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使得对中国银行业投入巨资的西方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仍是投资,没有盈利。不过,外资银行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并没有失掉信心。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中国内地的个人消费信用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这对外资银行是极具吸引力的。这段文字中的“硬币”指代的是_____。
A: 中国银行业
B: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
C: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D: 中国居民的经济状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词句理解题解析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词语理解题。通过“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这句话可以看出,“硬币”之前的代词“这个”讨论的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问题,符合代词指代的就近原则,所以“硬币”的含义指的就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而非中国消费信贷市场,排除B项,C项为正确答案。A项“中国银行业”的主体是银行,而硬币的两面都与银行无关,排除;D项“经济状况”内涵过于宽泛,文段主要针对的是信用卡这一消费市场。故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 参与大火都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相。夏族对参的认识有深刻的原因,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线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参去寒冬尽,农家备耕忙”,它成为夏族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公元前2400年左右,大火在春天傍黑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其光荧荧,好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单是因为它亮,它就像是特意来点燃人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文中“观象授时”的含义是_____。
A: 观天象以安排时间
B: 观天象以从事农耕
C: 观天象以确定季节
D: 观天象以传授知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 考点词句理解题 解析考查词语理解类词句理解题。“观象”:观测天象;“授时”:确定时间。在不理解这四个字的直接意思的情况下,可联系上下文。根据文中“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线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可知,古代人民观察天象来确定季节。因此C选项正确。文段中没有支持A项观点的描述,而且授时是确定时间的意思,不是安排时间;B项“从事农耕”只是论证“观象授时”举的一个例子;D项无中生有。故正确答案为C。
3、单选题 从科学史看,理论再伟大,也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标准模型虽然即将被证实,但其依然位于微观世界,无法解释宏观世界中的万有引力。《新科学家》撰文写道:“希格斯玻色子(也称为‘上帝粒子’)是标准模型的最后一块拼图,但是我们知道,这个模型之外,还有其他的粒子和力。”这意味着,尽管“上帝粒子”可能是验证标准模型的最后一块拼图,但它绝对不是人类认识宇宙真理的最后一块拼图。与这段文字不相符的一项是_____。
A: “上帝粒子”一旦得到确认,标准模型可能就此得到证实
B: 即使“上帝粒子”得到确认,我们认识宇宙的任务仍未完成
C: 标准模型即使得到了证实,但它也绝不会是宇宙的最终真理
D: “上帝粒子”如果不存在,说明标准模型之外还有其他粒子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文中提到“上帝粒子”是标准模型的最后一段拼图,但这个模型之外还有其他的粒子和力,前述文句也提到“理论要在特定的范围内才正确”。这都表明,无论上帝粒子存在与否,标注模型之外都还有其他粒子。所以D项说法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 北极海域浮冰面积逐渐减小,总计缩小达20%左右,使北极熊难以在浮冰上长久立足,加之某些国家对海豹大量捕杀,使本来就不多的北极海豹越来越少,北极熊更难在浮冰上捕食海豹,我们来到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西北海岸北纬80度附近一海湾时,惊讶地拍摄了北极熊捕鱼的全过程,我们看到北极熊改变了以捕食海豹为生和“不下水”的习性开始跳下冰冷的海水抓鱼为食。这段文字充分表明_____。
A: 北极环境日益恶劣
B: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 聪明的物种更难适应环境
D: 环境变化改变了北极熊的生活习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材料整体构成“铺垫解释原因——提出观点”的分——总结构,先叙述北极海域浮冰面积减小、海豹被大量猎杀数量减少的现象,之后引出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北极熊因此而改变生活习性,这是材料的重点,因此这段文字的主旨是环境变化改变北极熊的生活习性,故正确答案为D。A项的重点是“北极环境”,而材料的主要论述对象是北极熊的生活,所以不选;B项引申过度,材料没有根据;C项“聪明的物种”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均不选。
5、单选题 一些太空专家指出,太空站和探测飞船很可能带回太空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孤立的空间内可能已经变种变形,如果它们回到地球并逃过被销毁的命运,肯定会对人类构成威胁。有报道说,和平号太空站就曾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变种真菌,它们若与地球泥土中可以分解的金属、玻璃和塑胶的细菌混合,足以对人类构成致命的威胁。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地球环境正处于太空变种真菌的威胁之下。
B: 人类的太空活动可能导致太空微生物传至地球。
C: 随着人类太空活动的增多,太空垃圾已影响人类生活。
D: 太空变种真菌将是人类最致命的威胁 。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B 考点细节判断题 解析据提问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从文段第一句“一些太空专家指出,太空站和探测飞船很可能带回太空微生物”可知人类的太空活动可能导致太空微生物传至地球,B正确。A选项过于绝对;C选项中的“太空垃圾”文中没有涉及;D选项也是过于绝对,太空变种真菌将足以对人类构成致命的威胁,而非最致命的威胁。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