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简答题
参考答案: (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都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答案解析:
- 1、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
参考答案: 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答案解析:
- 2、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
参考答案: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答案解析:
- 3、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意义。
-
参考答案: 一般说来,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程序:(1)设置教学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述、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2)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3)选择教学策略;(4)实施教学评价。
答案解析:
- 4、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
参考答案: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答案解析:
- 5、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