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22.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24.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25.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26.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7.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8.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29.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0.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3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32.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33.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34.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35.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36.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37.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38.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9.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40.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4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42.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44.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45.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46.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7.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48.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思想政治】
1.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2.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4.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树立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5.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7.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8.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9.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0.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11.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12.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
13.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
14.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15.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6.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7.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18.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19.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0.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21.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22.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23.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2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25.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6.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27.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28.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9.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0.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31.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科学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小学科学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内容比例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与宇宙等方面的内容。其考试范围为:小学科学、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课程标准》中所包括的基础知识内容和基本技能。所占比例为:物理30%,化学25%,生物30%,地理15%。其中小学、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为4∶5∶1。
(二)复习参考书目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小学科学学科的《课程标准》及现用教材。
(三)具体内容及相应能力要求
1.物理部分30%
(1)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化学部分25%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能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3.生物部分30%
(1)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4.地理部分15%
(1)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2)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4)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三、试卷形式和难易度比例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题、选择题、看图分析题、简答题、问答题。
4.试题难易度: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7∶2∶1。
音乐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小学教学所需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综合素养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以现行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为基本内容,着重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教学理念应用的考查。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