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这和卫生领域的应急预案是吻合的.这次流脑在南京,江苏一带大概只 四天就解决了. 美国的飓风这次很大, 但是令人们惊讶的不是飓风的破坏力, 而是一个政府, 一个最强国家的政府竟然在飓风发生后一个相当长时间没采取有力行动. 同样类似级别的飓风,在加勒比经常发生,有一些人不屑古巴的体制,但古巴的每次飓风没有造成大的影响, 因为国家采取动员体制,有一套应急机制,很容易形成大家迅速疏散.
网友"黄浦江边的徘徊" :危机预案对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14)D 部长:有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是为了保证我们经济发展的连续性, 防止突发的自然灾害或者社会事件导致整个经济发展中断. 主要意义在这里, 同时在遇到这 种情况的时候,减少我们人员财产的损失.
网友"池塘边的小草" :中国人的危机意识如何?如何提高国人的危机意识?这位网友可能更针对中国人的特点.
(15)D 部长:我们国民的危机意识是世界各民族危机意识中最强的.表现在两方面, 中国历史传统中家庭的意识非常强, 所以家庭本身作为社会保障单位, 对家庭成员遇到不测 事件都是有准备的.第二,中国文化 5000 年,遇到很多次大灾害,中国人的储蓄意识非常 强,中国人的储蓄水平是国际上最高的.比较高的储蓄率反映出国人很强的危机意识.中国 老百姓,由于收入差距拉开,确实有很多要饭的.但一位以色列的朋友跟我说,以色列和中 国人很少在国外要饭.因为他们未雨绸缪,即使很穷也要面子.
网友"上海之夜" :当前我国社会领域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引发突发事件,诱因是一个前提.
(16)D 部长:今年提出为"十一五"准备的社会保障材料,曾提出就业是当前面临最 大的社会问题.现在处于劳动比重非常高的阶段.独生子女也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很 困难.就业是人的一种基本手段,如果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就业是人不脱离社会重要的媒介,如果没有就业,就很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
实际上西方国家从 1760 年到 1960 年, 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到工业社会的来临就没解决就 业问题.我国人口,解放后 6 个亿,改革开放 10 亿,巨大的人口又不可能到国外移民.西方两次世界大战消灭人口,我们不希望这样的事在中国发生,所以就业问题更严重.所谓工 业化,现代化,本质就是资本,技术替代劳动力,不断替代劳动力.
主持人:这个问题对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又形成一种新的矛盾.
(17)D 部长:由于现在产业结构调整非常的迅速,造成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矛盾并存, 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这些人的就业问题长期解决不了,就是最大的社会隐患.
西方国家看, 社会稳定不是靠消除就业问题解决的, 而是靠建立社会保障和实行国家福 利政策解决. 我们要给失业家庭以基本的生活保障, 使他们的子女能够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 使失业的家庭也同样对未来充满希望, 而不是消灭失业. 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写的是失业率低 于 4%就是充分就业.
网友"枉评天下" 部长,您好!请您谈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政府应当做什么?社会应当做什么?老百姓又应当做什么?
(18)D 部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在西方社会,在突发公共事件发 生以后有一些自愿的团体,或者非盈利机构参与救灾活动,这是值得赞扬的.我国对这种行 动也鼓励,在海啸中我们政府鼓励大家为国外的受灾提供救灾和医疗服务,包括志愿者.在 没有突发的自然事件或者社会根源事件发生的时候, 我觉得老百姓主要还是安居乐业, 好好 工作,享受生活.
网友"完美的追求" :如何打造应急预案的"经济基础" !
网友 "科学与发展" 如何利用经济手段介入应急预案, : 包括利用商业保险等机构行为?
网友"枉评天下" :一般来说,应急预案都有"人防"和"技防"一说,这两方面不难 理解,经济手段介入应急预案一说比较新鲜.请您谈谈, "经济手段"介入预案的含义是什么?
(19)D 部长:我觉得经济手段不能直接化.目前提到的经济手段是一种商业保险,商 业保险只能对已知自然原因的灾害做出反映, 不能对未知的自然灾害或者社会根源的问题做 出反映.比如,你无法为非典保险,因为不知道它要来.现在还没有听说哪个国家建立海啸保险,因为很多年也不发生一次,不可预见度太高.对未知,社会原因不明的公共事件,还是需要政府做出反映.如果政府没有能力做出反映,这个社会就要改朝换代.
主持人:您说得非常尖锐.
网友"感动也是一种精神" :在面对突发事件问题上,如何重视各种社会问题之间的联 系和政策协调?
(20)D 部长:国家由于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努力,收入差距拉大了.有时人 们之间的感情淡了,发生了阶层对立或者利益上的差别.我觉得在自然灾害面前,自然灾害 导致的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大家应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尽一个公民的本份.对社会根源的突发公共事件就难说了, 这时会有利益冲突. 这时更重要的是要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能做工作的恐怕还是政府.
各利益集团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还是要以大局为重. 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由于下 岗人员分流,养老金措施有问题,导致静坐,游行,示威,各级政府官员和各级党组织还是采取了尽量不让矛盾激化的方式, 协调解决. 而不是诉之于法院, 在社会变革很快的情况下, 法律跟不上社会的变化形势.食品安全预案中,规定了主管部门综合协调的职能,但是现有 的食品卫生法没有赋予主管部门综合协调的能力.从这点来看,我们恐怕需要修改《食品卫 生法》 ,并制定《食品安全法》 .
人们对待公共防疫机制还要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这是我们从非典中得到的最大教训. 我们认识到, 公共卫生防疫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是我们改进的最大一个教训.
主持人:随后,在一系列卫生防疫体系中对可能面对的问题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21)D 部长: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引起人们对政府公共职能的反思.二战以后,由于工人,黑人的参战,西方各国普遍建立了社会保障,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自称为"福利国家政策" .这种情况下,由于人口规律的不熟悉,过于乐观,导致西方社会保障标准过高和 经济不可持续的问题.在撒切尔,里根时期提出反思.要求社会保障家庭分担一部分,政府 只承担最低的社会保障责任,这个改革是必要的.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 所有的公共服务职能都可以市场化,就走过头了.
非典不仅提醒我们疾病防止的公共职能, 也提醒我们普及教育, 社会救济包括防灾减灾,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否都能够市场化的问题.我们鼓励民间机构,非政府机构积极参加,而不是政府放弃责任,让民间机构,非政府机构公民自救,这是非典给政府最大的启示.
网友"望穿还是枉乐" :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反思?
(22)D 部长:这属于社会根源的问题.比如伊斯兰教在麦加的踩踏事件,印度教在神 庙的大型活动的践踏事件,是类似的.中国存在佛教的问题,但是喜庆活动,节庆活动中, 发生悲惨的踩踏事件属于政府对组织工作的不力.
网友 "二月份的那场雪" 从北京大雪堵路到下雨不愁的变化,体现出哪些方面的转变?
(23)D 部长:北京大雪堵路和大雨塞车都是存在的,大雨塞车是由于我国的地下水系 统不好. 北京大雪堵路是由于机动车增加太快, 同时出了很多新手, 这也是一个特殊的原因, 属于经验问题. 北京的交通确实存在很多瓶颈, 这是交通部门的问题. 很多国外的专家提出, 北京的环形路不少,但是放射性状的路太少,不利于疏散交通.这是需要在城市规划体制下 解决的问题.另外就是扫雪的问题,过去是作为公共服务,后来要求各单位自扫"门前雪" , 这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
主持人:在应对突发公共问题上,我们还应当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教育工作等是否应该 把这方面的知识和制度方面的知识纳入到教育体系中.
(24)D 部长:我认为作为普通教育,尝试教育是需要的,通过公示的方式让老百姓知 道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 应该找哪一个部门. 但我不主张把突发公共事件教育写到课本中去, 因为我们不能等着上帝向我们发怒. 但是作为普及性尝试教育我认为是需要的, 包括对国外 的旅游者遇到交通事故,火灾等问题找谁,是一个国家管理成熟的标志.
主持人:您提到不能等到上帝向我们发怒,非常有启发.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有可能把潜在的社会矛盾引发出来, 威胁整个社会的安定, 所以必须防患于未然.我们期待社会更美好,生活每天都风调雨顺,同时,我们也希望有足够的力量来应对 一切突发性事件,天天都是好日子,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25)D 部长:我同意你的意见.
持人:谢谢 D 部长,也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
在线交流结束后,有不少网友发表了如下帖子.
网友甲:要使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地发展,就要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执政水平,以消除突 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来源,如:海啸,地震,火灾,大雪堵路等各种自然或认为的相关事故, 从而把社会损失降到最低.
网友乙:非典疾病虽然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我国 2003 年春夏之交的非典事件却不仅仅 是自然灾害,而是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是一次公共事件.这一事件说明我国 的卫生防疫体制有待完善.
网友丙:能否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与国家是否强大并没有关系,关键是社会制度是 否优越.比如前不久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灾害,造成了惊人的损失,就说明不是国家强大就 一定能应付得好突发公共事件.
网友丁: "上帝"要惩罚人类,并不是在人类有准备的时候.在情况不明的时候,采取 防御性措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即使灾难并没有降临,也得承认这些代价是必要的,而不应认为是浪费.
网友戊: 政府必须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机制, 但不并不是说有了这种管理机制 一般事件就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突发事件,不能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靠经济介 入也不一定就能预防得了.
网友已: 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 是在其爆发之后政府有能及时应对的专门机构. 因为未知的,社会原因不明的公共事件,不可预见度太高,如果政府没有能力做出反应,后 果是极其严重的.
三,作答要求
(一)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 500 字的篇幅,概述 D 部长谈话的 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要求: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满分 30 分)
(二)在线交流结束后,网友发表的帖子,有的与 D 部长观点不一致.请在答题卡的 相应位置上,对与 D 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帖子,具体说明为什么不一致,说明的字数应在规 定篇幅内. 对观点一致的帖子请勿作答,否则扣分. (满分30 分)
(三)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 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一篇文章,谈出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 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在 1000-1200 字之间. (满分4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