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传统既体现了对劳动创造财富的尊重,但也不乏迂腐成分。一些人,尤其一些知识分子,看不起追求物质财富的人。商人言必称利,往往受到鄙视和嘲弄。我们现在社会中的一些仇富现象,仇恨的往往都是商人。但商人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作用很大,司马迁就写过《货殖列传》记载商人的功绩。
我们要警惕财富观上的泛道德主义和唯精神论。不能轻视物质财富的作用,要给予物质财富创造者以正确评价。还要给人们创造物质财富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从而为国民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大力弘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优良传统,大力促进公平合理的财富分配。要坚决反对不劳而获和骄奢淫逸的错误财富观。
--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之间没有绝对界限,能相互转化。
有很多人只承认物质财富,认为精神财富是虚的,是一种自我安慰。但事实上,所有的物质财富最终都会指向精神。买名车、豪宅,实际上不是因为要跑多快,或者人比较胖需要睡大屋子,而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上的优越感。其实,人的优越感并不必然需要名车豪宅支撑。学问高深、道德高尚、社会认同度高都能使人卓越,积极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创造更多物质财富。
对待财富,我们既需要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发扬“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精神,还要大力弘扬我党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作风。努力协调好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关系,使它们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