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2014年02月山西省晋中寿阳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强化练习3(一)
2014-02-07 13:00: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1979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的中心内容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C.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  )。

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是(  )。

A.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B.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

C.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

D.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4.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因为(  )。

A.它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它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C.它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同样的历史背景

D.它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5.★★★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提出了下列观点不包括(  )。

A.“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基本方针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

A.经济建设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2.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

A.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D.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4.★★★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基本轮廓的形成时期。这个阶段形成了下列观点(  )。

A.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论

D.完整概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5.★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时期。这个阶段形成了下列观点(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论    D.“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判断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而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正确方向。(  )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3.★★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邓小平科学地、精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  )

5.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本题着重考查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所作讲话的理论贡献。这次会议,邓小平在理论上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D【解析】本题仍然是考查对邓小平理论形成时期邓小平理论的掌握,这一题进一步集中考查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的理论贡献,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3B【解析】A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依据,C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D属于历史经验教训。

4C【解析】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是完全不同的。

5B【解析】“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在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时期提出的。

二、多项选择题

1BCD【解析】A的提法是周恩来在党的八大前后提出的。

2ABCD【解析】关于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理由,党的十五大概括为“四个新”,即ABCD,本题即考查考生对这一考点的掌握。

3AD【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贡献的掌握,着重考查两者的共同点。BC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贡献,不为正确选项,只有AD才是两者共同的。

4ABD【】C是在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时期形成的观点。

5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时期内容的掌握,ABCD都为正确选项。

三、判断题

1.√【解析】本题准确揭示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的理论意义。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的内容,很明显是正确的。

3.×【解析】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科学、精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4.×【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

5.√【析】自1978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

 

2002B市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

【原题】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D.社会主义本质论

【评析】答案为BACD说的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2.★★(2003N区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题)

【原题】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  )。

A.1975年的萌芽阶段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的初步形成阶段

C.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的逐步展开阶段

D.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的成熟并形成科学体系阶段

3.(2004B市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

【原题】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核心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坚持改革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评析】答案为A

4.★★(2005H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题)

【原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是在()。

A.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B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

C.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

D.党的十四大报告中

【评析】答案为AB

5.★(2006H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

【原题】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  )。

A.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评析】答案为D

 

一、单项选择题

1.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

2.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根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

3.★“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4.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

A.实践本质问题B.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D.意识本质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述了( )。

A.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B.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D.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直接来源是( )。

A.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B.康德认识论的合理思想

C.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D.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合理思想

3.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

A.世界统一于存在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是( )。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C.把物质的特殊形式与物质一般混同

D.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混同于哲学的物质范畴

5.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存在就是被感知B.我思故我在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从物质出发。( )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

3.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不了解世界的可知性。( )

4.马克思的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

5.哲学的党性是指哲学的阶级性。( )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与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2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

3D【解析】主张人的精神(感觉、观念等)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4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始终存在着唯物论与唯心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它第一次使历史成为科学。

5C【解析】一元论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本点是世界的本原问题,认为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认为是精神的,是唯心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题中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把“气”作为世界本原,并认为其是运动变化的。

2AC【解析】此知识点请参看前文内容。

3CD【解析】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人和物质世界之外的某种“客观”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A项是杜林的折衷主义观点,掩盖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项是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是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项是宗教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BCD【解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的性质看成为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它虽然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但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5ABD【解析】除C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外,其他的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三、判断题

1.×【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从实践出发。

2.×【解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3.×【解析】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不把现实当实践去理解。

4.√【解析】此考点应熟记。

5.×【解析】哲学的党性指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1.★★(2000G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

【原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C.古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

D.电子学、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

【评析】答案为B

 

2(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判断题)

【原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评析】答案为√。

3.★(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多选题)

【原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有( )。

A.唯心史观B.不可知论C.机械性D.二元论

【评析】答案为AC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了唯心主义,可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二元论。它用机械力学解释一切现象和事物,具有机械性的局限。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可知论,以科学反对迷信,故B项不选。

4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4年02月山西省晋中寿阳县事业..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