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项将越剧唱得好当成了是南方人的必要条件,不是老张的话包含的意思。
117.【解析】C。要解释“费米佯谬”就是解释为什么看不到外星智慧生命,A、B、D三项均有助于解释这一问题。而C项则指出看到了外星智慧生命的踪迹,所以C项不能解释“费米佯谬”。
118.【解析】D。A项,从题干中无法推出人类违背自然法则的目的,属于无中生有,排除。B项中的“总是”说法绝对,属于理解有误,排除。C项中的“可敬可佩”在题干中找不到根据,也是无中生有,排除。D项从题干最后一句话可以推出。
119.【解析】D。根据题干中的三句话,我们可以得到:(1)如果一个企业在某乡镇辖区内,那么它一定不是高新企业;(2)如果一个企业经县招商局联系而与外资企业实现合作,那么它一定是高新企业;(3)该乡镇辖区内的一家企业,经县招商局联系而与托雷斯公司实现了合作。结合(1)和(3)我们得到(4):与托雷斯公司合作的该企业不是高新企业。(4)实际上是否定了(2)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后件,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否定后件式得到:该企业并不是与外资企业实现的合作。也就是说,托雷斯公司不是外资公司,D项正确。
120.【解析】A。只有早期火星地下有可能存在生命,才能推出生命或许仍然在火星地底下避难,这是使论述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也就是题干论述中所预设的,因此A项正确。
121.【解析】C。C项解释的是“逃离北上广”的原因,并不能解释“返回北上广”的原因,符合题干要求。
122.【解析】A。题干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让农民不退出生产,农产品价格才能保持稳定。A项是该命题的否定前件式,是正确的推理。
123.【解析】B。菊说自己是大姐,如果她的话是真的,那么这就与张老汉“大女儿撒谎”这个说法矛盾,因此菊的话一定是假的,她不是大姐。又由于只有大女儿和三女儿撒谎,所以菊只能是三女儿,只有B项符合。
124.【解析】A。由于“一种颜色只能代表幸福、社区、海港、环境中的一种”,因此第三和第四个分句表示的均是不相容选言命题。根据题意得到:(1)Ø紫色社区®Ø黄色幸福;(2)紫色社区®绿色海港;(3)蓝色社区⊙蓝色环境;(4)紫色社区⊙紫色海港;(5)黄色幸福。结合(1)和(5),由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否定后件式可以得到紫色代表社区。据此,结合(2)可以得到绿色代表海港,结合(3)可以得到蓝色代表环境,只有A项正确。
125.【解析】D。由于(2)与(4)矛盾,所以必有一真一假,又由于四句猜测中只有一句是真话,所以(1)与(3)均为假。根据(3)为假,结合“只有当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才为假”可知,选择小王为假,选择小张为真,因此D项正确。
126.【解析】D。实施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组织,而D项中是小蔡主动要求的,因此其不属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127.【解析】C。定义中的行为“公开承认或奖励员工贡献”。A、B、D三项均与“公开承认或奖励员工贡献”无关,只有C项是“公开承认或奖励员工贡献”。
128.【解析】D。印象管理的目的是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A项中小李向经理道歉和解释,B项中小陈向老板坦言,C项中小刘与组员一起讨论问题,这些都是为了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都涉及印象管理。D项中崔经理与员工交流的目的是判定公司发展方向,而非影响别人对他的印象,因此不涉及印象管理。
129.【解析】B。定义中的关键信息是“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A项中只有视觉这一种感觉,排除。B项中由视觉产生了心理感觉,属于联觉心理。C、D两项中无感觉,排除。
130.【解析】A。定义中的关键信息是“按社会需求选择职业”。B、C、D三项都不是按照社会需求来选择职业的,因此都不符合定义。A项符合定义,正确。
131.【解析】A。定义的关键信息是“无法利用现代生活设施”。A项中,小丹只是对小汽车陷入泥坑这个问题找不到解决办法,并非“无法利用现代生活设施”,因此A项不涉及功能性文盲。
132.【解析】C。社会风险的原因是“由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而C项“冻灾”是自然灾害,不是由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引起的,不属于社会风险,符合题意。
133.【解析】C。绿色消费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保护环境,而C项砍伐荒山树木不符合保护环境的要求,因此不属于绿色消费。
134.【解析】B。定义中的行为是“行动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B项中,由一个人抬头望天到后面的人都跟着抬头望天,属于行为感染。A、C、D三项中都没有“行动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的过程,因此都不涉及行为感染。
135.【解析】D。分析发现A、B、C三项均满足“意外得到”这个要件。而D项意思是说“这两句诗构思了三年才得到,如今一吟诵起来就双泪长流”,这并不满足“意外得到”这个要件,因此不涉及酝酿效应。
136.【解析】C。定位到资料前三段,求亩产量。注意:一公顷=15亩。只须列式比较即可。2011年全国全年粮食、棉花亩产量分别为
、
;2010年全国全年粮食、棉花亩产量分别为:
、
。比较粮食亩产量
与
,分子大幅减小,分母小幅减小,可知前者大于后者,2011年粮食亩产提高了。比较棉花亩产量
与
,后者可写作
,分母增大,显然前者大于后者,2011年棉花亩产量也提高了。
137.【解析】A。题干求的是存栏头数,即未出栏情况。定位至资料倒数第二段倒数第三句,可求出2010年末为46767÷(1+0.7%)≈46442(万头),则2011年多出约46767-46442=325(万头)。
138.【解析】B。题干求的是产量的平均增产百分比,则可先求出2010年夏粮、秋粮产量分别为:12627÷(1+2.5%)≈12319(万吨);41218÷(1+5.1%)≈39217.9(万吨)。那么平均增产百分比为[
(12627+41218)-
(12319+39217.9)]÷
(12319+39217.9)×100%≈(26922.5-25768.45)÷25768.45≈4.5%。
139.【解析】C。影响程度最小即变动幅度的绝对值最小,观察数据可知,猪肉下降0.4%,在各肉类变动幅度中最小。
140.【解析】D。2011年养殖水产品产量增速比全年水产品产量增速快,则说明养殖水产品产量占全年水产品产量的比重比2010年有所提高,(1)正确;2011年全国全年肉类增产0.4%,其他肉类增产应为:0.4%+0.4%+0.9%+1.4%=3.1%,(2)错误;2010年全国全年牛奶产量应为:3656÷(1+2.2%)≈3577(万吨),(3)正确。因此不正确的只有1个。
141.【解析】C。建筑业产值的平均值也就是对“合计”一列求平均数,纯计算题,约为1039.4亿元。
142.【解析】C。定位至表中第三行,江苏合计1773.2亿元,再由文字资料第一句可知,我国建筑业产值为16096.4亿元,则前者占后者比重为1773.2÷16096.4×100%≈11%,C项最为接近。
143.【解析】D。由“安装工程”一列,先求出其平均值,再进行比较。计算可知高于平均值94的有四个。
144.【解析】A。由表中数据估算可知,比值大于10的省份超过了三个。结合选项可先排除比值小于10的上海、山东。A、C项关键在比较浙江与安徽,估算可得浙江约为12,安徽约为10,A项正确。
145.【解析】B。由表中数据可知,江西省的“其他”一列并不是华东六省一市最低,(1)不正确。江苏省建筑业产值比上海高出1773.2÷739.2-1≈1.399,(2)正确。估算可知,“建筑工程”一列与“合计”一列数据相比,其比重均超过80%,(3)正确。
146.【解析】B。定位到表格2、3列的5、6、8、9行数据,可知与2010年12与相比,2011年5月江苏轻工业、城市居民、重工业、乡村居民用电量分别为
,
,
,
11.0%。显然,城市居民用电量增速最快。
147.【解析】D。比较苏南、苏中、苏北三地1~5月月平均增速大小,而实际上其大小与2011年5月用电量、2010年12月用电量大小正相关,可直接比较后两者大小。根据表中数据,苏南、苏中、苏北三地2011年5月用电量、2010年12月用电量分别为184.42/179.11、42.75/42.18、51.20/50.21,估算可知
,即VS>Vn>Vm。
148.【解析】A。定位到表格第6列的4、6、7、9行数据,可知2011年前5个月,江苏重工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比重、乡村居民用电量占城乡居民用电量的比重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13.8%+13.5%、1+13.3%+12.6%倍,可见都有所增长。
149.【解析】C。月平均增量为负值实际就是看2011年5月用电量小于2010年12月用电量的市有几个。由表格可看出,南京、南通、连云港、扬州四个符合条件。
150.【解析】B。从表中数据估算可知,苏州>无锡,而南京为
,常州为
,二者之差为(
)-(
),估算可知该式大于零,即南京>常州。第三名为南京。
151.【解析】B。题干求的是2011年第三季度的月平均数,即季度数据除以3。由条形图可知,月平均数为6796÷3≈2265(元)。
152.【解析】C。2011年上半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460+1961=6421(元),2010年同期为3774+1651=5425(元),则同比增长(6421-5425)÷5425×100%≈18.4%,C项最为接近。
153.【解析】A。观察条形图,2010年三个季度比重最低的是一季度。2011年三季度不是最低,估算一、二季度可知,一季度仍是最低的,则两年前三季度中比重都最低的是一季度。
154.【解析】B。观察条形图中四类数据同比增长情况,城镇可支配收入为(6586-5713)÷5713≈(6600-5800)÷5800≈
≈
。城镇人均消费为(3445-3350)÷3350≈(3450-3350)÷3350≈
≈
。农村人均纯收入为(1961-1651)÷1651≈(1900-1600)÷1600=
≈
。农村消费支出为(1250-998)÷998≈(1250-1000)÷1000=
=
。B项正确。
155.【解析】D。观察条形图有(4460+1961+3006)÷(1955+1250+152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