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方法管理收藏夹。(2)会通过超文本阅读提取信息并能理解超文本的作用。(3)熟悉常用的搜索引擎,能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4)尊重知识产权,能复制、下载并合理使用网页中的文字、图片等信息。(5)学会从不同渠道验证信息,养成从权威信息源获取信息的习惯。
3.信息交流
(1)能使用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开展网络交流。(2)能够根据需求进行网络存储,并利用本地文件管理的经验对网络文件进行管理。(3)能够通过网络日志、微博等方式呈现信息、表达观点,参与信息交流。(4)能够比较因特网信息传播与其他信息传播方式的异同。
专题四: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
(1)能够用自然语言及画流程图的方式描写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读懂流程图。(2)会编写具有顺序结构的简单程序;会编写具有判断功能的简单程序;会编写具有循环功能的简单程序。(3)通过分析简单生活问题,设计混合程序结构解决问题,体验算法的思想和价值,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4)能够读懂图形化编程环境中的程序流程图,能分析程序的功能并简单调试。(5)能根据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设计简单的程序并使之运行。
II.初中、高中部分
专题一:硬件与系统管理
1.硬件与数码设备
(1)能说出计算机主机内的基本部件及其作用。(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如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了解各类计算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演变和趋势。(3)能通过案例、数据或史实客观评价民族IT产业所取得的成就。(4)能正确使用身边的数码设备(如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和摄像头等)。(5)能使用身边的数码设备采集信息,并实现数码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2.计算机软件
(1)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2)能指出商业软件、共享软件、开源软件和自由软件的差异,了解开源软件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3)能根据提示安装、更新和卸载软件。(4)会使用软件中的帮助或借助网络搜索引擎解决计算机使用中遇到的问题。(5)能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简单的维护与管理。(6)熟悉文件管理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能依据分类管理思想建立合理的文件目录结构。(7)能够使用计算机和移动终端中不同品牌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Android),比较其界面、功能、操作方法上的异同。(8)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编码方式,认识信息的存储单位及大小。(9)了解文件格式的多样性,能根据需要对文档或多媒体文件进行常用格式转换。(10)了解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在计算机中编码的方法及特点。
3.信息安全
(1)理解病毒、木马的危害及传播途径,会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能更新杀毒软件并查杀病毒,会更新系统补丁。(2)会合理而科学地设置帐户和口令。(3)具备计算机及个人信息及资料的安全防护的手段和意识。(4)具备使用适当方法对网上和生活中的信息进行鉴别的意识。
专题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1.文本
(1)能够根据要求设计文本排版格式使之符合表达规范。(2)会使用查找替换等工具对文件内容进行统计或批量修订等。(3)会文档编辑中修订/文件合并/批阅模式等的使用方法,通过协作完成任务体会这些功能的社会意义,提高协作能力。
2.表格
(1)理解表格在排版和数据统计计算方面的作用,能分析生活实例中表格的不同功能。(2)能简略说明不同工具软件中二维表格的共同特征及差异,能够根据需求设计二维表格行列属性。(3)能根据需求绘制或套用排版类型表格,能按要求对其属性进行调整、设置。(4)根据需要在不同软件中相互复制表格,并观察辨析其属性的迁移情况。(5)能应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的简单统计、计算与直观表达。
3.图片
(1)了解多种图片采集的方法。(2)能使用专用工具软件浏览与管理图片。(3)能使用画笔、选区、图层和滤镜等功能加工图片,表达创意。(4)能根据表达需求在文本中插入合适的图片,并对图片各项属性做适当设置或调整。(5)能区分艺术创作和“恶搞”的差异,尊重他人隐私和名誉,健康合理的使用图片加工技术。
4.声音
(1)能了解多种声音采集的方法。(2)能根据需要使用简单工具软件对声音做基本的剪接与合成等处理。(3)了解简单工具软件中降噪、环绕等音效处理功能。
5.动画
(1)能通过编辑图层和关键帧制作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表达创意。(2)会制作引导线动画和遮罩动画。(3)能够说出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引导线动画和遮罩动画等多种动画形式的异同。(4)能够根据情节与内容需要,运用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制作出简单的动画作品。
6.视频
(1)了解多种视频采集的方法。(2)能根据表达主题,借助简单的工具软件,通过视频剪辑、添加文字标题、特效和背景音乐等方式合成视频短片表达创意。
7.综合应用
(1)通过对多媒体信息的观摩和体验,理解多媒体的优势和主要应用领域,感悟多媒体的社会价值。(2)围绕某个主题,能够使用媒体集成工具,综合运用多种媒体信息,设计、制作、发表或发布多媒体作品,并能根据任务的要求评价多媒体作品的表达效果。
专题三:网络与信息交流
1.信息网络
(1)了解网络的分类、组成、功能和工作机制。(2)了解IP地址、域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会根据网络环境配置本机IP地址。(3)分析实例说出常见的因特网接入方法。(4)通过体验移动互联、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成果,了解网络技术应用发展的动向。
2.信息获取
(1)了解常见的因特网服务及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影响。(2)能够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提高搜索效率。(3)能够根据需求,利用关键词组合以及权威网站查找等方法准确查找信息。(4)知道选择恰当的下载方法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3.信息交流
(1)能够综合利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信息沟通、辅助学习。(2)在网络交流中,知道自我保护方法,学会鉴别和评价信息,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和网络礼仪,不断强化信息安全习惯。(3)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能在信息表达与交流中合法利用网络资源,能通过归纳、演绎、总结和评估各种信息形成新的观点。
专题四:算法与程序设计
1.生活与程序
(1)了解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熟悉VB程序开发工具的编程环境,理解控件、对象、属性等基本概念,掌握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的方法。(2)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据分类,理解数值型数据和字符型数据在程序中的作用。(3)理解常量和变量,掌握常用算数运算符、关系运算符和常用的数值型标准函数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写出数学表达式。
2.结构与算法
(1)掌握输入、输出语句的用法和功能,能够编写具有顺序结构的简单程序。(2)了解多种分支结构的功能和用法,能够构造合适的分支条件,编写具有分支结构的程序。(3)了解多种循环结构的功能和用法,能够编写具有循环功能的程序。(4)能使用流程图表达算法。(5)能够根据需求,编写由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形成的混合结构程序,解决简单问题。(6)掌握数组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能够采用简单算法(如枚举法)解决实际问题。(7)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能分析程序的功能和调试程序。
(二)电教知识部分
电教知识部分以《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所包含的内容为主,考试主要内容如下:
1.了解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的建设要素,包括班班通教学系统、语音教室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格教学系统、远程网络教学、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等环境。
2.了解现代数字媒体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如服务器、PC机、笔记本电脑、数字采编播一体机、数字电视一体机、CD/DVD播放机、数字投影仪、实物展示仪、背投、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常见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能运用教学设计理论系统地对教学资源与过程进行基本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
4.能够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工作。
心理健康
一、考试目的
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掌握,对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指导纲要》和《纲要》的理解,以及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转化与应用。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考试内容比例: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基础专业知识约占30%;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专业知识约占25%;《指导纲要》和《纲要》内容约占10%;专业知识运用部分约占35%。
4.学段内容比例:小学部分占40%,初中部分占50%,高中部分占10%。
5.题型及比例:客观题(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约占60%,主观题(含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约占40%。
6.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7∶2∶1。
三、考试范围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1)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方针。
(2)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初中和高中年级的分阶段教育内容。
(3)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水平一至水平五的健康教育内容中关于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在不同水平阶段的基本教育内容。
3.基础心理学
人的心理的本质、知觉的种类、记忆及记忆过程、思维的种类、想象、注意的特征、需要层次理论、情绪理论、情绪和情感的种类、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相关基础心理学知识。
4.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自尊、归因、态度的形成、沟通的结构与功能、模仿等相关知识。
5.发展心理学
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等相关知识。
6.咨询心理学
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心理学观点、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等相关知识。
7.心理咨询技能
(1)建立咨询关系的共情和积极关注技术、合理情绪疗法等相关内容。
(2)厌学、说谎、攻击性行为和同伴关系问题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和主要辅导方法,能进行相关的个案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法。
8.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2)心理健康的综合标准。
(3)心理辅导课程的特点、原则和基本的教学方法。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设计实
综合实践活动
一、考试目的
重点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否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是否具有一定的与技术相联系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审美意识。
二、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新疆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为命题依据,以自治区目前使用的现行小学、初中《综合实践活动》、高中《研究性学习》资源包为主要内容。
三、考试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基本理念、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实施与方法指导,劳动观点、思想感情、基本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基本知识、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生活中简单的生产、生活能力及其工具的使用,劳动技术实践等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