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5 年秋季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一)
2016-03-12 15:09: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05 年秋季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满分:100   时限: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 参考时限:阅读资料 40 分钟,作答 110 分钟.

3. 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给定资料

2005 9 20 ,新华网就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相关话题邀请专家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下面摘录了这次网上交流的主要内容(未作文字疏通)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也时有发生, 2003 年非典爆发,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04 年禽流感事件,北京 密云虹桥踩踏事故,2005 年江苏淮安氨气泄漏,安徽疫苗事件,四川猪链球菌事件,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的侵袭,一次又一次的矿难,等等.这些问题的积累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 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有关专家指出,应尽快找出当前社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弄清其性质及产生 的根源,以便在政策上做出必要的调整.今天,我们邀请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专家,××研究部 D 部长做客"新华访谈" ,就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相关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欢迎 网友踊跃参与提问.

D 部长, 现在自然灾害和疾病发生越来越频繁, 政府是否应把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列为 考核指标?

(1)D 部长:首先要理清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它不是一般的事故,有人把他混为一 般的事故,不是太准确.当然,如果由于政府本身的执政能力而发生问题,使一般事故扩大 为突发公共事件,就是政府的公共能力问题.

一般情况下,政府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各种自然,人为的相关事故都有一套处理程序,比 如交通事故,公安局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另外,在工 业化初期, 火灾曾经是突发公共事件一个重要的隐患和诱因. 但是在建立了消防队和联防机 制之后,火灾就不再成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诱因了.

实际上,在整个人类和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原来没有遇到过,或者原来 遇过但影响没有这么大的事件,比如自然灾害.由于中国人多,在某些建筑物或者大型活动中产生的践踏事件等等.

非典性突发公共事件主要不是来自于这个领域. 政府具有很强的动员机制, 因此遇到非 典的情况,政府的控制很及时,非典并没有证明中国的控制能力不强,而证明了动员机制还 在起作用.而且能够比较有效地遏制突发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突发事件.

主持人:刚才您说的如何界定公共突发事件,是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概念也 在发生变化.我们细化什么是公共突发事件,一般的交通事故每年的死亡率非常大,就个案 来讲,一个一个形成不了一个公共突发事件.比如火灾以前曾经是公共突发事件.

(2)D 部长:17 世纪初伦敦发生的大火,是导致国际消防队建立的原因之一.

主持人:首先我们理解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

网友"多多到天堂去了" :请谈谈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必要性,预案必须具备哪些 内容?

 (3)D 部长:从现在开始,建立国家的总体应急预案是有必要的.这种必要性在于, 倒不主要是来自有无自然灾害,因为海啸,地震,包括大的飓风,这类灾害以及灾害的严重 影响是不可预料的.但是对这些灾害,一个有组织的政府是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比如有防 灾委员会,防洪局,地震局,都已经常规了.

最重要的是,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的特殊时期,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社会矛盾引 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在增多,比如征地引起老百姓集体的诉讼,集体上访.上次由于新闻界的关注,把一个大学生死亡变成了一个公共事件,最后导致我们把遣返站变成救助站,这恐怕 是今后应该更加注意的.

主持人:我们在访谈前沟通的时候曾经提到法律永远是滞后的,大学生死亡的案例,在 某种程度上, 一个新类型的事件出来以后, 相应的应对机制也有可能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新 机制.

 网友"七子之歌" :如何提高社会各界危机意识?我们还是应该从思想意识提高应对公 共突发事件的意识.

(4)D 部长:从这个角度讲,恐怕更多的是要引导公众,来关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制度建设. 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 但是和西方市场经济其 实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比如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哪些应该是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哪 些是市场解决的问题,应该有一个责任界限.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出现不能正确应 对突发事件的问题,比如非典出现的时候,由于我国多年以来,国家防疫部门自己要挣钱, 卖药,国家的经费大量减少,他们以为非典可以通过市场解决.当时整个防疫系统本身就不 起作用了,以至于在广东发现病毒之后,不能够很快加以确诊,由于没有明确的居民协调机 制,当时几个部队的研究人员和地方研究人员为了样本,还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以上情况 都延缓了我们对非典的应对.

但是,一旦国家动员启动了相关机制以后,由于国家动员体制很强,所以很快就在各个 城市实行了隔离,所以非典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我们想到,我国公共防疫体制还应该 是国家出钱,应当加强科研水平,才能够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到流行病发展到相当规模的 传染程度,我们再应对.

主持人:从社会发展研究方面角度看,您判断在应对非典问题上,我国的快速反映机制 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5)D 部长:相对于西方民主国家来说,实事求是的说,我国目前所谓党政统一的领 导体制肯定更有效. 因为非典从中国过来, 已经产生了小规模的传播, 这种情况下很难抑制, 但我们很快把它抑制了.

 主持人:有网友问,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些危机?我们今天探讨的所有危机,这个问题 太大了.

(6)D 部长:突发事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法,一种是已知的,一种是未知的.非典属于未知传染病,突发事件不一定成为公共事件,如果卫生防疫体制有效,就会及早发现这种 病,及早隔离,而不会成为公共事件.由于卫生防疫体制本身出现问题,一直到出现小规模 流行的时候,才引起了我们的警觉,这样一个突发事件就变成了公共事件.但是在变成突发 公共事件之后,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回应,就抑制住了,最后降低了公共事件的危害,但实际代价并不小,很多医护人员也都感染了非典,相当多的非典患者还留下了很多后遗症.

 网友"雪夜的情怀" :我国是否已经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其积极作用是 什么?

(7)D 部长:7 26 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年人大开会的时候, 各个代表提出应当建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这个意见已被国务院认真执行, 已就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行了讨论并通过.这个预案是由 25 件专项应急预案 和 80 件部门应急预案组成,有相当省部级机构已编制了自己的应急预案.全国应急预案的 框架体系应当说已初步建立.

主持人:应对突发事件的解决思路大体是一个体系吗?

(8)D 部长:非典以后,相当多的境内外学者向国务院建议要成立国务院或者国家紧 急状态委员会,被国务院内部讨论否定了.原因是,既是突发事件,有很多原因我们是不知道的.最重要的是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突发事件,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建立一整套工 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

比如现在发生了一起非常大的交通事故,那么,医疗救护单位应当怎么救,交通部门怎 么疏散交通,广播系统怎么呼吁部门给予协助,群众不要围观以免造成拥堵,这需要各部门 之间的配合,一起完成社会救助行动.因此,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的应 急预案时,把握对应急预案的本质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责任分工以及协调机制. 比如水灾,地震过后往往有大病,所以不是简单把水灾或者地震的事故处理了,事后还要有 后续的步骤.另外,大的自然灾害过后还要有重建工作,第一步要救人,第二步防疫,第三 步恢复建设,这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相结合.

主持人:如何界定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您认为,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 时期吗?

 (9)D 部长:当前我国是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突发期,我主要是指社会根源的突发公 共事件.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入世后,相应的社会保障和社 会公共服务机制不够完善.比如社会保障系统,养老系统保障不到两亿人,参加医疗保险城 里人还不到一半,就更不用说农村了.有些情况下,城市化进程很快,包括一些大的建设, 道路,水库,征地等等.由于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导致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受损害,因此引 发了一些社会根源的突发事件. 我认为是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 并不是说现在自然灾害越来 越多,自然灾害有它一定的规律.

主持人:上帝要惩罚人类,并不是在人类有准备的时候,也不是集中在某一个阶段里.

(10)D 部长:比如海啸,有很多年在中小学地理书中它都不是重点内容,但东南亚的 海啸,大家又认为应该纳入教材了.但是我认为这是偶然事件.

网友"有遥远的地方吗" :灾害频发从哪几个方面考验民政,财政和卫生等方面的救灾 应急反应?

网友"多来米"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今年夏天,全国共有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不同程度洪涝灾害. 农作物受灾面积 10902 千公顷, 成灾 5595 千公顷, 受灾人口 15078 万人,死亡 1024 ,失踪 293 ,直接经济损失 1028 亿元.

网友"西格玛" :今年辽宁"813"洪水灾害是 1995 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夏季因雷击 造成的伤亡人数也是近 50 年来最多的一年.

网友"望江楼主" :虽然灾害天气给经济造成巨额损失,但台风,暴雨造成灾害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大量降水.水资源的补充,对于植被的生长还是大有好处的.

网友"绿色的远山" :我家在山区,小时候,那里山清水秀,树木葱郁,如今再回去看, 大山光秃秃,原本有的树大都被毁.一下雨,洪水比以前又大又猛,还出现泥石流,引发悲 剧.生态环境再也不能破坏了.森林砍没了,草地挖空了,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如同摆在"火山口上".

(11)D 部长:一个国家总是要有一定的富余财力,包括各物资储备以应对各种突发事 件,包括经济的,政治的.这种能力是一个国家政府是否成熟的表现,我们不能动不动一遇到自然灾害就到国际上呼吁救中国.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 所以我国在这方面一直 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我们过去政府体制机构建设中就已经注意到,我国有粮食储备局, 银行储备,财政也留有余地,包括我们为民政部准备的救济款.

如果没有,就进入下一年的财政预算.中国老百姓储蓄的积极性特别高,已经相当于我 国一年的 GDP,中国未雨绸缪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不存在没有储备的问题.另外,在中 国的历史中,有唐山地震救灾的经验,武警部队和野战军如何协同.这回的公共突发事件应 急预案分了四个级别,在不同的级别上,不同的政治机构或者特殊部门,特殊力量会介入进 去,这是由中央统一指挥的.

网友"ZZ40" :应急并不等于浪费,我们在总结非典成功经验时,决不能忽略它的巨大 浪费.最近矿难事件中也充分说明这一点,浪费是何等的惊人,又是何等的冠冕堂皇.

(12)D 部长: "浪费"有两方面的含义,有一些不应该花的钱花了,是浪费.有一些 情况,特别是当突发公共事件原因不明的时候,有一些防御性措施要付出代价.前两天台风 "麦莎"在浙江沿海登录的时候,我就被困在杭州了.这时中央防灾救灾委员会下令,飞机 停飞,要求几十万人撤离,这要产生代价.

事后可能风暴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因为老天爷的事谁都说不准.在浙江的时候风力是 12 ,这样的风速肯定要造成大量的损失,所以人员要很快撤离.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台风上岸以后风速减缓的很快, 这无法预料. 这种情况下, 我们不能认为撤离就是浪费. 当然, 如果把建设防灾救灾的款,国家物资用来大吃大喝,把钱装在腰包里,当然是不能容忍的.

网友"一言等于九鼎" :请您举几个例子表明应急预案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教训?

网友"英岗岭" :请您举几个例子表明同样的危机,不同的结果。

 (13)D 部长:国际,国内的例子都有.国内的例子,今年春天"流行性脑炎"又出现 了,这种病已经多年没有发生,不存在病毒未知的问题.非典以后,我国建立了比较严格的卫生防疫报告机制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5年福建省(春季)申论真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