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放各种盐产品;科技部约请有关专家针对各种传言释疑……
3月18日,全国各地纷纷出现“退盐”现象,抢盐风潮逐渐平息。涉盐股票的股价也在此后的三个月交易日中持续下跌。
61.食盐价格不贵,买多了问题不大,买不到却问题不小。这意味着食盐属于( )
A.耐用消费品 B.必需消费品
C.稀缺消费品 D.低档消费品
62.抢盐风潮中涉嫌违法必究的行为有( )
A.个人通过各种通信手段提醒亲朋好友“抢盐”
B.部分商家惜售食盐
C.游资制造局部恐慌并操纵涉盐股票的股价
D.部分商家和店铺借机抬高食盐售价
63.抢盐风潮出现后,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化解的法律依据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64.“吃碘盐能防辐射”等各种似是而非的信息能够迅速传播的原因在于( )
A.权威信息的发布比较模糊和缺乏预见
B.科技知识在民间的普及程度不高
C.当代通信手段的多样化发展
D.老百姓的担忧与恐慌情绪不断升级
65.抢盐风潮的发生和平息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市场经济中微观主体的情绪感染力往往胜过理性的分析
B.官方媒体发布的信息必须具有公信力
C.政府部门必须和相关企业协同一致处置社会经济的失衡
D.金融资本总是利用社会热点制造恐慌并从中获利
(三)
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提升和角色改变,西方国家对中国开始出现多元化的评价:在2007年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大连会议上,中国一度被誉为世界经济的领导国家,形成了所谓的“中国领军论”。2009年和2010年举行的两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副总理分别应邀发表了特别致辞,使中国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希望中国在世界经济复苏和重建中发挥更大作用,担当更多重任,提出了所谓的“中国责任论”。在2010年珠海国际航展上,中国对外展示了WJ—600、翼龙等多款无人机后,一些西方国家又针对中国在这一方面的快速发展,开始老调重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66.“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提升和角色改变”,主要表现有( )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A.对欧美的进口增加
B.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入“6时代”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幅度提高中国的特别提款权份额
D.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67.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领军论”,再到“中国责任论”,其中所折射的世界发展趋势为( )
A.中国经济引领世界发展 B.经济优先发展至上
C.对话与和平成为主导 D.各国共同平等协商
68.西方国家重提“中国威胁论”,是因为( )
A.中国已经在军事上对别国构成威胁 B.中国已经在经济上对别国构成威胁
C.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十分强大 D.中国的军事实力显著增强
69.从积极的角度看,中国在世界经济复苏和重建过程中的责任主要是指( )
A.稳定本国经济发展 B.有效应对贸易摩擦
C.增加进口减少顺差 D.参与国际金融监管
70.两方国家对中国出现多元化评价的原因有( )
A.中国的发展具有多元性 B.冷战思维表现复杂化
C.经济政治融合一体化 D.西方价值观具有功利性
六、材料处理题(本大题为主观题,共30分。)
某市政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花了很大工夫,在迎接上级检查评估小组检查期间,强制关闭辖区内上百家小理发店、小餐馆;原来设在街头成为城市一道“风景”的报刊亭也全部被移至室内经营。这种措施,受到不少市民的认同和赞许,但理发店、小餐馆、报刊亭的经营者却面对经营损失叫苦不迭。“这是政府的命令。”该市一位政府官员在接受采访时称,“政府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善意,带来的好处大家也都是看得见的。虽然超出了行政职权范围,但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树立城市的美好形象,我们不得不这样做,也是合情合理的吧。”然而,有关法律专家指出,这种所谓的“行政善意”,其实仍不免让人产生隐忧。
请结合材料,对政府的这种“行政善意”作出分析和评价。
2011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l.【解析】A。“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由此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体现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又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说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形成了新的时代特征,这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
2.【解析】B。恩格斯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工程中动力因素辩证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A、C两项正确。 [公务员考试真题]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的选择性,主体的选择性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是内在统一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充分说明了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一致性,D项正确。
3.【解析】A。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A项“社会主义经济”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
4.【解析】C。2010年4月6日,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力在于创新体制机制。
5.【解析】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本要求。
6.【解析】A。《宪法》第61条第2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因此A项正确。
7.【解析】A。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有密切联系。一方面,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或体现。另一方面,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又有明显的区别,有法律责任不等于一定有法律制裁。比如在侵权责任的情况下,如果责任人主动承担赔偿责任,就不存在民事制裁。因此A项正确。
8.【解析】D。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因此D项正确。
9.【解析】D。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因此A项错误。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因此B项错误。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因此C项错误。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因此D项正确。
10.【解析】C。A项中的“威协”应为“威胁”。B项中的“灌盖”应为“灌溉”。D项中的“持强凌弱”应为“恃强凌弱”。
11.【解析】B。“冠绝一时,流芳百世”意义上存在递进关系。
12.【解析】C。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可以分为短期生产理论和长期生产理论。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也就是说,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是以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作为标准的。
13.【解析】B。房地产业是以土地和建筑物为经营对象,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以及维修、装饰和服务的集多种经济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它属于第三产业。相应地,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应属于第三产业投资。
14.【解析】A。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10个环组成。图中所示即为中国环境标志。
15.【解析】D。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16.【解析】D。1942年5月18日,戴安澜将军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他在抗日战争中战功显赫,受到国共两党的追认(革命烈士),是不朽的民族英雄。左权、罗炳辉和叶挺都是共产党将领。
17.【解析】A。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G20)在韩国首尔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