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一成不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强调一点没有变化。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强调独特性。始终如一:自始自终一个样子。强调能坚持,不间断。因此,用独一无二最为恰当。故正确答案为A项。
http://www.docin.com/p-14839835.html关于指纹识别 研究和经验表明,人的指纹、掌纹、人脸、声纹、虹膜
考点 成语填空
22、正确答案是 C ,
统计 本题共被作答1652次,正确率为45.94%,易错项为 B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理解。其破题点在于“每一秒”,秒是时间的最小单位,“享受每一秒”与“抱怨每一秒”在这一秒体现出来的差距是很小的,但长时间差距就会天地悬隔。毫厘之差: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但结果会造成很大的差别。符合题意。庸人自扰: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项。
http://www.duanwenxue.com/article/26306.html有智慧的人,一直以来都在享受每一秒
考点 成语填空
23、正确答案是 A ,
统计 本题共被作答1532次,正确率为52.55%,易错项为 C
解析 第一空 考查词语搭配。 “集聚“有集中的意思,一般不与”情绪“搭配。同样, “增加“也不能与“情绪”搭配,故排除BC。而“高涨“”累积“用在这里均可以。
第二空考查近义词辨析。”致使“指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得。“导致”指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造成“指招致或引起。这三个词均可以用,而“促进“显然搭配不当,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 实词填空
24、正确答案是 B ,
统计 本题共被作答1516次,正确率为49.87%,易错项为 A
解析 第一空 考查近义词辨析。“流入”“溶入”一般指有形物质(比如水)的流动、溶解。显然,“科学精神”不能“流入”或“溶入”人们的精神血液中 ,排除CD。而”渗入“”融入“既能指有形物质,也能指无形无质(比如精神)。
第二空考查词语搭配。“贯彻“指完全地、饱满地将某理论、某计划付诸于实实在在的有效行动,”落实“意思同”贯彻“,用在文中均不恰当。而“凝固”指由液体变为固体,也不合适。至此答案锁定B。
第三空考查近义词辨析。“表现”指显现出来,“展现“指呈现、展示,“呈现”也有展示、展现的意思,而“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显然“科学精神”是“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 实词填空
25、正确答案是 C ,
统计 本题共被作答1558次,正确率为76.70%,易错项为 D
解析 第一空考查近义词辨析,是本题的破题点。本题中“深度”、“厚度”、“高度”均是指作品分析透彻,解析深入。故排除。
第二空考查成语理解。
形态各异: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符合题意。
栩栩如生: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常用来形容物品。排除。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东西。题干中并没有做出对比,故排除。
千奇百怪:十分的奇怪。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不指人,故排除。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项。
http://tieba.baidu.com/p/1934378621我说莫言
考点 混搭填空
26、正确答案是 B ,
统计 本题共被作答1770次,正确率为29.89%,易错项为 D
解析 第一空,成语辨析,文章前面描述的是一系列可怕现状,下文说“而是活生生的现实”说明前文说的可怕现状不是胡编乱造,夸大事实吓唬人的,而是真实存在的。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不是留言,故排除C选项。危言耸听:含贬义;指夸大事实吓唬人,也与原文不符,故排除D
第二空,成语辨析,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时刻警惕大自然发出的警告。当头棒喝: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多用于书面语。不符文意故排除A。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B 。
成语拓展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耸人听闻:意思是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当头棒喝: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多用于书面语。
危言耸听:含贬义;指夸大事实吓唬人。
考点 成语填空
27、正确答案是 D ,
统计 本题共被作答1497次,正确率为83.57%,易错项为 B
解析 第一空,根据文段的语境,由文段“人饥饿时胃黏膜会出现一种激素”可知,此处应填“分泌”或“产生”较为合适。“合成”、“形成”用在此处不当,故排除B、C项。
第二空,根据文段的语境,由文段“借助……引起反应”“而这又将引起”、“从而”可知,文段讲的是激素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聚合”指分散的聚集到一起,故与其相比,“连锁”更为准确,排除A项。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来源于《自然神经学》杂志报道,研究成果表明:饥饿让人更聪明。
考点 实词填空 [wap.91exam.org/gwyxg/]
28、正确答案是 B ,
统计 本题共被作答1506次,正确率为91.57%,易错项为 A
解析 第一空,根据文段语境和词语的含义,由文段“人们手摇蒲扇纳凉的情景已经很难看到”可知,电扇、空调的使用应该是经过了一段时间,而“发明”、“出现”指某事物刚刚出现,时间区域上较短,两者均不合语境,故排除A、D项。
第二空,根据文段语境,由文段“扇文化……传承至今”、“记忆”可知,扇文化历史悠久,且长期不断流传至今,“源远流长”较“喜闻乐见”更为契合语境。排除C项。故正确答案为B。
知识拓展 :溽暑话扇和北京晚报《扇乃“户”中之“羽”》中有说道,“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这是老北京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
考点 混搭填空
29、正确答案是 C ,
统计 本题共被作答1516次,正确率为63.39%,易错项为 B
解析 第一空考查成语辨析。可根据句式相同且此意相对来确定成语。“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 ”与前一句句式相同,“却”是转折关联词,空格处应填与“服从”意思相对的贬义词。“卑躬屈膝”与“阿谀奉承”是近义词,均强调“曲意迎合别人的心思”。溜须拍马强调的是讨好别人,而不屈从。趋炎附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不符合文意,故排除选项B、D
第二空考查词语感情色彩。可根据句式相近确定实词。空格处应填与“同情”相对且用来形容情绪的词语。愤慨:气愤不平,悲愤: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相较而言,悲愤的语气过重,用来形容公民的情绪过重,故排除A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C。
词语拓展
卑躬屈膝: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谄媚讨好卖身投靠。
溜须拍马:用来形容对他人 阿谀奉迎,对他人不切实际甚至虚妄地夸大、“赞扬”,以博取对方好感。是一个贬义词。
阿谀奉承:巴结拍马屁;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强调“曲意迎合别人的心思”。
趋炎附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常与“阿谀奉承”连用。
气愤:1.生气愤恨。 2.情绪激愤。
选自柴静 《看见》
考点 混搭填空
30、正确答案是 A ,
统计 本题共被作答1562次,正确率为53.14%,易错项为 B
解析 第一空,根据文段的语境和词语的含义,“裂痕”意为裂缝,常用来比喻感情破裂。与“城乡”搭配不当。排除C选项。“差距”常与“拉开”或“缩小”搭配,与“填平”搭配不当,排除B选项。
第三空,根据文段的语境和词语的含义,“程序性”指行事要按照先后次序,要具有工作步骤。文段中“希望工程”不能只是捐资建校的代名词……”,并未涉及“希望工程”扶贫工作的次序、步骤等问题,排除D项。“制度性”是成体系的,符合形成“开阔孩子视野、培育发展潜力、加大资源投入、强化基础建设“体系之意。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来源于《希望工程”缘何改变不了贫困命运?》
考点 实词填空
31、正确答案是 B ,
统计 本题共被作答1313次,正确率为93.07%,易错项为 C
解析 第一步,读文段找到主旨句
文段分总结构。文最后一句话是文段的主旨句,阐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对现代的影响
第二步,在主旨句的基础上适当延伸得到答案
本题是意图主旨化,B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重要影响是对主旨句的同意替换和精简压缩,是文段的主旨含义。A、C、D三个选项没有提到文艺复兴的影响,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来源于《文艺复兴的序幕:12—14世纪意大利城市的教育与文化》里的城市公社时代的意大利:中世纪欧洲独特文化之所在里。
考点 隐含主旨题
32、正确答案是 B ,
统计 本题共被作答1423次,正确率为73.01%,易错项为 D
解析 文段贾岛例子之前的句子就是整个文段的主旨,因此举该例子就是为了论证主旨句的,主旨句中强调的是递进之后的内容,即“不可转述”B项难以向他人”即是对“不可转述”的同主替换,C项谈论的是写诗,D项过度引申,A项文段中无法体现,属无中生有。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 表面主旨题
33、正确答案是 C ,
统计 本题共被作答1397次,正确率为91.91%,易错项为 D
解析 文段阐述的是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提高城市屋顶及道路路面的反射能力能降低大气温度,即“人们在探索缓解全球变暖的新途径“,因此C项正确。D项“深色材料“应为”淡色材料“,A项”大幅降低“明显错误,B项文段中只说”屋顶及道路占城市表面积的60%以上“,并没有说”城市路面占城市总面积一半以上“,因此B也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考点 细节判断题
34、正确答案是 D ,
统计 本题共被作答1336次,正确率为58.83%,易错项为 C
解析 主旨概括题。第一步,读文段找到主旨句。
文段第一句话引出论述话题,第二句阐述“最美”事件诠释了道德的实质,第三句阐述道德的体现,第四句指示代词“这”引导,是文段的主,强调的主体是“最美事件”,即“最美”事件对道德的启示。
第二步,选择与主旨含义相同的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同义替换。C项是第二句的复述,不是重点。A项是第二句的复述,不是文段的重点。B项无中生有,文段中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D。
考点 表面主旨题
35、正确答案是 C ,
统计 本题共被作答1235次,正确率为81.94%,易错项为 A
解析 通读文段,前一部分说的是不要忘记过去,后一部分说的是要放眼未来,与选项对应只有C符合。D项“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说得是一个事物的两面,而文段并不是只说一个事物;A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意思是记住从前的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借鉴;B项“历史是一面镜子”只说到了过去的事,并未设计将来。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 隐含主旨题
36、正确答案是 D ,
统计 本题共被作答1251次,正确率为77.30%,易错项为 A
解析 第一步,读文段找到主旨句
文段只有一句话,通过转折关联词“而“连接。“而“字前面写18、19世纪的科技发明付诸使用时间长,”而“字后表示转折,写20世纪后科技发明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显然,”而“字后面是文段重点。
第二步,在主旨句的基础上适当延伸得到答案
D项是对文段重点的概括, ABC均不是文段的重点。本题无其他基于主旨的延伸选项。故正确选项为D。
考点 隐含主旨题
37、正确答案是 B ,
统计 本题共被作答1262次,正确率为40.25%,易错项为 D
解析 第一步,读文段找到主旨句
第一句和第二句从不同角度来说明文化行业的很重要,第三句总结性的说文化很重要,
并对此进行升华“对文化人才的高质量和规模化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