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浙江省2005年1月自考训诂学试题 (打印word版)(二)
2013-02-18 11:30:3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每小题2分,共20分)
1.虽云梦不足怪,此何太适适。
2.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
3.赤帝女曰瑶姬,未行而亡。
4.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意点染,即成数人。
5.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
6.酒用林花酿,茶将野水煎。
7.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8.公市不豫,宫室不饰。
9.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10.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
1.邵晋涵
2.杨雄
3.杜预
4.方以智
5.张揖
6.顾炎武
7.释慧琳
8.王念孙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小题4分,共12分)
1.经义述闻
2.释名
3.楚辞补注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
    《孟子•梁惠王下》:“外无旷夫,内无怨女。”怨与旷形成对文,旷有幽独义,则怨字也应该是幽独义。……又考刘向《新序》云:“后宫多幽女者,下民多旷。”以与《孟子》相较,证明怨女就是幽女,怨字确有幽独义。又考《楚辞•九叹•愍命》:“丛林之下无怨女兮,江湖之畔无隐夫。”怨与隐形成对文,则怨字当有隐义,而隐义与幽独义是相通的。又《荀子•哀公篇》:“富有天下而无怨财。”杨倞注云:“怨,蕴也。”蕴乃蕴闭之义,蕴闭与幽隐也是相通的。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全国2007年1月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 下一篇浙江省2007年10月自考训诂学试题 ..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