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短短几天内,四大名著“假想微博体”爆红网络。如果以2006年“馒头血案”为原点,中国网民的“恶搞”之路也已经走过多年。最初仅仅为满足网民的无聊情绪,之后为满足人们对幽默的需求,现如今成功的“恶搞”案例越来越需要“内涵”了。这内涵一定是“写实主义”的,如果没有大笑之后的现实痛点,那也只是欠缺灵魂的娱乐项目,未必能引发公众的真正共鸣。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_____。
A: 我国“网络恶搞”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
B: “假想微博体”使用了“写实主义”手法
C: 我国网民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网络恶搞”
D: “假想微博体”走红源于它对现实的关注
2、单选题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那些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发现,树立了科学史上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比如19世纪有机尿素的合成,打破了“有机物只有靠动植物的生命力才能合成”的思想禁锢。但当我们自信能够通过合成超出自然的物质去战胜自然时,也应反思这些物质对健康、环境的反作用,毕竟它们改变着我们的衣食住行。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不应过于迷信科技的作用
B: 应对合成技术进行全面评估
C: 应全面审视科技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
D: 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及人类的思维方式
3、单选题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尖毛草,是那里长得最高的茅草,可它的生长过程却极为特别。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但半年后雨水一旦到来时,却像施了魔法一样,三五天后,便会长到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原来,在前六个月里,尖毛草不是不长,而是一直在长根部,雨季前,它虽然露头一寸,但却扎根地下超过28米。
这段文字启示人们_____。
A: 一个人成长不能只要地面以上的高度
B: 一个人的基础越牢,发展潜力越大
C: 起步最早的,不一定是发展最好的
D: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4、单选题 “早教”起源于德国,是让孩子在游戏和父母的交往过程中获得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简单的说就是一种亲子互动的方式。旨在促进孩子成长的活动,中国家庭的早教却是另一番样子,在一项针对“早教”的调查中发现,幼儿阶段的超前教育主要集中在识字、阅读、计算机和英语口语等等。除了不少幼儿园在特色班里已有涉及,家长更多的是花时间带孩子参加业余培训班,在语文、英语和数学上下功夫。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中国“早教”更注重知识学习
B: “早教”在中国已经偏离本源
C: 中国“早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D: 中国“早教”与德国的相同点
5、单选题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但人口密度只反映人口与土地面积的一般数量关系,不能体现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成分,也不能体现人口与实际供养他的土地面积的关系。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出现了一些新的补充性密度指标,如生理密度、农业密度等,而以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称为人口的数学密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人口密度含义演变的原因
B: 补充性密度指标的产生过程
C: 人口密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D: 土地面积和人口成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