析】 第二行“推进城乡一体,建设美丽乡村,不是追求城乡一样,不是让乡村全然变成城市”,而C“建设美丽乡村是让乡村全然变成城市”显然错误。


第17题所属考点-2014年广东省乡镇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18、单选题  某地区过去三年日常生活必需品平均价格增长了30%。在同一时期,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开支占家庭平均月收入的比例并未发生变化。因此,过去三年中家庭平均收入一定也增长了30%。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所假设的?_____
A: 在过去三年中,平均每个家庭购买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数量和质量没有变化
B: 在过去三年中,除生活必需品外,其他商品平均价格的增长低于30%
C: 在过去三年中,该地区家庭的数量增加了30%
D: 在过去三年中,家庭用于购买高档消费品的平均开支明显减少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解析】A。解析:影响生活必需品开支的,除了价格以外,主要是数量和质量,因此A选项是必须假设的,必需品平均价格增长30%,而数量和质量不变,则必需品的开支也必然增长30%,如果保证必需品的开支占家庭平均月收入的比例不变,则过去三年中家庭平均收入一定也增长30%。故正确答案是A。


第18题所属考点-逻辑判断


19、单选题  人类的和平共处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理想,统计数字显示,自1945年以来,每天有12场战斗在进行,这包括大大小小的国际战争以及内战中的武力交战。以下哪项如果是真,最能对上述结论提出质疑?_____
A: 1945年以来至本世纪,国与国之间在外交上都表现出极大的克制,边境冲突也少有发生
B: 现代战争讲究威慑而不是攻击,比如愈演愈烈的核军备竞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东西方冷战
C: 自从有人类以来,人类为争夺资源和领土的冲突一直都没有停止
D: 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总共爆发了30次战争,而到80年代爆发的战争总共还不到10次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削弱题型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本题论点是人类的和平共处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理想,论据是自1945年以来每天有12场战斗在进行,包括国际战争和内战。第二部:判断削弱方式论点强调人类和平不能实现,论据证明每天都存在战争,存在因果关系,并且论据是真实统计数据,因此是削弱论点。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A项只是说国际战争少,没有说到内战次数,因此不能对结论进行有力的削弱。B项在说战争的方式改变,为无关选项。C项强调战争没有停止,是对结论的加强。D项是说世界战争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有力削弱了题干中的论点,故正确答案为D。标签削弱论点


第19题所属考点-逻辑判断(削弱题型)


20、单选题  A: 15
B: 16
C: 17
D: 18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容斥原理问题解析套用三集合容斥原理公式,60+170+150-22-60-35+X=280,根据尾数法知答案为C。三集合容斥原理公式:|A∪B∪C|=|A|+|B|+|C|-|A∩B|-|B∩C|﹣|C∩A|+|A∩B∩C|。


第20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综合


21、单选题  参与大火都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相。夏族对参的认识有深刻的原因,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线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参去寒冬尽,农家备耕忙”,它成为夏族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公元前2400年左右,大火在春天傍黑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其光荧荧,好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单是因为它亮,它就像是特意来点燃人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文中“观象授时”的含义是_____。
A: 观天象以安排时间
B: 观天象以从事农耕
C: 观天象以确定季节
D: 观天象以传授知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 考点词句理解题 解析考查词语理解类词句理解题。“观象”:观测天象;“授时”:确定时间。在不理解这四个字的直接意思的情况下,可联系上下文。根据文中“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线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可知,古代人民观察天象来确定季节。因此C选项正确。文段中没有支持A项观点的描述,而且授时是确定时间的意思,不是安排时间;B项“从事农耕”只是论证“观象授时”举的一个例子;D项无中生有。故正确答案为C。


第21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综合


22、单选题  当他_____时,你却成立一个人道主义俱乐部来讨论饥饿问题;当他_____时,你却大谈特谈他是否违反了道德规范;你看来如此神圣、如此善良,可人家从你那里得到了什么?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饱食终日绫罗绸缎
B: 无家可归饥寒交迫
C: 杀人越货伤风败俗
D: 饥肠辘辘衣不蔽体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题目详解: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察分析句子的语境(主题、上下文、情景等)。根据转折词“却”以及题中最后一句话,可以推断空格处填人的词应该与“饥饿问题”“违反道德规范”相对应;比较各选项,只有D项切合题意,所以本题应该选择D。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实词的辨析>分析句子的语境(主题、上下文、情景等)


第22题所属考点-选词填空(分析句子的语境)


23、单选题  孟子从“意志之天”出发,认为君权是“天授之”,而“天授之”又是由“民授之”即人民的态度来决定的。这是一种:_____
A: “天人相胜”的思想
B: “天人相通”的思想
C: “天人相分”的思想
D: “天人平等”的思想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解析】A项错误,天人相胜是中国唐代刘禹锡关于“天人关系”问题的著名观点。刘禹锡初步认识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联系和区别,对古代天人关系学说做出了理论贡献;B项正确,“天人相通”的思想是孟子的思想,他的“天人合一”思想贯穿于“性善论”、“仁民爱物”、“万物皆备于我”等主要命题中。孟子认为“天”和人是相通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C项错误,“天人相分”是荀子的思想,他肯定“天”是自然的天。自然界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受人的意志支配。同时天也管不了人事,“天人相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把人与神,自然与社会区分开来,是对天命论的有力批判;D项错误,“天人平等”的思想是道家学派主张的,道家平等思想可归结为两点:一是人人平等,二是天人平等。老庄从人性平等、人格平等和社会地位平等诸方面论及了人与人的平等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


第23题所属考点-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甲级)


24、单选题  “情趣”的“趣”字初一看,说的是兴趣爱好。然而,《列子.汤问》云:“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说的是古人奏乐,每奏一个曲子,都要将内心志趣体现出来。古人又说:“但使琴中曲趣,何劳弦上声。”显然,这“趣”字就是志趣、情志。“志”与“趣”本可以互联一起。有什么样的情志,就有什么样的情趣。《辞海》里说,趣者取也,即有取舍的意思包含其中。还有“趋向和舍弃,进取和退止”的意思。人原本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物欲世界,一个是意义的世界。情趣,也就是怀一个以人为本的心“情”,“趣”(取)一个和谐世界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人的健康情趣从哪里来
B: 低落的意志当然也就养成低浊的情趣
C: 人的健康情趣,也是一种价值的取舍
D: 志当存高远,高远的意志培植高洁的情趣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是隐含主旨的意图推断题。通过分析可知材料分总关系,主旨句为最后一句“情趣是怀着一个以人为本的心“情”,“趣”一个和谐世界”。材料先通过引用古人的话得出“有什么样的情志,就有什么样的情趣”,说明情趣是可以由自己的“情志”决定的;又根据《辞海》对“趣”的解释表明,情趣是可以根据自己的追求和志向做“取舍”的;再由主旨句可以看出材料重点讲的是对情趣的“取”。所以引申可以得知人的健康情趣是一种价值的取舍,所以正确答案为C。A选项不是材料主要意思;B、D选项是对C选项的支持,均不选。


第24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综合


25、单选题  根据资料,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2009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超过265亿元
B: 2010年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第二高的行业是医药制造业
C: 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投入R&D经费超过480亿元
D: 2010年R&D经费未超过300亿元的省(市)投入经费之和不足全国总量的45%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投入R&D经费超过480亿元)解析: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投入R&D经费为597.3÷(1+27.6%)≈468.1亿元,不足480亿元,C项错误。


第25题所属考点-资料分析


26、单选题  从科学本身而言,要得出新的理论,首先,要在更高的思想层次上做出抽象,把所涉及事物的本质客观地联系起来,即得出一个统一的模型;其次,在这个模型基础上推导出新的理论,要把已有的有关单独理论概括其中,即新理论可以解释原有理论能够解释的全部。这就是科学活动所遵循的基本逻辑。以下选项中最能反映这种逻辑顺序的是_____。
A: 新框架——新理论——新探索
B: 新框架——新探索——新理论
C: 新探索——新理论——新框架
D: 新理论——新框架——新探索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此题为细节判断题。文段阐述了新的科学理论产生的逻辑顺序,首先在更高的思想层次上抽象出统一的模型框架,然后在此模型上进行探索,最后推导出新理论。B项最符合题意,A、C、D都没有把握对文段的逻辑顺序,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第26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综合


27、单选题  某天晚上一警局18%的女警官值班。如果那天晚上有180个警官值班,其中一半是女警官,问该警局有多少女警官?_____
A: 900
B: 180
C: 270
D: 500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解析】D。180个警官中的一半是女警官,则值班的女警官为90个,而这90个女警官占总数的女警官18%,可知女警官有500人。


第27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


28、单选题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解析】C。旋转规律:左侧图形依次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下一个图形。


第28题所属考点-图形推理


29、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合伙企业合伙人的是_____。
A: 大学教授张某
B: 退休公务员李某
C: 户籍警察赵某
D: 刑满释放人员丁某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经济法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九条规定:合伙人应当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第十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不得成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五十三条第十四款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故正确答案为C。


第29题所属考点-常识判断综合


30、单选题  某单位围墙外面的公路围成了边长为300米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沿逆时针同时出发,如果甲每分钟走90米,乙每分钟走70米,那么经过多少时间甲才能看到乙?_____
A: 16分40秒
B: 16分
C: 15分
D: 14分40秒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题目详解:如图所示:甲、乙的起始位置分别为甲0、乙0,甲要想看到乙,两人的距离最多300米。由甲、乙的追及问题可知:他们从开始相距600来到300米共需

第30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追及问题)


31、单选题  把下面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_____。A: ①③⑤ ②④⑥
B: ①③④ ②⑤⑥
C: ①④⑤ ②③⑥
D: ①④⑥ ②③⑤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图③④是图①的展开式;图⑤⑥是图②的展开式。


第31题所属考点-图形推理


32、单选题  A: 2001年各月的发电量均低于2002年当月的发电量
B: 2003年1~12月的发电量逐月递增
C: 2003年各月与2001年各月发电量差值逐月加大
D: 2003年2~12月的发电量同比增长幅度高于2002年同期增长幅度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 【解析】 观察图形,即可看出,除了1月份,2003年发电量同比增长幅度均高于2002年发电量同比增长幅度,选项D说法正确。


第32题所属考点-资料分析


33、单选题  灯泡∶台灯_____
A: 试卷∶考试
B: 房屋∶屋顶
C: 汉语∶语言
D: 指甲∶手指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包含关系中的组成关系。灯泡是台灯的一部分,指甲是手指的一部分。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第33题所属考点-类比推理


34、单选题  槐树:植物_____。
A: 课本:读书 
B: 手枪:射击
C: 老师:学生 
D: 核桃:坚果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D【解析】题干中的两词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选项D中“核桃”与“坚果”也属于此种关系,故选D。


第34题所属考点-类比推理


35、单选题  一满杯纯牛奶,喝去20%后用水加满,再喝去60%。此时杯中的纯牛奶占杯子容积的百分数为_____。
A: 52%
B: 48%
C: 42%
D: 32%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浓度问题解析第一次喝去20%后纯牛奶剩余80%,再喝去60%后纯牛奶只剩80%×(1﹣60%)=32%。故正确答案为D。


第35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综合


36、单选题  一商品的进价比上月低了5%,但超市仍按上月售价销售,其利润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则超市上月销售该商品的利润率为_____。
A: 12%
B: 13%
C: 14%
D: 15%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经济利润问题解析

第36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利润问题)


37、单选题  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所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_____。
A: 22人 
B: 28人
C: 30人
D: 36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解析】A。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楚题中的数字是怎样统计出来的。一个人喜欢三种中的一种,则只被统计一次;一个人如喜欢两种,则被统计两次,即被重复统计一次;一个人如喜欢三种,则被统计三次,即喜欢看球赛、电影和戏剧的人数中都包括他,所以他被重复统计了两次。总人数为100,而喜欢看球赛、电影和戏剧的总人次数为:58+38+52=148,所以共有48人次被重复统计。这包括4种情况:(1)12个人三种都喜欢,则共占了36人次,其中24人次是被重复统计的;(2)仅喜欢看球赛和戏剧的,题中交待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共有18人,这个数字包括三种都喜欢的12人在内,所以仅喜欢看球赛和戏剧的有6人,则此6人被统计了两次,即此处有6人次被重复统计;(3)仅喜欢看电影和戏剧的,题中交待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这个数字也应包括三种都喜欢的12人在内,所以仅喜欢看电影和戏剧只有4人,即此处有4人被重复统计。(4)仅喜欢看球赛和电影的,此类人数题中没有交待,但我们可通过分析计算出来。一共有48人次被重复统计,其中三种都喜欢的被重复统计了24人次,仅喜欢看球赛和戏剧的被重复统计了6人次,仅喜欢看电影和戏剧的被重复统计了4人次,则仅喜欢看球赛和电影的被重复统计的人次数为:48-24-6-4=14,这也就是仅喜欢球赛和电影的人数。一共有52人喜欢看电影,其中12人三种都喜欢,4人仅喜欢看电影和戏剧两种,14人仅喜欢看球赛和电影两种,则只喜欢看电影的人数为:52-12-4-14=22。


第37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


38、单选题  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_____
A: 犯罪预备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没有犯罪行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A。甲前往乙住所,并到达乙居住地附近,这只是构成开始预备犯罪,尚未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甲意志以外的因素致使犯罪无法实行,因此构成犯罪预备。


第38题所属考点-常识判断


39、单选题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_____。
A: 民族性
B: 阶级性
C: 妥协性
D: 包容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文学常识解析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能不盲目附和,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迎合附和,对下搞一言堂,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显然,“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精神,其“包容性”在现代社会实践中的一个创造性的发展,是“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和运用。故正确答案为D。


第39题所属考点-常识判断综合


40、单选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_____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平面-位置解析第一行图形中,第一个图形逆时针旋转90度,翻转两个眼睛,嘴巴不变,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二个图形逆时针旋转90度,翻转嘴巴,眼睛不变,得到第三个图形。观察可知,第二行图形符合此规律,同理第三行也应满足此规律。根据第三行前两幅图可知,第三幅图形应该根据第二幅图推出,C项可以由第二个图形得到。故正确答案为C。


第40题所属考点-图形推理综合


41、单选题  一旦你接收到来自人类或任何其他事物的美的质昭、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就获得了青春;一旦你的心灵的天线被愤世嫉俗、悲观主义的冰雪所____折断,你就会未老先衰,神情___;但是,只要你心灵的天线依然在捕捉乐观主义的电波,80岁的老人照样能焕发青春的心情和活力。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覆盖 颓唐
B: 覆盖 颓废
C: 包裹 颓唐 
D: 包裹 颓废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A【解析】“包裹”与“冰雪”的状态不合;“颓废”形容的是意志精神,与“神情”不搭配。所以本题答案为A。


第41题所属考点-选词填空


42、单选题  我们要时刻牢记,农民是农村改革创新的____,农村改革创新靠的是农民,为的也是农民。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主人
B: 主体
C: 主持
D: 主创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逗号后面是解释性语句,“靠的”和“为的”只能是“主体”,B项符合。


第42题所属考点-选词填空


4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国防和军队改革,________军事战略指导,_______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A: 完善 深化 加强
B: 深化 完善 加强
C: 加强 深化 完善
D: 深化 加强 完善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解析】本题考查实词填空中的固定搭配。深化……改革,加强……指导,完善……体系。故正确答案为D。


第43题所属考点-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乙级)


44、单选题  古代将外来词汇彻底汉化,与今日让外来语华洋杂处两种手法,_____,无非都是因势利导,力求达意传情_____,以受众的理解为第一要务,并无优劣之分。填入括号内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背道而驰简洁
B: 南辕北辙精炼
C: 异曲同工简捷
D: 殊途同归便捷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由文段中“无非都是……”可知,“古代”与“今日”的两种手法所达到的效果是相同的,故可排除与之意思相反的“背道而驰”、“南辕北辙”,即A、B。再看第二空,“简捷”意为简单快捷,侧重于强调“简”。“便捷”意为方便直捷,侧重于强调“便”。语言的达意传情,追求的是简单易懂的沟通,故“简捷”符合题意。


第44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


45、单选题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 A解析:每一幅图形中所有的小图形的面积、形状均相同,故正确答案为A。


第45题所属考点-图形推理


46、单选题  行政纠纷:指国家行政机关之间或国家行政机关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之间由于行政管理而引起的纠纷,包括行政争议和行政案件两种形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纠纷的是_____。
A: 原告是一家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批准开办的办公室,由于不服卫生局就其无证推销保健产品作出的处罚,因则状告卫生局
B: 原告因工伤未能获得保险赔偿,将工厂告上法院
C: 原告为个体工商户,因在旅游景点设摊被该地工商管理局征收摊点费,原告认为此项收费为乱收费,遂状告该工商管理局
D: 原告对消防局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申请重新认定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同企事业单位、团体和公民间,选项B是公民和工厂间的纠纷,显然不符合题干定义。


第46题所属考点-定义判断


47、单选题  由于华尔街的声望和各类金融产品的资信大跌,“两房”等金融机构所发行的债券变得无人问津,上周房利美债券收益率比同期国债高出1.8%(9月份仅高出0.7%),投资者仍敬而远之。这种状况所造成的结果,便是证券市场资金流的呆滞,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突然发现,自己没办法搞到贷款了,不论买房、购车还是上学都变得困难重重,因为那些原本提供相关金融服务的机构,如今因债券滞销,变得囊空如洗。对本段文字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_____。
A: 金融危机给美国的金融市场带来重创
B: 美国债券滞销且后果严重
C: 华尔街声望以及金融产品资信下跌吓跑投资者
D: 证券市场资金呆滞,投资者敬而远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主旨概括题。本段文字共两句话,第一句表达的主要内容是美国债券滞销的情况,第二句是其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A项属无中生有,过度联想;C项和D项表述错误。


第47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


48、单选题  某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规定,在产品销售量为1000件时,预算的单位成本为2.80元;当销售量达1500件时,则以单位成本2.65元作为控制标准。根据以上文字,可以推出该企业____ _。
A: 违背了控制的严肃性原则
B: 体现了控制的例外原则
C: 以弹性预算法来谋求控制严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 在控制工作中引人了激励原则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C【解析】本题是一道归纳型逻辑题。由两组数字对比可推知该预算法休现了严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故正确答案为C。


第48题所属考点-逻辑判断


49、单选题  张某把所有的闲钱都投入H股,结果被套牢了,吕某炒股从不选H股。据此,可以推出_____。
A: 吕某炒股没有被套牢
B: 张某通过购买其它股票摆脱困境
C: 吕菜没有被H股套牢
D: 张某如果不选择H股就不会被套牢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日常结论解析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张某投H股,结果被套牢。吕某不投H股。第二步: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由“吕某不投H股”可知,吕某没有被H股套牢,C项正确。吕某是否被其他股套牢,张某是否通过其他股票摆脱困境,是否不选H股就不会被套牢,题干都没有体现,无法推出,故A、B、D三项均无法从题干推出。故正确答案为C。


第49题所属考点-逻辑判断(日常结论)


50、单选题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的过度供给,过度的供给使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降到了比只持有高中文凭的工人仅高18%的水平。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比只持有高中文凭的工人高43%,尽管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没有下降。下面哪项,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正确的,最好地调节了上述明显的分歧?_____
A: 经济放慢了,从而使对大学生的需求减少了
B: 高中教育的质量提高了
C: 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更多的高中为它们提供了职业指导计划
D: 20年来第一次出现了仅有高中文凭的求职者的过度供给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加强题型解析第一步:分析题干中的分歧本题分歧是“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比只持有高中文凭的工人高43%”和“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没有下降”之间的分歧。两个不同时代大学生供给量没有太大变化,但工资相对水平发生变化。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A、B和C项不但没有调节分歧,反而使得分歧加大,因此A、B和C均错;工资水平会发生变化,一方没有变化,一定是由于另一方的供给发生了变化,D项正是说到了这一点,因此能够调节了题干中明显的分歧。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


第50题所属考点-逻辑判断综合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7年09月行测练习题:逻辑判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