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度分级见表2。生理性收缩期杂音,一般心尖区不超过2级,肺动脉瓣区不超过3级,主动脉瓣区不超过1级,杂音性质柔和、吹风样,局限不传导。舒张期杂音均属病理性,杂音响度仅分为轻度或响亮。生理性与病理性收缩期杂音鉴别要点见表3。
表2 心脏收缩期杂音强度分级
级别 |
杂音特点 |
震颤 |
1
2
3
4
5
6 |
很弱,须在安静环境下仔细听诊才能听到,易被忽略
较易听到,不太响亮
明显的杂音,较响亮
杂音响亮
杂音很强,且向四周甚至背部传导,但听诊器离开胸壁即听不到
杂音震耳,即使听诊器距胸壁一定距离亦可听到 |
无
无
无或可能有
有
明显
强烈 |
表3 心脏生理性与病理性收缩期杂音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 |
生理性杂音 |
病理性杂音 |
杂音部位
出现时间
杂音强度
杂音性质
传导范围
易变性
心脏形态 |
多在二尖瓣或肺动脉瓣听诊区
发生于收缩早期,不掩盖第一音
一般不超过2级
柔和,吹风样
一般比较局限
易变化,时有时无,受呼吸、体位变化的影响
正常 |
各瓣膜听诊区
占收缩期的大部分或全部,掩盖第一音常在3级以上(主动脉瓣区超过1级)
多粗糙,吹风样或雷鸣样
传导范围较广
持久存在,变化较小,多不受呼吸、体位变化的影响
可有心房或心室增大 |
1.2.3 肺部检查 主要检查方式为望诊、叩诊、听诊,以听诊为主。
1)检查体位: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2)望诊:观察胸廓是否对称、有无畸形,呼吸运动是否均匀一致,胸部皮肤有无静脉曲张、皮疹、蜘蛛痣等。
3)叩诊:自肺尖开始,由上而下,两侧对称部位比较。正常肺的清音区如果出现浊音、实音、过清音或鼓音时,提示肺、胸、膈或胸壁的病理改变。
4)听诊: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先胸后背,两侧对称部位比较,注意呼吸音的强弱,有无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等,必要时结合放射科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1.2.4 腹部检查 主要检查方式为望诊、触诊,以触诊为主。
1)检查体位:受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起并稍分开,使腹肌松弛,做平静腹式呼吸。
2)望诊:观察腹部有无膨隆、皮疹、腹壁静脉曲张等。
3)触诊:检查者站立于受检者右侧,用右手以轻柔动作按顺序触诊腹的各部。检查一般从左下腹开始,按逆时针方向顺序进行,注意腹壁的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以及包块等。触到包块时需注意其位置、大小、形态、质地、有无压痛、搏动以及活动度情况,注意将正常情况与病理性包块区别开来。
①肝脏检查:在右锁骨中线上由髂前上棘平面开始深触诊,嘱受检者深呼吸,当呼气时,指端压向深部;吸气时,施压的指端于原位向肋缘方向触探,如此自下而上,顺序上移。如果肝脏增大或下移,右手指腹即可触到肝下缘。随后在剑突下触诊。注意肝脏大小、硬度、边缘厚薄、表面光滑度,以及有无结节、压痛、肝区叩击痛等。
肝脏软硬度判定:质软,口唇样硬度;质韧,鼻尖样硬度;质硬,前额样硬度。
对肝大者应注意肝上界有无移位,并分别测量肝缘与肋缘、肝缘与剑突根部的距离,注意是否伴有脾脏、淋巴结肿大及其他伴随体征,如消瘦、黄疸、腹水、水肿等,并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②脾脏检查: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多用双手触诊法。左手掌置于受检者左腰部第 7~10 肋处,试将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腹部,与肋弓呈垂直方向,随受检者的深呼吸,有节奏地逐渐由下向上接近左肋弓,进行脾脏触诊。如果脾脏增大明显,应按三线测量。触及脾脏时,不仅要注意大小,还要注意其边缘厚薄、硬度、有无压痛或叩击痛、表面是否光滑等。
脾脏软硬度判定:同肝脏软硬度判定。
1.2.5 神经系统检查 主要以询问病史及视诊观察为主。病史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位置,应详细搜集,并着重询问精神疾病史、神经疾病史及遗传病家族史等。注意有无肌肉萎缩、震颤、步态异常等体征。必要时可进行相应的神经系统检查,如浅反射、深反射、肌力、肌张力检查等。
1.3 外科检查
1.3.1 病史搜集 主要记录受检者曾经做过何种重大手术或外伤史情况,名称及发生的时间,目前功能情况。
1.3.2 皮肤检查 主要观察有无皮疹、出血点、溃疡、肿物等异常情况,有无慢性、泛发性、传染性或难以治愈的皮肤病。
1.3.3 浅表淋巴结检查
1)检查部位: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区、颏下区、颈前后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等处,应依次检查,以防遗漏。
2)检查内容: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融合,局部皮肤有无红肿,并应注意寻找有无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灶。
1.3.4 头颅检查 观察有无颅骨缺损、凹陷、肿块、畸形等异常,头部运动是否正常,有无活动受限及头部不随意颤动等。可结合病史询问进行。
1.3.5 甲状腺检查
1)视诊:除生理性肿大(例如在青春期、妊娠及哺乳期可略增大)外,正常人的甲状腺是看不见和摸不到的。如果肿大,应注意其大小、形状、对称性以及随吞咽动作的活动性。
2)触诊:医师立于受检者背后,双手拇指放在其颈后,用其他手指从甲状腺软骨向两侧触摸;也可站在受检者面前以右手拇指和其他手指在甲状软骨两旁触诊,同时让其作吞咽动作,注意甲状腺肿大程度、对称性、硬度、表面情况(光滑或呈结节感)、压痛、局部有无震颤及血管杂音、甲状腺结节的质地、形状及活动度等。
3)甲状腺肿大的分度:甲状腺肿大可分三度。Ⅰ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Ⅱ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Ⅲ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
4)甲状腺肿大的分型:弥漫型,甲状腺呈均匀性肿大,摸不到结节;结节型,在甲状腺上摸到1个或数个结节;混合型: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摸到1个或数个结节。
1.3.6 乳腺检查
1)检查体位:受检者一般取坐位,必要时也可结合仰卧位检查。
2)视诊:观察乳腺外形是否对称(如果不对称,应查明原因),是否有局限性隆起或凹陷,乳头有无内陷、糜烂或异常分泌物,乳腺皮肤有无红肿、静脉曲张、溃疡、酒窝状改变或桔皮样变。
3)触诊:检查者手指和手掌平置在乳腺上,轻施压力,可先从左乳腺外上象限开始,顺时针方向由浅入深进行触诊,触诊检查应包括乳腺外上、外下、内下、内上四个象限及中央(乳晕部)共5个区,以同样方法逆时针方向检查右侧乳腺。应着重观察有无乳腺肿块,肿块的部位、外形、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触痛、活动度,与周围皮肤组织是否粘连;以手指轻压乳晕周围,注意有无乳头溢液及溢液的性质(血性、浆液性、棕色液、无色透明或乳汁样等);腋窝淋巴结是否肿大,若触及肿大淋巴结,应明确数目、大小、软硬度、活动度及是否相互融合等。
对男性应观察其乳腺发育情况,触诊时注意有无异常肿物。
1.3.7 脊柱、四肢关节检查
1)脊柱:受检者需充分暴露背部,观察脊柱有无侧弯、后凸或前凸,脊椎活动度,有无活动受限及畸形,有无压痛及叩击痛等。
2)四肢关节:检查时应充分暴露被检部位,注意双侧对比,观察四肢的外形及功能,步态,肢体活动情况,有无关节畸形或功能障碍,下肢有无水肿、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或溃疡等。
1.3.8 外生殖器检查 此项检查主要针对男性;女性生殖器的检查列入妇科检查项目。
注意有无发育异常、畸形、疝、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睾丸结节、附睾结节、肿物及性病等。
精索静脉曲张的判定:轻度,阴囊外观正常,拉紧阴囊皮肤时可见阴囊内有少数静脉曲张,腹压增加时静脉无明显增粗,触诊静脉壁柔软;中度,未拉紧阴囊皮肤时即见静脉曲张,腹压增加时静脉稍增粗,触诊静脉壁柔软、迂曲、稍膨胀;重度,未拉紧阴囊皮肤时即可见阴囊内静脉成团状迂曲、怒张,触诊静脉壁粗硬、肥厚或伴有患侧睾丸萎缩。
1.3.9 肛诊检查 包括肛门视诊和直肠指诊。
1)肛门视诊:受检者取膝胸位,检查者以两手拇指将两侧臀部轻轻分开,观察有无肛周感染、肛裂、肛瘘、直肠脱垂及痔疮。
2)直肠指诊:受检者取膝胸位,检查时,嘱受检者保持肌肉松弛,避免肛门括约肌紧张。检查者右手戴一次性手套,食指涂以润滑剂,在受检者深呼吸时缓慢插入肛门内进行检查,着重注意有无肛管、直肠肿块及溃疡。指诊完毕,医师应查看指套有无血性或脓性分泌物。
对男性受检者同时注意检查前列腺的大小、形状、质地、压痛、光滑度、有无结节等。
注意:对外科阳性体征的描述,例如发现异常结节、肿物等,描述应统一以厘米(cm)为单位,而不能用比喻的方法,如蚕豆大等。
1.4 眼科检查
视功能包括视力、色觉、视野、暗适应、立体视觉等,在公务员录用体检中,只有视力及色觉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1.4.1 视力检查 包括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1)检查方法: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国家标准)进行检查,按5分记录法记录检查结果。按常规先查右眼后查左眼,分别记录右眼、左眼视力。
视力检查由大视标或酌情从任何一行开始,每个视标辨认时间不应超过5秒,受检者能顺利认出2~3个视标即可指认下一行视标,记录最佳视力,最佳一行必须确认该行中半数以上视标。如果在5米处不能辨认4.0时,受检者应向视力表走近,根据走近距离(受检者距视力表的距离),对照“视力小数记录折算5分记录对照表”(见附录B)记录视力。如果走近距视力表1米处仍不能辨认4.0时,则检查指数(CF),检查者伸出不同数目的手指,嘱受检者说明有几个手指,距离从1米开始,逐渐走近,直到能正确辨认为止,记录为CF/距离,例如CF/30厘米。如果在5厘米处仍不能识别手指,则检查手动(H米),检查者的手在受检者眼前摆动,能识别者记录为H米。如果眼前手动也不能识别,则检查光感(LP),检查者在5米处用手电筒照射受检眼,测试有无光亮,逐渐走近,有光亮记录为LP/距离,如LP/3 米,无光亮则记录为无光感(NLP)。
裸眼视力达标(4.9以上)者不必再查矫正视力。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者,可直接检查矫正视力;未戴眼镜者可通过串镜(列镜)检查矫正视力,矫正视力达标即可作出视力合格的结论。
2)注意事项:视力表与受检者之间的距离为5 米,若用反光镜则为2.5 米。也可直接采用2.5 米距离视力表检查。受检者双眼应与视力表5.0行等高。
视力表应安装在光线充足的地方,以自然光线为宜;自然光线不足时,采用人工照明,并保证光线充足、均匀。
1.4.2 色觉检查 色觉检查作为体检的常规项目之一,检查者应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
并如实记录检查结果,以全面反映受检者的视功能情况。
采用标准色觉检查图谱,例如《喻自萍色盲本》或空军后勤部卫生部编印的《色觉检查图》等,须由眼科医师或受过培训的眼科护士检查。
色觉检查应在良好的自然光线下进行,光线不可直接照到图谱上。受检者双眼距离图谱60~80厘米,视线与图谱垂直,辨认每张图片的时间一般应≤10秒。图片的检查次序随机选择。检查结果应根据所用图谱的规定评定。
色觉检查,一定要按步骤有序进行。首先,确定色觉是否正常;其次,对色觉异常者,确定是色弱还是色盲;最后,对色盲者,采用单色识别能力检查法,即用红、黄、绿、蓝、紫色卡片,确定是否为单色识别能力异常,如单色识别能力完全异常,则为即全色盲,系指对各种颜色的识别能力完全丧失。
1.4.3 其他 针对眼科常见的重点疾病进行检查,检查部位包括眼睑、结膜、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