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016年5月21日河北省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教师教专业能力测验(四)
2017-10-11 13:05: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教师了解学生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观察法。

42.【答案】C。解析: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得学生能

够主动的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

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要通过实物、模型、语言的形象描写,使学生对要学习的事物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为学生形

成新概念,掌握规律奠定基础。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

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43.【答案】A。解析:感知能力不成熟直接造成学生的辨识能力不强,造成误读误认c

44.【答案】C。解析:人格尊严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

45.【答案】B。解析: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教育

本身具有自身的规律,而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只能越来越多地认识并利用它;同时'

任何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无论是其

16—


 

思想、制度和目标,还是内容、方法和手段,都是在继承与超越的基础上产生的。

46.【答案】B。解析: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

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47.【答案】C。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

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8.【答案】C。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题

干中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无意注意。

49.【答案】B。解.析:创生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教育情景中共同合作联合创

造新的教育资源的过程,包括教材在内的教育计划只是师生进行经验创造的可供选择的媒介和可利用的资源,

它仅为师生创造新的教育经验提供了一种参考框架。

50.【答案】D。解析: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

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51.【答案】A。解析: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把学习类型按将可能的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陈述性知

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

52.【答案】D。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

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弋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保持是信息的储存;再现是信息的提

取,回忆或再认是对过去经验的两种不同再现形式: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叫作再认,经历过的事

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现叫作回忆。故题干所描述的是记忆过程中的回忆。

53.【答案】C。解析:《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包括四个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

54.【答案】D。解析:复述策略是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

画线是一种常用的复述策略。

55.【答案】C。解析: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

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

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涂尔干、那托普、凯兴斯泰

纳等。

56:【答案】C。解析:这句话体现了教育性教学原则,即教学过程是知、情、意的统一。

57.【答案】B。解析:教师的成长总结为三个阶段,即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处于关注

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叭‘同事们如何看

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

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

息?~如何掌握教学时间?”等。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

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

生的发展。

58.【答案】C。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

与“显性课程”相对。隐性课程也称为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

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

室的布置、校园环境等。(3)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

(4)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

59.【答案】B。解析:著作权属于作者,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属于侵犯作者著作权的行为。故题干

中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著作权。

60.【答案】B。解析: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实施课程。活动课程打

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有人称其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代表人物是杜威。杜威


 

在刈L童与课程》中指出: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正如两点构成一条直线一样,儿童现在

的观点以及构成各种科目的事实和真理构成了教学。”这句话体现了儿童中心课程论。

61.【答案】D。解析: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物质资料生产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62.【答案】C。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

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63.【答案】C。解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以儿童中心,师生民主平

等,这一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教育理论界的大多数人都主张批

判师道尊严,强调要解放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学习,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个性心

理特点实施启发教育。

.【答案】B。解析: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的(发生强

度),持久(持续时间)而又有弥散性的情绪体验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的(强度),爆发式的(发生速度),持续时

间较短(持续时间)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

时出现的高度紧张(发生突然,持续时间短)的情绪状态。

65.【答案】C。解析: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进程的特点,在识记之后应组织及时的复习,以赶在大量的遗忘

发生之前。

66.【答案】A。解析: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举一反

三是一种典型的迁移现象。

67.【答案】D。解析:桑代克依据小猫迷箱实验,提出在尝试一错误过程中,形成稳定的刺激一反应联结。桑

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刺激一反应联结。‘

68.【答案】D。解析:道德认识是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自己

所掌握的道德规范对社会现象的真假、美丑、善恶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情绪情感体验。道德意志指

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也是

构成个人道德品质的要素。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

的活动。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项。

69.【答案】A。解析: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70.【答案】C。解析:替代强化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一般说来,

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

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这样一来,对榜样行为的强化,通过学习者的观察、体验而

可以转化为学习者自身的动机作用。直接强化是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

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D自我强化是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

强化或处罚自己。

71.【答案】A。解析:双趋冲突:面临两种同样强烈的愿望而只能选择某一种时的动机冲突。人们常说的

和熊掌不可兼得”即反应的是双趋式冲突。趋避冲突: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同一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

生的心理冲突。双避冲突:一个人要在两项负价对象之间(即两个有害无益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时所产生的心

理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又称双趋避冲突,双重正负冲突,指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但每个目标各有所

长、各有所短,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个方面的作用时,使人左顾右盼,难以抉择的心态。如择业时有两个单位

可供选择,而每个单位又利弊相当,就有可能举棋不定而陷入这种冲突中。

72.【答案】C。解析:课程目标是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

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73.【答案】C。解析: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它的容量

相当有限,在短时记忆中,人们一次大约只能记住5-9个彼此独立的信息单元,人们的短时记忆容量或广度以

5-9个信息单元为限。只有通过组块,信息单元的内容可以扩大,才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项。


 

74.【答案】B。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

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意思是指学习要由浅入深,由易

到难,不能跳跃,这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75.【答案】D。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的一致性程度,即前后两次测验的结果的一致性。难度是指难易程度,而

区分度是指通过测验能将对象进行分类或分层。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

的东西。

76.【答案】D。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人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77.【答案】c0解析: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意思是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不能以同一标准去

评判每个学生,反映出来的评价观是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

78.【答案】C。解析: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揭示的是经济与教育的关系。

79.【答案】D。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的基本观点之一。

80.【答案】A。解析:教学活动在学校的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

81.【答案】B。解析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6年5月21日河北省教育厅直属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