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2年某省某市招聘教师考试真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详解版)(六)
2013-01-24 18:41:5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试题答案与详细解析

+++++++++++++++++++++++++++++++++
+++++++++++++++++++++++++++++++++
+++++++++++++++++++++++++++++++++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略。
1、“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 )提出的。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略。
2、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

A.做人教育

B.职业教育

C.基础教育

D.专业教育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略。
3、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略。
4、“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上述标准是( )。

A.积极上进的标准

B.心理健康的标准

C.身体健康的标准

D.身心健康的标准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把教育和科学列为全党三大战略重点之一;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卜四大

D.十五大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双基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可以看作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为本的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7、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讲授法的具体方式有四种: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其中讲述侧重于生动形象地描绘某些事物、现象和概念,有从情绪上感染人的效果;讲演是教师就教材中的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中间不插入或很少插入其他活动。
8、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

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B.讲述、讲解、讲评、讲演

C.讲读、讲演、讲评、报告

D.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舆论是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否形成正确的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是衡最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9、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人的气质在心理学中有典型的四种:胆汁质型、多血质型、粘液质型和抑郁质型。多血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而平衡、灵活、兴趣广泛而易于转移、三分钟热情。
10、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 )。

A.强、不平衡、灵活

B.强、平衡、不灵活

C.强、平衡、灵活

D.弱、平衡、灵活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地点法(位置法):将一组熟悉的地点与要记的东西之间建立起联系,主要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置作为以后的提取线索。记笔法: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找出各种材料间的关联,清晰准确地总结主要的观点和例证。特征法即抓住某些材料的特征以帮助记忆。韵律法:对一些纯语言的材料,最明显有效的记忆方法靠韵律去记忆内容,也称口诀法。
11、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 )。

A.地点法

B.韵律法

C.记笔法

D.特征法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所谓“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孩子学起来容易,学得也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o~3岁是儿童大脑高速发展的时期,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抓住3岁前这一关键期十分重要。
12、以下表述,哪个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的含义?( )。

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

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

C.不可逆转的时期

D.0~3岁的时期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智商高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高智力不一定都有高创造力,但低智力却实实在在阻碍创造力。
13、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

A.高智力必有高创造力

B.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

C.创造力与智力无关

D.低智力也能产生高创造力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实际锻炼法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
14、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所谓近因效应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15、初次与某人交往,当得知他是一名大学教授时,马上断定他很有学问、有修养、性情温和、待人民主。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此种现象属于( )。

A.首因效应

B.马太效应

C.近因效应

D.社会刻板效应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lo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起开始施行( )。

A.1995年9月lO日

B.1994年1月1日

C.1986年4月2日

D.1995年9月1日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行为过程中,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最能集中注意。自动化意识状态:按一定目的完成任务,意识参与少.变为自动化。注意要求少,并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白日梦状态: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意识与睡眠做梦之间。醒着做梦,不需要集中注意,意识处于迷糊状态。
17、某人听报告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直到听见掌声响,才想起正在听报告。此时,这个人的意识状态属于( )。

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B.白日梦状态

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D.潜意识状态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1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五条规定: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
1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略。
2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 )。

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Tags:教育学 历年真题 模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3年广东东莞市中小学教师招聘.. 下一篇2012年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