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2014年02月山西省晋中寿阳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强化练习3(二)
2014-02-07 13:00: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03J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题)

【原题】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A.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B.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C.最终倒向唯心主义D.把物质和运动对立起来

【评析】正确答案为ABC。二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有两个,即物质和精神,二者并列存在,无先后之分,无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从而否认了世界的统一性并最终倒向唯心主义。

5.★★★(2005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类)》定义判断题)

【原题】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等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天命主宰人间世界D.我思故我在

【评析】答案为D

6.★(2006H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题)

【原题】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能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是由于他们(  )。

A.摆脱了哲学的指导

B.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摆脱了唯心主义

C.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唯物辩证法的原则

D.承认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评析】答案为BCD

 

单项选择题

1.★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2.★唯物辩证法认为( )。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4.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

5.★★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2.★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

A.事物的自我否定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C.抽象的否定D.主观、任意的否定

4.★★★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5.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 )。

A.事物处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B.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

C.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

D.事物矛盾的双方只有统一没有斗争

三、判断题

1.事物运动全过程的辩证图景是:否定——肯定——否定之否定。( )

2.假象其实就是错觉。( )

3.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一定的质就是一定的事物,量则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4.★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变发展到突破原来事物的度,就会破坏事物质与量的统一,发生质变。( )

5.当一事物存在时,其自身已经包含着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因素,构成事物自我发展的内在基础。( )

 

(2001J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题)

【原题】人手脱离了人体就没有了生气,这说明(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要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C.研究部分是没有意义的

D.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失去了部分就没有整体

【评析】答案为ABC项本身错误,D项与题目提出的角度不符。

2(2002S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题)

【原题】有“中国香菇城”之称的浙江省庆元县,年产香菇量占了世界的1/10、中国的1/8。但是,香菇业红火带来了严重的地质灾害,近两年庆元县山体滑坡万余处。地质灾害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迅速崛起的“香菇经济”消耗了大量木材。当地每年生产12亿公斤香菇,需要消耗木材约20万立方米,导致大量植被遭人为破坏,生态环境失衡。这说明( )。

A.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B.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环境问题

C.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D.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评析】答案为AD。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环境保护,甚至要环保先行,因此,经济的发展并非必然引起环境问题,故选项BC错误。

3(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常识判断单选题)

【原题】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一刀切”的主要原因是( )。

A.事物矛盾之间存在的有机联系B.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

C.事物矛盾具有共同点D.事物矛盾具有普遍性

【评析】答案为B。此题考点为矛盾的特殊性。正因为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才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

4(2004Z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

【原题】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 )。

A.否定之否定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D.永恒发展的规律

【评析】答案为B

5.★(2005Q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题)

【原题】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 )。

A.是有层次的

B.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C.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

D.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评析】答案为ABD

6.★★(2006S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题)

【原题】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 )。

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C.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

【评析】答案为BD

 

1.★(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

【原题】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处于统治地位,其根本的原因是( )。

A.他们掌握了国家政权B.他们掌握了宣传工具

C.他们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D.他们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评析】答案为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要通过政治上层建筑来体现并保证其实现。

2(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

【原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评析】答案为D。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2003G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题)

【原题】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在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评析】答案为ABCD

4(2004Z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题)

【原题】社会基本矛盾( )。

A.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B.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

C.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D.是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的内在根据

【评析】答案为ABCD。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社会基本矛盾作为最主要的矛盾,其发展变化必然制约着其他矛盾的发展,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这是因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2005F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题)

【原题】唯心史观的错误是( )。

A.否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D.只考察人的思想动机,不考察它产生的物质根源,从而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评析】答案为BCD。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从这一观点出发,唯心史观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

2.★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4.★★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 )。

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

5.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

2.★★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

A.人人创造历史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3.★★★200361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 )。

A.政治文明的进步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4.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

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人的本质是自由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5.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

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

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三、判断题

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抽象的人性论。( )

2.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剩余产品的出现。( )

3.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

4.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它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实现的,因此,社会变革的最终原因只能从人们的思想中寻找。( )

5.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在于产品分配不均。( )

1B【解析】

2D【解析】

3B【解析】

5D【解析】马克思指出: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故应选D

二、多项选择题

1BCD【解析】

2BCD【解析】。就每一个人而言,他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这并不能等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4年02月山西省晋中寿阳县事业..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