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9年黑龙江省申论(B卷)真题(一)
2016-03-13 10:27: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09年黑龙江省申论(B卷)真题

(满分:100 时限:150分钟 )

一.注意事项

 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作答时限:150分钟。其中阅读资料参考时限30分钟左右,作答参考时限120分钟左右。

 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阅读资料

   2006年12月21大洋网发布了题为《粤企产品免检全国7连冠 366企业获免检资格》新闻稿。稿件内容如下:

   继今年9月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连续6年全国第一的骄人成绩之后,广东又传喜讯: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06年度国家免检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名单中,省内233家企业的产品榜上有名。至此,广东省活的产品面见资格的企业已达366家,占全国总数的20.1%,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

   今天,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2006年国家免检产品颁布大会”。

   笔者从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中国名牌产品和货架产品质量免检制度的实施,已经成为推动广东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市场选择的风向标。我省企业在获得名牌称号及产品免检资格后,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年度销售额平均增长28.7%,利润增长30.3%2005年,广东147家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全省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7%,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

   此外,名牌产品评价和产品免检制度还发挥了扩大出口、拉动内需,引导消费的作用。如珠海格力电器的空调出口量年均增长82.1%;格兰仕的出口微波炉数量由2001585万台增加到20051956万台,增幅近300%。近两年,在广东省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中,许多活的名牌称号和免检资格的钢筋、水泥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在地铁、告诉公路、歌剧院等大型建设项目招标中,招标委员令将是是否属于名牌或免检产品作为招标的一个前提条件。

   免检制度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企业争创、政府重视,消费者信赖,社会认可的“金字招牌”,有力地促进了广东省规模龙头企业不断崛起,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免检制度发挥了优抚优强、规范市场、引导消费的显著作用。

   所谓“名牌”,意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种产品,如果为消费者广泛的知晓与认可,就应该认作是“名牌”。当然,消费者知晓和认可的只是其表象,至于它内在的品质如何,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则应该是政府的责任。在中国,“名牌”称号是由政府或相关机构评定的。政府授予产品“名牌”称号,其本意是为了“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011229日出台的《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被质检总局认定为“中国名牌”的产品,在有效期(3年)内,免于各级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检查。2000年度8184家企业的产品获得免检后,95%以上企业的销售额、利税、市场占有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上述184家获得国家免检的企业利润增长共达5.5亿元左右。

   前不久,商务部因组织“中国畅销名酒”和“中国名酒”评比惹上了官司,原告为河南“宝丰酒业”。原告诉商务部上述两项行政性“名酒”评比违法,把状纸递到了北京二中院,法院如何处置本案成了一个舆论看点。我国监管商品质量的专项法律是《质量法》。无论是1993年制定颁行,还是2000年“大修”该法,法律只赋予行政机构行使商品质量监管之责任,没有赋予行政机关评比名牌的权利与义务。而现状是,自80年代中期起,国内大小行政机构纷纷涉足行政性名牌评比活动。虽经多次整治与取缔,还曾专门发布《关于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意见的通知》,然而面对行政性评比已培育出强大的“既得利益”,某些机构实在舍不得放弃,每次清理之后都会出现反弹。

   2004年,一位曾参与某品牌战略推进工作的专家在其调研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总是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不恰当地投放到名牌的评价和排序上,企业为评选上某个机构或者部门推出的‘名牌产品’‘著名产品’‘最有影响力的产品’而全力展开公关。”这位专家曾私下表示“品牌战略在推进过程中,已经实际上成为了政府设租、企业寻租的行为。企业申报名牌、免检的积极性并不一致。以乳制品企业为例,这样的行业多会积极办理名牌、免检以换取市场占有率。甚至有一些企业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不惜上百万取得一个中国名牌产品的称号,对于如此大的投资,一些中小企业只能望洋兴叹。”各级政府也多已有名牌、免检为荣。河南省政府鼓励企业申报做出规定:获得中国名牌奖励30万。效仿这一规定,某下属市(县级)也作出河南名牌10万奖金的承诺,2003514日,深圳市政府对10个获得“中国名牌”的企业各发放了100万元奖金。2004921日,广东省召开全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工作暨名牌产品表彰电视电话会议,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可获得百万元重奖。再加上各市区的“追赏”,获得一个“中国名牌”,企业就能拿到二三百万元的奖励,此外,福州、天津、南京、烟台、等城市都有类似的奖励。“但是,这些钱其实根本没有用于改进企业产品的技术设计,而被企业预先用到北京进行公关了”。某发改委专家透漏。1991年为了探索落实《产品质量法》规定的有关扶优扶强的措施,各级质检部门试探性地开展了一些免检工作,对连续几年国家、省监督检查合格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免于监督检查。

   但在实行过程中,各地做法不尽一致,免检产品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同时,还出现了一些背离初衷的错误做法:一是有的地方层层推出,层层审查,加重了企业负担;二是有的地方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把“免检”作为“创收”的手段,;三是有的地方层层搞免检,致使一些质量水平不高的企业打着免检的牌子,到处进行广告宣传,导致了企业间的不平等竞争等。因此,原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78月发文,要求各地暂停免检工作,同时,招手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同意规范。

   1999年12月5,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一下《国务院决定》)、其中第十六条规定:“对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市场占有率高、企业标准达到或严于国家有关批准的,以及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连续三次以上抽查合格的产品,可确定为免检产品”。由此,原国家质监局才在2000年3月14发布《免检办法》。

   根据免检办法、免检产品获得的待遇是:在免检有效期内,一是包括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在内的各级单位均不得对其进行质量监督检查;二是在全国各个省均不得对其进行质量检查;三是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流通领域,均不得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其间企业所受的限制,仅在于“应当按照规定每年向所在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国家质检总局报告一次免检产品的质量状况”和“用户、消费者有权对免检产品进行社会监督”。目前,全国有超过二千三百种“国家免检”产品。

   免检制度出台之前,商品的质量安全由各地区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负责。但是受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驱使,一些地区对外来产品实施“质检”封杀,某些国内知名品牌在各地区频频遭遇质量门。免检制度取消地方政府的部分权利,让一些知名品牌能够在各地免受地方政府保护政策和行为的干扰。然而,根据这个制度,企业产品一旦被批准“免检”,就如同获得了“尚方宝剑”,进入一个至少长达三年、涉及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质量监督“真空”,产品质量几乎完全靠企业的自觉。

   质量检验需要大规模一起成本的投入,这也是许多地方质监部门无法实施严格检测的理由。一套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投入都在千万元,成本十分高昂,现有的体制中,每一个政府部门,像之间,畜牧,农业,环保,出口检疫部门都在自己花巨资建设检测中心,而负责任的企业也在购买仪器自建,这些检测中心是:不管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可以自己建设检测中心,但一旦达到标准,所有的检测中心就完全对全社会开放,检测出来的结果均有法律效力,这样一来,政府部门的质检部门完全可以依靠其他检测中心的资源,完成对产品质量的有效检测。

   产品质检,“内外有别”也是普遍现象。比如进来深陷危机的奶制品。但是,之前他们供应奥运会的奶制品(注:按国家质检总局分布的抽检结论)却是安全的,北京奥运会奶制品供应商虽说原本就是封受的免检企业,可授牌者其实也心里发虚,故对其生产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控,才使奥运会奶制品幸免于难;出口的魔方、塑料不含毒性,街上买的是用回炉塑料做的,不少带有毒性;20世纪80年代初期,乡镇企业出口的成衣屡遭外商退货,这些被退货从外贸局开的门市部销售,有知情人说,这种衣服大都是国外商检检出面料中带有染色有害物质被退货的。同一质量等级的黄酒、白酒内部还分若干等级,有供应市场的,有关系酒(又细分为半卖半送的“部门酒”及用于公关的“孝敬酒”),还有神秘兮兮的特供(贡)酒(开酿时上头会派人来监工,绝对不敢掺杂使假),最原汁原味的是场子里管理层及亲朋好友自己喝的。

    2004年上半年发生了举国震惊的“大头娃娃”事件,下半年,媒体又陆续曝出了南山奶粉、南极人内衣。双汇火腿肠以及金龙鱼、福临门食用油等产品的各种质量问题。与“大头娃娃”事件中的劣质奶粉是由不合格厂商生产不同,后数多者都是国家质检总局认可的“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申论答题技巧]

   高要新桥镇的养猪户梁女士永远无法忘记“国家免检产品”这6个字。20046月,因怀疑小猪吃了某品牌猪饲料而大量死亡,她与饲料公司发生严重纠葛。一场激烈的争执之后,梁女士要把饲料送往肇庆市质检技术监督局检验,饲料公司代表却傲然反驳:“我们的产品是国家免检产品,肇庆没资格检测!”梁女士非常愤怒对方的傲慢:“肇庆质监局不是国家单位么?为什么没有资格?”

   2006年增城小楼镇农赖国庆的菜园使用山东一品牌化肥,出现烧苗现象。经过检测,该化肥氯离子超标,后来菜农得到了赔偿。该化肥正是国家免检产品。

   2007年江门蓬江区养鱼户陈先生投诉珠海某品牌饲料,称产品不合格导致损失数十万。需要说明的是,今年8月底,陈先生与该饲料公司打起了官司。该饲料也是国家免检产品,925日,正在等待法院判决结果的陈先生对南方农村报记者说:“什么免检产品?这年头都靠不住!我坚决赞成取消免检制度!”

   免检制度纷纷出事,从20049月开始,北京致尚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显峰,开通了“免检问题投诉热线”。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接到一两百个电话,其中三分之二是消费者关于免检产品质量的投诉,另外三分之一是一些小企业对评选标准中设置种种门槛的质疑。“国家对一些产品实行免检,就是国家在为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提供经济担保,这在经济学上来讲是没有道理的。”经济学家夏业良指出,消费者优先选择免检产品,并不是出于对生产免检企业的一种信任,而是信任国家。免检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政府以自己的信誉为企业的产品质量担保,政府承担了企业本应承担的质量风险。《华商报》曾进行了一次关于“免检制度是否应该取消”的读者调查。在1267名接受调查的读者中,67.3%的读者认为,免检产品频频出事,建议取消该制度。

   2008年9月112050分,中国卫生部发布消息:经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全面检查奶制品,整顿奶制品行业,并要求尽快修订监管法规,严格法律追求制度,;国家质检总局总局发布公告,决定从即日起,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9年黑龙江省申论(A卷)真题及..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