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学生A与B,因上网导致上学迟到半小时,班主任不准他们进教室上课,且严厉批
评了他们,并责令他们写检查。两个学生趁班主任不注意逃跑到校外小水坑游泳,结果A溺水
死亡。
151.班主任应负的法律责任是()。
A.民事责任
B.民事责任加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加行政责任
D.刑事责任
152.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是()。
A.合理不合法B.合法不合理
C.合理合法D.不合理不合法
153.班主任不准学生上课,属于违法行为,剥夺了学生的(>。
A.受教育权B.公民权利
C.言论权利D.申诉权利
12—
154.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成员,基本权利是()。
A-参加教育活动权利
B.国家给予物质帮助权利
C.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
D.学习的权利
155.该事故中,班主任的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
A.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B.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C.有间接的因果关系D.没关系
2016年6月2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直属事业单位教育岗招聘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2016年高考使用全国统一卷的有25个省份。
2.【答案】B。解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6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增强困境儿童的保障
工作,对孩子的成长给予更多的关爱帮助。
3.【答案】A。解析: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鼓励生育也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热议话题,这表明在此问
题上我们进入了“后二孩”时代。
4.【答案】C。解析: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及闭幕时间是2016年3月5日到3月16日。
5.【答案】B。解析:题干的含义为:教师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用命令,学生也会遵从老师的教诲;如果教师自身
品行不佳,即使做出要求,学生也不愿意遵从。故体现了教师品行对学生的影响,体现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
6.【答案】A。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
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
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7.【答案】C。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8.【答案】C。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课程结构要确保均衡性、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
9.【答案】D。解析:教育在遵循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有自身运动的内在规律,即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0.【答案】D。解析: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
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11.【答案】A。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
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2.【答案】B。解析:我国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13.【答案】A。解析:普通中小学教育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我国教育结构中,属于基础教育。
14.【答案】B。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5.【答案】A。解析: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调查访问。
其中,观察法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最基本方法。
16.【答案】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
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
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17.【答案】B。解析: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终身教育意味着,在时间
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直至生命的终结;在空间上打通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阻隔。
18.【答案】C。解析: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呲‘从做中学”。
19.【答案】A。解析: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
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20.【答案】A。解析: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
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这个特点是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学生的成长不仅受学校的影响,,还受
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21.【答案】C。解析: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目标,重在人格的
塑造;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途径。
22.【答案】B。解析:我国正式颁布与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
23.【答案】C。解析:在教育起源问题上,最早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是生物起源学说。
24.【答案】B。解析:由于内在的学习需要产生的学习动机为内部动机。学生对数学有很高的热情,属于内部
动机。
25.【答案】A。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没有特定的指向性,具有长期性和弥散性。
26.【答案】D。解析:教学强化是教师采用一定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向教师期望方向发展的教学
行为。
27.【答案】D。解析:命题学习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题干中的“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揭
示了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属于命题学习。
28.【答案】D。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标,而采取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
式的集合。
29.【’答案】B。解析: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完成之后立即开始,遗忘进程过一段时间后逐渐变缓。
就总体进程而言,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30.【答案】c。解析: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够随机应变'触
类旁通。对同一个问题想到的答案类型越多,说明一个人思维的变通性越强。
31.【答案】D。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和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
32.【答案】c。解析:如果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后,没有得到强化,则该行为发生的概率会逐渐降低,直至消
失、。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一行为发生的概率。题中不做任何反应,绰号就不会流传'属
于一种消退。
33.【答案】D。解析: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估计。
34.【答案】B。解析:负强化是指通过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35.【答案】C。解析:思维的敏捷性反映了思维的速度,是指能单刀直人地直指问题的核心,迅速把握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能在短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
36.【答案】B。解析:命题学习是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新的观点的意义,即学习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或命
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题中意为学习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属于命题学习。
37.【答案】D。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分为两种: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其中,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即帮
助个体学会在面对负性情绪时能够自我调适。
38.【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
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
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
情形之一二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9.【答案】B。解析:学校安全事故中的过错包括故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况。
40.【答案.】A。解析:教育法规的制定主要依据教育基本法律。
41.【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
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42.【答案】B。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的目的。
43.【答案】D。解析:学生的年龄特征主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身心
发展特点。AB不选,C项中气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44.【答案】C。解析: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题干中的现象说明小学生具
有较强的向师性。
45.【答案】D。解析:解析:由中国人口宣教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人格2010年调研报告》显示:超过
80%的小学生存在考试焦虑,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招致家长的打骂。
46.【答案】A。解析:在课程实施方面,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47.【答案】C。解析: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指学生实际的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
的距离。
48.【答案】D。解析:个别差异性是指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所以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
要做到因材施教。
49.【答案】C。解析:说课就是面对其他教师说明自己如何组织一堂课,即说明自己的教学设计。
50.【答案】B。解析:学生的学习具有间接性,是,指学生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书本上的前人总结出来的知识,通
过学习这些知识间接性地认识世界。
51.【答案】C。解析:“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具有终身性特点的必然要求。
52.【答案】A。解析: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2)重视基础
学科科研成果知识的结构化。(3)重视能力的培养。(4)重视个别差异。
53.【答案】A。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54.【答案】B。解析:教师的作用可以概括为:(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
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3)教师是教育工作
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55.【答案】B。解析:经常思考“如何教好这节课”这些问题的教师,处于关注情境发展阶段。
56.【答案】A。解析:在学校,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国家课程。
57.【答案】C。解析:课程开发的主要依据是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
58.【答案】D。解析: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
59.【答案】C。解析: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其本质特征是育人性。
60.【答案】A。解析:学校中作为一种隐性课程的是校园环境。
二、多项选择题
61.【答案】BCD。解析:很多同学在记忆长材料时发现,开头和结尾的效果往往很好,是因为只受到单一抑
制,而中间最差是因为受到双重抑制,即既受到前摄抑制又受到后摄抑制。
62.【答案】ABCD。解析: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通水以来,累计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调水超30
亿立方米。
63.【答案】BCD。解析:“两学一做”是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64.【答案】ABCD。解析: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
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面对高度发展的科技与经济带来的物质繁荣和急剧的社会变化,每个人都必须正确对
待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2)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
构。未来社会需要人才具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3)未来社会要求人
才具有现代意识,这是未来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新要求。(4)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65.【答案】ABC。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