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皮、髓质)、肾集合系统情况。正常肾包膜完整,皮、髓质分界清楚。4)有无肾脏占位性病变,其大小、形态、回声、部位、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疑为恶性肿瘤时,应常规检查肾门部、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有无瘤栓。5)有无局限性强回声,其后方有无声影等。6)肾盂、肾盏有无扩张现象等。7)肾周有无积液、有无脓肿、血肿或其他异常。
【测量参考值】
肾脏长径10~12 厘米,横径5~6 厘米,前后径3~4 厘米,左肾大于右肾;肾实质厚度1.5~2.5 厘米,肾皮质厚度0.5~0.7 厘米,肾集合系统宽度占肾断面1/2或2/3,肾盂分离≤1.5 厘米。
4.5.2 B超检查提示疾病或病变
1)囊性占位病变:肾囊肿、多囊肾、输尿管囊肿等。
2)实性占位病变:肾癌、肾盂癌、肾错构瘤、输尿管肿瘤等。
3)肾脏弥漫性病变: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淀粉样变及肾中毒等。
4)肾结石、肾积水、输尿管结石及尿路梗阻等。
5)肾实质破坏、钙化等(提示肾结核)。
肾脏B超检查除可发现一些疾病或病变外,还可发现一些先天性异常,如孤立肾、重复肾、异位肾、游走肾、双肾盂、分叶肾、输尿管狭窄、输尿管扩张等。
5 胸部X线检查
常规拍摄胸部正位片。重点检查有无肺结核、肿瘤、纵隔疾病。必要时加摄胸部侧位片或辅以CT等检查,以确定诊断。
5.1 设备设施要求
1)室内X线检查机房防护合格。尽可能采用数字化设备。
2)检查室内应配备有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
3)X线检查设备设施所有单位应持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放射工作许可证”。
5.2 操作人员要求
1)X线摄影操作人员应是有5年以上放射工作经历、持有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的放射科医师、技师。
2)诊断、读片医师应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放射诊断专业职称。
5.3 胸片质量要求
采用标准后前位胸部摄影。
具体的标准后前位胸部摄影应满足以下条件:
1)清晰显示两肺野。
2)通过气管影像,第1~4胸椎清晰可见;通过纵隔阴影,第4以下胸椎隐约可见。
3)整个胸廓和肋膈角都含在照射野内。
4)肩胛骨不遮蔽肺野。
5)锁骨上应看到肺尖。
6)两侧锁骨在胸锁关节处对称。
7)膈顶阴影应显示清楚。
5.4 X线影像提示的肺部病变
1)渗出与实变阴影:肺部炎症主要为渗出性病变,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的液体、蛋白及细胞所代替,进而形成实变,多见于肺炎性病变、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及肺水肿。表现为密度较高的均匀云絮状影,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与正常肺组织无清楚界限,肺叶段实变阴影可边缘清楚。
2)粟粒状阴影:指4毫米以下的小点状影,多呈弥漫性分布,密度可高可低,多见于粟粒型肺结核、尘肺、结节病、转移性肺癌、肺泡癌等。
3)结节状阴影:多指1~3 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可单发或多发,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晰,与周围正常肺组织界限清楚,多见于肺结核、肺癌、转移瘤、结节病等。
4)肿块阴影:为直径多超过3 厘米、形态不规则、密度增高阴影。肺癌肿块呈分叶状,有切迹、毛刺;良性肿块边缘清楚,可有钙化,有时其间可见透亮区。
5)空洞/空腔阴影:呈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壁厚薄不一。壁厚者,内壁光滑,外壁模糊,多为肺脓疡所致,并可有液平面;若外缘清楚,内缘凹凸不平,多由癌性空洞引起;结核性空洞壁较薄,周围多有卫星灶。
6)索条及网状阴影:不规则的索条、网状阴影,多为肺间质性病变所致;弥漫性网、线、条状阴影常见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结缔组织病等;局限性线条状阴影可见于肺炎、肺结核愈合后,表现为不规则的索条状影。
7)肺透亮度增加:局部或全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细而稀,为肺含气量过多的表现,可见于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代偿性肺过度充气及局限性阻塞性肺过度充气。
8)肺门肿块阴影:形态不规则的单侧或双侧肺门部肿块阴影,边缘清晰或模糊,多见于肺癌、转移瘤、结核、淋巴瘤、结节病所致的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肺血管增粗也可显示肺门阴影增大。
9)钙化阴影:阴影密度最高,近似骨骼,呈斑点状、结节状、片状等,边缘锐利清晰,规则或不规则,多为陈旧结核灶或错构瘤。
10)胸膜病变影像:胸腔积液多表现为密度增加均匀一致阴影,上缘清,凹面向上;气胸多见透亮度增加,肺纹理消失;胸膜肥厚可形成侧胸壁带状阴影,肺野透亮度减低。
6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虽是辅助检查项目,但在公务员录用体检工作中,其检测结果往往直接关系到体检结论。参考值范围在不同的体检医疗机构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检测系统的不同(包括仪器、试剂、方法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和血细胞分析中国成年人的参考值范围”自2013年8月1日实施。体检中常用检验项目的参考值范围可参照执行。
在公务员录用体检项目中,除血细胞分析、尿常规加镜检及空腹血糖的参考值范围应做到全国统一外,其他检验项目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可执行本医疗机构或当地医疗机构的参考值范围。
实验室检查相关要求,包括检验科操作程序、采血室操作规程以及艾滋病检测初筛实验室必备条件详见附录C。
6.1 血常规
可为血液病的诊断提供线索。必查项目包括以下5项:
6.1.1 红细胞总数(RBC)
【参考值】 男性:(4.3~5.8)×l012/L;女性:(3.8~5.1)×l012/L。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或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6.1.2 血红蛋白(HGB)
【参考值】 男性:130~175 g/L;女性:115~150 g/L。
血红蛋白减少或增多的临床意义基本同红细胞总数。
6.1.3 白细胞总数(WBC)
【参考值】 (3.5~9.5)×109/L。
生理性白细胞增多常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期等。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平均白细胞数比指血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服用某些药物后等。
6.1.4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 (1.8~6.3)×109/L(40%~75%)。
嗜酸粒细胞: (0.02~0.52)×109/L(0.4%~8%)。
嗜碱粒细胞: (0.00~0.06)×109/L(0~1%)。
淋巴细胞: (1.1~3.2)×109/L(20%~50%)。
单核细胞: (0.1~0.6)×109/L(3%~10%)。
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安眠药中毒等;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粒细胞增多常见于银屑病、天疱疮、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及宫颈癌等;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嗜碱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有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减少一般没有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减少常见于某些白血病或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等。
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伤寒、疟疾等;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6.1.5 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 (125~350)×l09/L。
血小板计数增高多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脏切除术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减少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服用某些药物后等。
6.2 尿常规及镜检
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尿检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证据。
标本要求:尿液检测应采用新鲜晨尿,阳性检出率较高,且最好留取中段尿。女性留取尿标本应避开经期或事先清洗外阴,以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尿常规检查采用仪器法。尿沉渣镜检采用手工法,取新鲜均匀的尿液10 ml置于离心管内,1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弃上清,取沉渣0.2ml镜检。
6.2.1 尿糖(GLU)
【参考值】 阴性。
尿糖阳性可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等,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食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呈阳性。
6.2.2 尿蛋白(PRO)
【参考值】 阴性。
病理性蛋白尿特点是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尿蛋白持续阳性。可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他炎性病变、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等。
生理性蛋白尿包括功能性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特点是尿蛋白量轻度增多(尿蛋白定性试验一般不超过+,定量<0.5g/24小时),持续时间短。通常发生于剧烈运动、精神紧张、寒冷、发热、体检前一天进食过多的蛋白质及交感神经兴奋等,这种蛋白尿并不反映肾脏有实质性病变,因此不能作为肾脏疾病看待。
6.2.3 尿胆红素(BIL)
【参考值】 阴性。
阳性可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疸。实验室技术性误差也可能导致阳性。
6.2.4 尿胆原(URO)
【参考值】 阴性或弱阳性。
阳性可见于溶血性黄疸、肝病等;阴性可见于梗阻性黄疸等。
6.2.5 尿比密(SG),也称尿比重
【参考值】 1.015~1.025。
尿比密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密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增高可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及心力衰竭等;降低可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尿崩症等。
6.2.6 尿酸碱度(pH)
【参考值】 5.0~7.0。
尿pH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降低可见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发热、白血病等;增高可见于碱中毒、输血后、严重呕吐、膀胱炎等。应注意室温下尿液存放时间越长,pH值越高(尿素分解产生NH4+之故),夏季这种现象更突出。
6.2.7 尿红细胞(BLO) 主要检测镜下血尿
【参考值】 显微镜法0~3个/高倍视野;仪器法阴性。
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3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它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98%的血尿是由泌尿系统疾病引起,2%的血尿由全身性疾病或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病变所致。如泌尿系统疾病可见于急慢性肾炎、IgA肾病、各种间质性肾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结核、肿瘤、多囊肾等;全身性疾病可见于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病变可见于急慢性前列腺炎、输卵管炎等。此外,女性月经期间易将经血混入尿中,导致尿红细胞增多,需注意区别。另需强调一点,判定是否为镜下血尿不能以尿潜血结果为依据,而应一律以尿镜检结果为标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