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TOP

2013年公共基础知识精讲之第三篇第二章毛泽东思想概论(一)
2013-07-28 19:27:29 来源: 作者: 【 】 浏览:268次 评论:0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根据l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毛泽东思想基本内容进行了科学概括.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第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第四,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第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第六,关于党的建设学说。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条件及其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
  (2)社会条件: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3)阶级条件: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工人运动的发展。
  (4)理论条件: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人与传播。
  (5)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确立
  (1)首次使用“毛泽东思想”:张如心《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
  (2)使用“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体系”:刘少奇。
  (3)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4)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刘少奇《论修改党章报告》。
  (5)全面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和党的十二大党章。
  (6)党的十五大报告江泽民对毛泽东思想新的科学界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1)时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和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即从l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这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
  (2)标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农民同盟军问题,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和前途等问题,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3)代表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4)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纲领,中共三大确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策略,中共四大形成了工农联盟的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时间:土地革命战争的初期和中期,即从l927年的“八七”会议到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
  (2)标志:在开辟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同党内盛行着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不仅提出了红色政权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及人民军队建设、党的建设、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等理论,而且明确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强调不唯书、不唯上,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群众斗争中创造新局面,初步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代表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
  (4)“八七会议”提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基本路线,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三)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时间:土地革命后期到抗日战争时期。
  (2)标志: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其主要成果,一是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体系,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前途、纲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二是总结出了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三是实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构建。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
  (3)代表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等。
  (4)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近代中国国情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形成的对近代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推动了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及其转变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l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举行成立大会,提出了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革命纲领,ll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这个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辛亥革命: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使中华民族在复兴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的意义。
  (4)辛亥革命以及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发起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够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主要原因:一是帝国主义绝不答应中国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二是无论是清末的封建统治者。还是后来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都不容许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制度:三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力量。因此,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就历史性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身上。
  (5)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因此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它划分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界限。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因此,它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形成: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政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家组织形式,即国体;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
  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1947年l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将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措施概括为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
  毛泽东在1928年lo月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ll月又撰写了《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文章深刻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总结了井冈山和各地的斗争经验.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客观条件: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
  主观条件:有相当力量的正式革命武装: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正确的政策。
  (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怎样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革命根据地建设为依托.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和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1)国民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国民党被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2)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中只剩下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虽然退出革命营垒,但仍受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压迫和限制.“九一八事变”后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态度发生变化,但被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所忽视.丧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利时机。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谈话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实质上是两个政权和两种军队带有阶级对抗性的合作。
  (4)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l948年中共中央准备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l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通过标志着我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
  (5)党的统一战线采取的是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1)党的思想建设是毛泽东建党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和最核心的内容。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2)党的组织建设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3)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1)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我国所形成的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2)政治特征: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民族资产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3)经济特征: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
  (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同时部分地、初步地开始社会主义的改造。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物质基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初步发展;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壮大;政治保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际因素: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的支援。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1954年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l954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写入宪法。过渡时期总

Tags: 责任编辑:wangke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3年7月28日国内时事政治汇总 下一篇2013年公共基础知识精讲之第三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