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
112. 【答案】B。解析:设通话时间为X,X≥120
第一种卡:0.3X≥36
第二种卡:0.2X+10≥34,0.3X-(0.2X+10)=0.1X-10,由于X≥120,故0.1X-10≥2﹥0,因此用第二种比较合算。
113. 【答案】D。解析:解析:摸到红球的概率为1/5,摸到黄球的概率为2/5,因为摸到白球没有奖励,故不考虑白球。奖励的期望值=10*1/5+1*2/5=2.4。
114. 【答案】A。解析:.解析:首先两个数在百位上只能相差1,其中较大的数十位要要用最小的2,较小的数十位上要用最大的数7;较大的数个位上用第二大的数3,较小的数个位要用第二小的数6,这样两个数差才能最小.这两个数分别是523,和476,差是47,选A。
115. 【答案】D。解析::先考虑每个地区分配一名职工,是3个数的全排列,即P33,再考虑从6名实习生中选2名,再进行三个位置的全排列,即C62×P33,最后总数为P33×C62×P33=540.
116. 【答案】B。解析:公里的价格是18/10=1.8,那么结果是2×1.8=3.6,答案B符合。此题要细心,为什么是2*1.8而不是4*1.8呢?是因为开始走的4公里路应该每人付2公里的钱。
117. 【答案】B。解析:此题设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分别为X1,X2,X3,则有:
X1+X2=98
X1+X3=106
X2+X3=108,得X2=50.
118. 【答案】D。解析:解析:设原来的票价为x元,观众人数为y人。则有(x-3)y3/2=xy6/5,则有x=15。
119. 【答案】B。解析:设工程总量为1,则甲每天完成1/4,乙每天完成1/6,丙每天完成1/x,则有(1/4+1/6+1/x)*2=1,x=12,由乙丙合作需y天,(1/6+1/12)*y=1,y=4。
120. 【答案】C。解析:设原来污垢的总量为1,经N此冲洗后,可超过初始污垢的1%,则有(1/4)N-1﹤1%,N=5.
121. 【答案】A。解析:今年的山东资料分析来源于《光明日报》2009-01-20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从这个调查可以知道城乡家庭居民的消费结构的特点有4个: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中国总体上进入大众消费阶段;城乡居民消费商品化程度较高,但消费层次存在明显差异;家庭消费水平呈阶梯层次分布,高收入家庭的数量扩大;大众耐用消费品普及率较高,农村消费发展潜力巨大。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中国总体上进入大众消费阶段,综合答案A正确。
122. 【答案】B。解析:生存型消费(包括食品与衣着类)的比重占到消费总支出,可以从图中直接看出:食品(34%)+衣着(6.9%)=40.9%。答案B正确。
123. 【答案】B。解析:注意对发展型消费(包括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医疗保健、旅游等)的“等”的理解,实际上,电费、水费、燃气、家用电器、家具的这些也属于发展型消费,【注意“人情往来”除外】。试想,没有这些,你怎么生存和发展呢?所以这样一来,发展型消费就应该占到占到消费总支出的50%以上,答案B正确。
124. 【答案】A。解析:从调查结果及图中分析,在城乡家庭消费支出中,生存型消费(包括食品和衣着类)的比重约占到消费总支出的40.9%,发展型消费(包括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医疗保健、旅游等)的比重占到消费总支出的50%以上。发展型消费支出比例已经大大超过了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比例,中国消费结构已经完成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过渡,进入了大众消费阶段。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125. 【答案】A。解析:从教育和医疗支出占城乡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比较高,分别占11.5%和10.6%可以看出教育和医疗的家庭消费支出比例较高,这主要显示了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说明,教育、医疗的费用和支出,相对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来说,还存在过高的问题,从而使教育医疗支出负担过重,成为影响群众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并进而影响到居民一般生活质量的改善。所以A答案正确。
126. 【答案】C。解析:观察图表,与2006年相比较,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为:(3223-2828)/2829=13.9%=14%,所以选C。
127. 【答案】A。解析: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相对于家庭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所以,相对于家庭或国家而言,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经济越富裕。反之,如果这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的经济越困难。那么对于这个问题,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06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8%,而2007年为36.3%,恩格尔系数越高,反映城镇居民经济越困难。所以与2006年相比,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略有降低。选A为正确答案。
128. 【答案】D。解析: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所以根据图表,2004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约为:(1032/2185)*100%=47.2%,选D答案。
129. 【答案】C。解析:设2007年的城镇家庭食品支出额约为:x。根据2007年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997(元)得到等式:x/9997=36.3%,解析X=3628.9=3629。所以正确答案为C。
130. 【答案】B。解析: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支出上题已经算出是3629,2007农村家庭食品支出为x,则x=3223x43.1%=1389。所以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支出比农村家庭食品支出高:3629/1389=2.61(倍)。答案为B。
131. 【答案】A。解析:从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的消费类型对比看,不管是住房、食品还是其他,城市家庭都要比农村家庭高,这说明城乡家庭消费水平差异较大,消费结构差异很明显。所以选择A。
132.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文字:在调查中发现了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比中低和中等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较低的特殊情况,这是为什么呢?是说明低收入家庭比中等收入家庭还过得幸福?很显然不是,实际实际上所反映的问题是低收入家庭的食品支出数额较低,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也较低,这样才会导致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比中低和中等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较低的特殊情况。
133. 【答案】C。解析:此题非常简单。城市低收入家庭平均食品支出数额为4898.8元占消费总支出14321元的比例为:4898.8/14321=34.2%。故选C。
134. 【答案】A。解析:低收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较低的特殊情况,主要是因为城乡低收入家庭为了保证教育和医疗等发展型消费而省吃俭用。即就是说,教育和医疗等发展型消费,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消费,他们没有随收入水平的改变而表现出较大的消费弹性,而是具有消费刚性的特点。比如,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消费数额与中等收入家庭相当,消费比例远高于其他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医疗消费数额与中等收入家庭相当,消费比例远高于其他家庭。此外,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支出数额也较高。这些都说明,由于发展型消费数额和比例的增加,消耗了低收入家庭相当部分的支付能力,使其被迫减少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数额和比例,导致生活质量的降低。
135. 【答案】C。解析:家庭消费率是指家庭消费支出与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也称为家庭消费倾向。消费率是用以表示家庭消费行为的指标,消费率高意味着人们舍得消费,消费率低意味着人们更倾向于把收入结余用于储蓄而不是提高消费。中国家庭的消费率长期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即期消费率不高,其原因一方面是与中国家庭文化和消费观念有关,长期形成的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使得大多数中国家庭有积蓄的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大宗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家庭长期筹集这方面的开支,压制即期消费。我国家庭的消费率长期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应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大宗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家庭长期筹集这方面的开支,压制即期消费。所以答案C。
136. 【答案】A。解析:从图表我们看出,以家庭消费率(家庭支出与收入之间的比率)代表家庭即期消费的倾向,比率越高即期消费倾向越强烈。比率越高,即期消费倾向越显著或越明显用在此处都不当。所以答案A。
137. 【答案】A。解析:文意理解题,从文字及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从增加收入以刺激消费的角度看,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增加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对刺激消费更加有效。如果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其购买力实现程度高,能够更快、更多的提高消费支出水平。与之相反,高收入家庭收入的增加,将会产生更多的家庭积累和储蓄,不会在短时间内带动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增长。所以答案A。
138. 【答案】D。解析:D项属于判断错误。文字材料中并没有说明低收入家庭每年收入的10%以上用于储蓄和积累,相反要表达说明的是低收入家庭每年收入几乎全部用于消费,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提高,能够更快、更多地提高消费支出水平,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增加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对刺激消费更加有效。
139. 【答案】C。解析: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收入家庭消费率比较低,城市和农村高收入家庭的消费率都没有超过60%,这意味着高收入家庭每年收入的40%以上用于储蓄和积累。所以答案C。
140. 【答案】D。解析: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导致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也拉大了不同类型家庭和人群之间的消费差距。由于高收入家庭的消费率基本固定,农村和低收入家庭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但实际购买力有限,导致社会整体消费能力下降。我们从文字图表中可以发现,虽然农村家庭对以家电为主的大众耐用消费品消费意愿高于城市,但农村消费受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低的局限而处于相对低迷状态。这说明尽管政府补贴对农村家庭消费起到了刺激作用,但是农村家庭的消费能力仍然有限。因而,对农村和低收入家庭而言,提高收入水平才是刺激消费的关键。尤其2009年,经济波动对农村和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冲击可能更大,所以,重点帮扶农村和低收入家庭提高收入水平,是拉动内需、加大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资力度的最关键措施。所以答案选择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