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的恒等变形。假设甲、乙、丙三种货物的单价分别为A、B、C,则根据题意
3A+7B+C=3.15
4A+10B+C=4.20
第一式乘以3得到 9A+21B+3C=3×3.15
第二式乘以2得到 8A+20B+2C=2×4.20
以上两式相减可得 A+B+C=1.05元
从以上解析可以看出,今年的数学运算与以往传统试题不大相同,虽然有一些试题与以往国考题类似,但是几乎没有一道试题在短时间内无法求解。但是从考试策略看来,这些试题的计算量并不小,有一部分试题的技巧性也比较高。从考生反馈的情况看来,数学运算仍然是平均花费时间较多的一个部分。
61. D 【 解析】每行三个图形中包含的小图形的数目和种类都相同。
62. D 【 解析】每行的前两个图形去同存异得到第3个图形。
63. D 【 解析】题干每个图形的内部图形与外部图形不相交。
64. C 【 解析】所给各图形线段露头数分别为3,5,1,2,0,(4),是连续的自然数。
65. C 【 解析】带斜线的两个面不可能相邻。
66. A 【 解析】题中的定义有两个要点:(1)种植结构(2)复合群体。选项B、D涉及养殖,选项C 不符合要点(2)
67. A 【 解析】题干中定义的要点:由所有权人取得。选项A不符合这个要点。
68. B 【 解析】题中的定义要点:(1)国家和国际组织(2)环境标准(3)非关税壁垒。选项A不符合要点(1)。选项C不符合要点(2),其涉及的是产品质量标准。选项D不符合要点(3) 。
69. D 【 解析】题中的定义要点:(1)神经中枢病损(2)丧失口语、文字的表达领悟能力。选项A、B不符合要点(1),选项C不符合要点(1)。
70. C 【 解析】题中的定义要点:(1)工作重压(2)身心季度疲倦。选项A不符合要点(1)。选项B、D不符合要点(2) 。
71. B 【 解析】题中的定义要点:(1)相互串通或者独自支配(2)操纵价格(3)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或者危害社会公共利益。选项B不符合要点(1)。
72. A 【 解析】题中的定义要点:(1)保护生态或生态恶劣(2)整体迁移。选项B、C不符合要点(1)。选项D不符合要点(2) 。
73. D 【 解析】题中的定义要点:(1)企业或者品牌产生危机(2)自救行动。选项A不符合要点(1)。选项B、C不符合要点(2) 。
74. D 【 解析】题中的定义要点:(1)有效劳动(2)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选项A不符合要点(1)和(2)。选项B不符合要点(1)。选项C不符合要点(2) 。
75. D 【 解析】题中的定义要点:(1)流通环节(2)实质加工。选项A不符合要点(1)。选项B、C不符合要点(2) 。
76. B 【 解析】法律约束(人的)行为,政策规范(组织的)行为。
77. D 【 解析】京剧与武术都是国粹,芭蕾与拳击都是舶来品。
78. C 【 解析】前后互为反义词,且均为成语。
79. B 【 解析】前者是束缚状态的生命,后者是自由状态的生命。
80. B 【 解析】前者是烧制场所,后者是产品。
81. B 【 解析】政府是国家的权力机构之一。作战部是野战军的权力机构之一。
82. A 【 解析】争议对诉讼,仲裁对审判,听证对旁听。
83. C 【 解析】岩石一般包括矿物,器官一般大于组织;分析矿物成分,了解组织功能。
84. C 【 解析】学问与知识互为近义词,分析与研究互为近义词。
85. C 【 解析】电子政务不需要纸张为工具,网上购物不需要使用现金。且均为一项活动。
86.C 【解析】本题属于削弱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现有6000多种文字,每两周消失一种,结论是到2050年,90%的文字消失。根据削弱的三种途径:削弱前提、论证过程或结论,发现选项C是对论证过程的削弱,说明尽管文字在消失,但是已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因此到2050年不一定会有90%的文字消失。选项A是说语言学家正在研究这些文字,选项B提到古代文字的遭遇,选项D对比非文盲比例,这些都不能对目前消失的文字起到削弱的作用。
87.B 【解析】本题属于支持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抚仙湖周围的墓葬群出土古滇青铜器,结论是抚仙湖底的古城就是古滇王城。根据支持类题目的解题技巧:找到前提和结论的差异所在进行补充说明,发现选项B联系起了墓葬群和古代王城的关系,既然墓葬群里有古滇出土的文物,而古代王城又在墓葬群附近,那么墓葬群周围的水下古城就是古滇王城。选项A、C、D都未能联系前提和结论进行解释,不能起到支持作用。
88.D 【解析】本题属于推出类的题目。通过阅读陈述类题目的技巧知道:文章主旨是:莫高窟的预约参观方法有效调控游客的流量。根据推出类题目的解题技巧:从文章主旨寻找隐含的结论或内在的含义,要么是文章主旨的抽象概括,要么是文章主旨符合逻辑的进一步延伸,选项D正是对主旨的抽象概括,说明科学的方法(预约参观)可以创造更大价值(保护了文物和增加了参观人数)。选项A是说为游客提供了便利,文章中没有提到,只是说更优质的服务;选项B是说实现利益最大化,过于绝对,不严谨;选项C是说之前游客流量不平衡,不能从原文推出。
89.D 【解析】本题属于假设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学校规模和师生数量相配套,结论是不批准增加校车。同支持类题目的解题技巧一样,假设类的题目要求:找到前提和结论的差异所在进行补充说明,发现选项D联系起了师生数量和校车数量的关系,既然学校规模和师生数量相配套,而教育主管部门不打算扩大师生数量,那么就没有必要增加校车。选项A与原文意思无关;选项B未能联系前提和结论进行解释;选项C是说适龄儿童不会有较大增长,但是只要有增长就要增加校车,因此表述不严谨。
90.B 【解析】本题属于逻辑游戏类的题目。这类题目一般都有技巧,此题采取代入法即可,将答案代入进行检验,很快得到正确选项B。
91.D 【解析】本题属于削弱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给农民建楼房,结论是节省土地资源。根据削弱的三种途径:削弱前提、论证过程或结论,发现选项D说明农民搬入楼房以后,因为远离田地,降低了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对结论的削弱。选项A虽然削弱了前提,说明农民不愿意入住楼房,但是在削弱的强度上来看:削弱结论最强、削弱过程其次,削弱前提最弱,因此A不是最佳选项;选项B是说两者消耗差不多,相比而言,不能很好削弱题干;选项C是说有些农民的做法,同样不能很好地削弱题干。
92.C 【解析】本题属于推出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北方多沙尘,沙尘和土壤偏碱性,结论是南方多酸雨,北方少酸雨。根据推出类题目的解题技巧:从文章主旨寻找隐含的结论或内在的含义,要么是文章主旨的抽象概括,要么是文章主旨符合逻辑的进一步延伸,选项C正是对主旨的抽象概括,说明沙尘天气可以降低酸雨出现的几率。选项A是说污染物排放,原文中无法推出;选项B是说南方土壤偏碱性较少,因为酸雨少的原因有两方面:沙尘和土壤偏碱性,因此不能因为南方多酸雨就认为土壤偏碱性较少,有可能少沙尘是主要原因;选项D是说多酸雨地区也少沙尘天气,正好颠倒了论证的因果关系。
93.D 【解析】本题属于推出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合格建筑材料中依然含有有害物质,结论是大量使用合格建材,仍会导致有害物质超标。根据推出类题目的解题技巧:从文章主旨寻找隐含的结论或内在的含义,要么是文章主旨的抽象概括,要么是文章主旨符合逻辑的进一步延伸,选项D正是对主旨的逻辑延伸,因为大量使用合格建材仍会有害,所以下一步应该就是尽量减少建材使用。选项A、B、C都不能从原文中推出。
94.D 【解析】本题属于解释类的题目。通过阅读陈述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在撤销减员之前,打算减员3%;撤销减员之后,占员工数3%的老城三店被撤销,但是最后只减员1.5%。看似矛盾的前后关系,一定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就是解释类的题目的解题思路,陈述Ⅰ、Ⅱ、Ⅲ都很好地解释了矛盾的原因即老城三店中有不超过1.5%的员工补充到其它店中,因此选项D正确。
95.A 【解析】本题属于支持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高收入人口中70%以上是本地人,结论是外地人获得高收入困难。根据支持类题目的解题技巧:找到前提和结论的差异所在进行补充说明,发现选项A联系起了前提和结论,只有高收入人口中70%以上是本地人,同时外地人在城市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大于40%),才能更好说明外地人获得高收入困难。否则如果外地人很少的话,高收入中有超过70%的是本地人也属于正常现象,也就无从谈起外地人获得高收入困难。选项B与A意思相反,不是支持反而是削弱;选项C、D谈到了中低收入人口比重,与原文无关。
96. C 【 解析】“中华法系”指中国的封建法律和亚洲一些仿效这种法律的国家法律的总称。中华法系是世界上五大法系之一,即:中华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其中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已经解体。
97. A 【 解析】《立法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98. A 【 解析】根据《立法法》第八十六条: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本题属于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情形,应由国务院裁决。
99. D 【 解析】《立法法》第八十四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100. B 【 解析】《立法法》第六十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没有制定自治条例的权限。
101. D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选举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选举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出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02. B 【 解析】《宪法》第十条: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B项正确。AC明显错误,直接排除。D应该是除由法律规定的归国家所有,其它的归集体所有。D. 农村和城市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103. A 【 解析】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合法行政的条款: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104. C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90条规定,"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