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一)处分;(二)辞退或者取消录用;(三)降职;(四)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五)免职;(六)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七)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八)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
105. C 【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其中即包括“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公安机关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刑事拘留即属于这一行为。
106. D 【 解析】AC属于民事范畴,B属于行政处罚,只有D属于行政裁决。
107. A 【 解析】《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二条 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08. D 【 解析】公开条例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109. D 【 解析】根据行政复议法,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作出选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由国务院依法作出最终裁决。
110. A 【 解析】B应该“完善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C应该是“逐步解决”,D是“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据《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相关内容:完善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实现规范的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基层财政困难;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府非税收入;完善和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和津补贴制度,逐步解决同一地区不同行政机关相同职级工作人员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行政机关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行政经费统一由财政纳入预算予以保障,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111. A 【 解析】我国《公司法》规定第三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112. A 【 解析】《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
113. B 【 解析】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
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可见张某的行为属于合法民事行为。《民法通则》
第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114. A 【 解析】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之规定,这属于一起典型的动物伤人的特殊侵权案例。特殊侵权实行的是无过错原则,即只要侵权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他人的人身损害,侵权人就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至于侵权人是否存在过错不在考虑之列。根据该条之规定,侵权人的唯一免责事由只能是其能证明是因为受害人故意或第三人故意造成损害后果的才予以免责,本案显然不符合免责条件。故方某应负全责,而童某的父亲在本案中无须承担监护不力的后果。
115. C 【 解析】《物权法》第九十一条:不动产权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以及安装
设备等,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第九十二条: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
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
害;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116. C 【 解析】《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除当事人
另有约定的以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由买受人承担。
117. A 【 解析】《物权法》第四十五条: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国有财产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物权法》
第五十四条: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对其直接支配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占有、使用
以及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收益、处分的权利。由法律条文可见,国家举办
的事业单位不是其直接支配的不动产或动产的所有人,但是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
的有关规定,获得国家的授权,代表国家行使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在内的
物权。
118. C 【 解析】所谓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显然对于丙的死亡,甲并不是持积极追求的心态,故属于间接故意。
119. D 【 解析】《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
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
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本案中王某晕倒,其不法侵害已经停止,
故张某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更不属于防卫过当。故意杀人罪指故意非法地剥夺他
人生命的行为,本案中张某对王某的死,主观上持故意心态,客观上实施了剥夺其
生命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应负刑事责任。
120 .D【 解析】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
同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
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3)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这三个
条件缺一即不构成共同犯罪。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并不
具被犯规故意条件,排除A。B项中的丙从不参与组织卖淫,但其在卖淫者和嫖客
之间牵线搭桥、勾通撮合,使他人卖淫活动得以实现的行为单独构成了介绍卖淫罪。
职务犯罪: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C项中甲属于职务犯罪,而学生乙已经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应判为盗窃罪,二者不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D项符合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国有保险公司骗保属于贪污罪,则丁和戊构成贪污罪。
121. D。【解析】以往这类问题的D选项“无法判断”从未作为正确选项出现过,然而这道题根据文字材料的第二段无法得出印刷量增长率在5%以上的企业个数,因为根据“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26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5家,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有19家”这句话,只能知道印刷量增长率分别达到或超过10%以及不到10%(但也是增长)的企业个数。
122. C。【解析】根据第三段中“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29家,”以及“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31家”两句资料可知,年印刷量在5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一共有60家,其中10亿对开张以上有11家印刷量减少,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有10家印刷量减少,一共有21家印刷量增长率为负。因此这些企业占企业总量的比例为
细心的考生会发现,两类企业中,印刷量增长的企业分别为17家与20家,合在一起为37家,而印刷量减少的有21家,还有两家企业哪里去了呢?根据材料推断,这两家企业应当是印刷量恰好不变。
123. B。【解析】根据第四段中“增长5%以上的有14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10家”可知,符合要求的企业有4家。
124. A。【解析】这道题讲究解题策略。A选项需要繁琐计算,因此先不进行判断。B选项不正确,因为2004年增长量比2001年多;C选项不正确,因为一共有9个年份的增长率大于10%;D选项不正确,1998年的增长量(绝对量)为541-459.81>540-460=80,而2002年的增长量(绝对量)为1067.38-938.91<1070-930=140,因此1998年的增长量超过了2002年的一半。只可能是A选项正确。
A选项当中的“年平均增长率”的概念有很多考生存有疑问。究竟这个“平均”是算数平均值还是几何平均值?其实在这套考卷的最后一题的表格当中已经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资料分析的最后一题的表1统计了2001-2005年平均增长率,计算的是算术平均值。因此在本题当中,年平均增长率也按照算数平均值来理解。
125. B。【解析】这道题需要耐心读材料找答案。A选项不正确,因为2005年印刷量在5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11+10=21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11家只是年印刷量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中印刷量减少的企业个数;B选项较为繁琐,先不进行判断;C选项不正确,因为2005年增长率在两位数的企业数为8+13=21家,21家只是年印刷量5-10亿对开张企业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企业数;D选项不正确,因为2006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31家,而印刷量在5-10亿对开张的企业有28家,因此年印刷量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百分比大于50%。只可能是B选项正确,需要注意的是B选项当中年增长率低于5%的企业包括了增长率为负的企业。
这道题出的并不十分严谨。因为根据文字材料只能知道增长率5%以上的企业数量和总企业数量,增长率在5%以下的企业数量并不能够由两者相减得到,因为可能有企业的增长率恰好为5%,这也是为什么在解析当中提到“B选项较为繁琐”的原因。但是根据题目其余选项的明显错误,只能忽略这个不严谨之处。
126. B。【解析】A选项不正确,1994年的增长率为正,因此各大报纸发行量不可能出现萎缩;B选项正确,正因为电子报纸能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报纸的印刷量增长变缓(注意,这并不代表减少);C选项不正确,如果2000年至2002年各大报纸纷纷增加了版面,那么年印刷量应该增加更快;D选项不正确,“广告数量”属于无关信息。
127. D。【解析】这道题很简单,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西亚地区的饥饿人口百分比增大了。
128. B。【解析】发展中地区(总体)的2015年目标为饥饿人口百分比降至10%。有四个地区按照其发展趋势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分别为北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东亚、东南亚
129. B或C。
【解析】这道题存在争议。对于“平均人口年增长率”有两种不同理解。
如果按照2%是算数平均值,那么到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将变为
亿
如果按照2%是几何平均值,那么到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将变为
亿
130. C。【解析】这道题要讲究阅读资料的技巧,需要注意图形资料中给出的全部都是饥饿人口占该地区的人口总量的百分比,因此只要某个说法在谈论饥饿人口的绝对数量,那么这个选项一定是无法从图示信息中获得支持的。I说法无法获得,因为该说在
谈论饥饿人口的绝对数量;III说法无法获得,因为该说法也在讨论饥饿人口的绝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