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瑞士汽车的普及率很高,平均两人就有一辆,对富有的瑞士人来说,买辆豪华的“奔驰”或“林肯”轿车根本不在话下。然而,瑞士公路上行驶的大多数是“本田”、“大众”等普及型轿车,以及一些叫不出名的甲壳虫车。瑞士是“手表王国”,所产的“劳力士”、“雷达”和“欧米茄”等品牌手表名扬世界。以瑞士人的收入,花几千元买块“劳力士”只是很小的开支,但瑞士人大都戴普通手表,有的年轻人戴的甚至是塑胶电子表。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_____。
A: 手表王国
B: 汽车乐园
C: 富裕的瑞士人
D: 瑞士人的时尚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标题选择题解析根据提问可知本题为标题选择题。本题的主要内容是说富有的瑞士人并不买豪华的东西,这是富裕的瑞士人的生活观念,而且这种现象在瑞士很普遍,所以用“富裕的瑞士人”最恰当,故选C。A、B项仅是文段的部分内容提心,不适合做标题;D项是强干扰项,材料描述的是瑞士人的生活方式,并不能称之为“时尚”。故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 中国哲学认为,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而且还是“内圣外王”的。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然而,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极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是_____。
A: 虽然没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圣人依然会积极投身于世务
B: 修养极高的人没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是因为不能够完美地处理世务
C: 修养极高的人一定适合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
D: 中国哲学讨论内圣外王,更关注于内圣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文段首句就表达了“圣人应该是‘内圣外王’的人”的观点,即圣人不仅精神成就极高,而且积极投身世务,文段末尾又说“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即投身世务与是否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是无关的,A项符合文意;B项为强干扰项,圣人是“内圣外王”的人,即可以完美处理世务的人,而修为极高的人并不是“圣人”,仅仅为“内圣”,即并不能完美处理世务,故没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B项说法实际是符合文意的;C项为“偷换概念”,圣人一定适合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修养极高的人不等同于圣人,故不符合文意;D项也可由尾句得到,是否为王是“无关宏旨”的,符合文意。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
3、单选题 无论是在温州市区,还是在桥头、白象镇,你总感到一种异常浓烈的气氛和活力在包围着你,这就是温州特有的商品经济气氛和活力。在温州城乡,你看到千家万户都在从事商品经营,到处有车间、作坊,到处有专业市场、自由市场和零售摊点,到处有大大小小的商品,到处有种类繁多的新产品。几百万温州人不是忙于生产、就是在忙于销售。古代有一幅名画叫《清明上河图》,温州商品经济所展现的图画是现代的《清明上河图》,而它比古画所描绘的繁荣百倍、千倍。下列哪句话能最好概括上文?_____
A: 温州所展现的景象是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
B: 温州到处是商品交易
C: 温州到处是商品生产
D: 温州到处呈现出繁荣的商品交易和商品生产,让人感受到她特有的商品经济气氛和活力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根据提问中的“概括”可知该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第一句讲“温州所存在的特有的商品经济气氛和活力”,第二句具体叙述了温州繁荣的商品交易和生产,正是这些商品经济呈现出了现代的《清明上河图》,所以主旨内容应为两句的结合,即D项所述内容。A、B、C三项表述都太过片面,只表现出了温州的商品经济,未体现出她特有的商品经济气氛和活力,都排除。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 媒体的职责是高扬社会主旋律,积极宣传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谐一致的事件,而非一味地去搬弄一些网络“红人”、明星的花边新闻无谓的进行炒作。对媒体来说,坚守职业道德、守住精神家园最重要。这段话反映了_____。
A: 存在恶意炒作新闻的媒体
B: 媒体要守本分
C: 炒作花边新闻破坏社会和谐
D: 有必要让某些媒体清醒一下,明确自身职责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根据提问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文段结构为“总—分—总”。首句提出媒体的职责所在,接下来用转折词“而”批判了当下媒体报道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最后一句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可见该文的中心词是“职责”,重点在于强调媒体应该坚守职业道德。选项D“有必要让某些媒体清醒一下,明确自身职责”与文章主旨一致;选项A、C都只是媒体报道中存在的不良现象;选项B“守本分”表述不当,文段中是“坚守职业道德”,两者不能等同。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教育部日前就《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公示征求意见,拟对“琴”、“亲”、“魅”等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调整,公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在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他们认为,调整这44个字的字形只是调整印刷宋体字,不是另搞一套,根据调查数据显示,67%的公众表示赞成,约6%的公众表示反对。可新浪网的网上调查得到的结果却完全相反,九成以上的网友持反对意见,认为是“穷折腾”。王宁教授强调,一个字改还是不改并不是以多数投票为主,而要看它合理不合理,要看它有没有道理。既然“一个字改还是不改并不是以多数投票为主”,那么,为何专家们还主动提供调查数据,以示多数公众支持呢? 对文段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琴”、“亲”、“魅”等44个汉字的字形调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B: 规范汉字不能是少数几个专家说了算,而要看它合理不合理
C: 新浪网的网上调查结果不能作为专家决策的依据
D: 官方和民间完全相左的“民调”,使得专家难以自圆其说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由提问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从原文可以看出,专家们提供的调查数据与代表民意的新浪网的网上调查,结果完全相反,面对这种情况,专家的解释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因此D项是对文段的正确理解。A项曲解文意,文段首句说的是“教育部……公示征求意见,拟对‘琴’、‘亲’、‘魅’等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调整,公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可以推知字形还未作调整,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是打算调整“琴”、“亲”等字形的公示;B、C项错误,文段的意思是规范汉字不能由少数几个专家说了算,而是应该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新浪网上的调查结果也应该作为专家决策的依据。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