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材料题
1、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申论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1.从1995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发现阅读乐趣。
4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编辑、读者交流读书心得。
“其实在我的读书生活当中,我喜欢读那些能够给人的思想以启迪,同时了解大学问家的治学精神和风范的书,更希望读那些能够使人震撼灵魂、激动思考的书。总之,我希望把读书和人的生活、理想、信念、情操结合在一起。”
温家宝总理说,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大家通过读书和举办讲座等形式开展活动,这对于推动全民族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将起到促进作用。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温家宝总理还特意说,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时候,提倡读书更具有现实意义。当前,世界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战胜这场危机.不仅要靠物质的力量,还要靠精神的力量。战胜这场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还是要靠人,靠知识的力量和科技的革命。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候,我们提倡读书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读书温暖人心、提振信心、寄托希望,通过读书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勇于创新。大家要记住一个真理: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
2.为了解干部读书现状,人民论坛杂志社近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党政干部读书的愿望强烈,但由于T作忙、应酬多等原因,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为0—3小时,27.6%为3—6小时。
此次调查为期16天,共回收有效问卷10047份,另有120位干部接受电话采访。其中,局级及以上干部约占3%,处级干部12%,科级干部35%,其余为一般干部。此次调查样本取自10多个省市自治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川、贵州、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浙江、江苏等地。
干部喜欢读书吗?75.5%选择“喜欢”或“非常喜欢”。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干部能够充分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在回答“读书最大的收获”这个问题时,64.1%的干部认为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力量”。63.7%的干部将不读书的危害归结为“思想僵化,定决策、做决定往往凭经验、拍脑袋”。
干部喜欢读什么样的书?选择“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受访者达29.2%,列第一位:选择“与业务相关的书籍”的达16.9%,列第二位;列第三、四、五位的依次为“各种经管类书籍”、“当前流行的畅销书”、“名人传记”。选择“理论著作”的为8.3%,列第六位。
干部读书的时间有多少?调查显示,当前党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并不多。在“您每周读书的时间是多少”的调查中,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为O一3小时,27.6%为3—6小时,62.7%的受访者表示因工作太忙、应酬太多抽不出时间读书。
既然党政干部读书的主观愿望强烈,那么他们的读书时间为什么不够多?在“您在读书中最大的困扰是什么”的调查中,“工作太忙,抽不出太多时间读书”成为干部阅读最大的烦恼,占40%。第二大原因是“应酬太多.读书时间被挤占”,比例为22.7%。
3.最近两年。阅读的问题不断升温,领导干部阅读也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读书?从阅读对于个人成长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个人精神的发育。
从阅读对于日常工作来说,其指导作用是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领导干部的视野是否开阔,对于自己分管的领域是否熟悉,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率与效果,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城市或者一个部门的命运。而善于读书的领导,往往知识面比较宽,决策比较理性。
同时.领导干部的读书具有示范作用,他在会议上引用到什么书,他正在读的书,多少会影响到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城市的阅读风气。媒体报道温家宝总理的床头有一部《沉思录》,这本书马上就成为畅销书;汪洋同志担任重庆市委书记期间,曾经向干部推荐了《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一下子就在重庆火了起来。
那么,作为领导干部,应该读什么书呢?总体上说,开卷有益。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首先应该读一些中国文化的经典,如《论语》、《孟子》、《庄子》等,这些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有帮助的。
其次,应该读一些好的文艺作品。文艺作品往往通过移情的作用,通过作品中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让你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
再次,读一些人物传记,如《林肯传》、《居里夫人传》、《毛泽东传》等,与伟大的人物对话,与崇高的精神交流.会使自己不断地汲取他们身上的力量。
第四,应该读一些通俗的优秀管理图书,如《从优秀到卓越》、《如何改变世界》等。
最后,应该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阅读一些相关的书。如在政府部门工作,就努力读一些城市管理、经济、环境方面的书籍。
读书如饮食,“没有时间”不应该成为借口。当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时.当我们真正把阅读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时.你总可以找到读书的时间。
4.原云南省省长、省委副书记李嘉廷,在1994年至2000年7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单独或伙同其子李勃收受他人贿赂,与有夫之妇徐某某通奸,并利用职权为徐谋取不正当利益,涉及金额300余万元,收受贿赂共计折合人民币1810万余元。2003年5月9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李嘉廷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有报道说,办案人员清查时,在李嘉廷的书房、卧室、书桌、书柜,没找到几本党员应读的书,倒是在其卧榻上查抄到两本境外出版的禁书。李嘉廷将之置于枕下,经常拿来翻阅。可见那时的李嘉廷每天都在想什么——这无疑是李嘉廷堕落的一种表现,但是不是造成他堕落的一个原因呢?
我们期待着爱读书读好书成为社会的风尚,但领导干部们读什么书?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翻开前一时期的反腐败案卷看看,贪官也读书。沈阳市原副市长马向东,喜欢读指导赌博一类的书,即使在中央党校深造期间,也随身带着《赌术精选》、《赌术实战108招》,日翻夜看,爱不释手,且勇于实践,多次飞到澳门狂赌;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酷爱《素女心经》、《肉蒲团》,并大胆“理论联系实际”,到处养情妇嫖妓女;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爱看相面书,除自己刻苦钻研外,还经常找人算卦,有相士说他可以当上国务院副总理,但要修一座桥,他就花巨资在几十公里外的水库上修了一座毫无用处的大桥。
贪官的堕落,有多方面原因,但不读“好书”,从而专读“不好的书”,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5.什么是好书?判断好书的标准是什么?恐怕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说.好书陶冶人的情操,好书给人以知识;有的人说,好书好像一位道德高尚的老师,教给众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也有的人说,好书是智慧的宝藏,人们可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总而言之,好书是催人奋进的书。倘若一个人读了一本书,变得“无益身心事莫为”,那么,这本书也不称其为好书了。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时间过得越长,情谊也就越深厚。美国人卡耐基也说,真正的好书是历经岁月的考验而常新的,不是那些仅能维持数周的畅销书。
毫无疑问,人活在世上,应多读好书,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应做多读好书的模范。这对治国理政大有好处。读好书的生活,伴随了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一生。一部《资治通鉴》,他读了17遍。一部《水浒传》,他从少年时就装在挎包里,一有工夫读起来,直至晚年还在读。毛泽东曾用《水浒传》里的很多故事,讲出许多新的思想观点,用以教育干部和群众。有人说,《水浒传》帮毛泽东赢了蒋介石。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辈子也是好书不离手。他读《聊斋志异》,从中悟出了“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之道理。读好书,毛泽东韬略满胸.带领我们建立了新中国;读好书,邓小平眼界开阔,引领我们跨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我们领导干部当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做多读好书的模范。
习近平同志最近要求领导干部读书“三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爱读书,讲的是对读书的态度。没有对书籍的爱,想读也读不进去。读好书,讲的是读书的内容。好书.即思想健康之书,它可以端正人的世界观,拨正人生之航向;不好的书,“就像一扇沾满油污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什么也看不清”,甚至使人走向黑暗。善读书,讲的是读书的方法。譬如,如何把书读进去,如何从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反映了一名领导干部的正确读书观。对于这九个字,我们只有认真践行,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当好人民的公仆。
6.在单位同事的眼中,我算得上是个小文化人。因为平时喜欢读书,办公桌上也经常会放上一两本新买的书。偶尔还写几篇小稿子,且能散见于报刊杂志上。在我身边,也有些干部在谈读书,但多数人只是在民主生活会上说自己平时读书不够,以后要加强学习,多读书。可会后,一切又回到原来的样子。说实话,不少干部读书缺少动力,因为读书不会带来职位的升迁,除了怡情之外也没什么实际用处。
依据笔者的体验.读书本是一件十分私密的事情,与个人的情趣分不开。但是,无论谁读书,也得有读书的时间和心境。而现在却有三股歪风阻碍着干部读书。
一是赌风。每一次搞作风建设,无论是纪检监察部门的暗访,还是媒体记者的曝光,总会发现个别地方的少数干部参与赌博活动。尽管那些被曝光出来的当事人也都受到了惩罚,但赌风依然没有被根除。现实生活中,一些官员深陷赌博泥潭难以自拔,最后贪污受贿的教训可谓不少。依我看,治好赌风,能给干部的心灵留一块读书的空间;读书的风气兴,干部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也自然会远离赌场。
二是吃喝风。公款吃喝加重行政成本,群众意见很大。俗话说:公款吃喝风太盛,喝坏了党风喝伤了胃。作为领导干部.长期泡在酒缸里,还会有多少精力用于读书学习,用于思考?狠刹吃喝风,不仅能节省公务接待费用,降低行政成本,领导干部酒后驾车撞人和红头文件指定接待用酒之类的怪现状就能大大减少。多留一份清醒,干部才能多读几页好书。
三是三陪风。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职务不高,架子却不小,凡事总是吆三喝四,颐指气使。久而久之,他们自己的学习能力退化不说,还喜欢摆架子,总是希望别人对自己敬畏三分,让别人捧着、供着。于是乎,迎来送往,官场“三陪”就多了起来,闹得那些想读书的干部也难有渎书的闲暇。有时,陪同考察的官员,除了与领导握个手,并无任何具体事务。上级官员少点儿架子,下面才敢少几个陪客。另外,我们还需要少些陪会之类的活动,最好让干部能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对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短文,不但老百姓叫好,绝大多数干部也没有不愿意的。
另外,刹住歪风,还得在全社会大兴读书之风。如果一个县城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馆,读书的文化氛围恐难兴起。这方面,不仅需要政府和文化教育部门多作引导性工作,更要加大投人,在硬件建设上取得进展,让读书等文化活动真正成为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美化生活的高雅活动。(引自新华网《天下杂谈》:公务员看“干部读书”;作者:王玉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