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浙江省2008年4月自考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 (清晰word版)(一)
2013-03-16 18:25: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浙江省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

  课程代码:0073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世纪以来某些旋律除了音高和音长外,还包括______因素。( )

  A.音型 B.音色

  C.音质 D.音程

  2.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四交响曲》的主题形象为( )

  A.“死亡”和“邪恶” B.“死亡”和“抗争”

  C.“正义”和“邪恶” D.“邪恶”和“抗争”

  3.《动物狂欢节》中《公鸡和母鸡》以同音反复的音型和特定音调的运用模仿公鸡和母鸡叫声,属于下列( )

  A.性格刻画性主题 B.客观描写性主题

  C.标题联想性主题 D.歌舞律动性主题

  4.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结构特点为( )

  A.兼有古典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的特点

  B.兼有回旋曲式和变奏曲式的特点

  C.兼有奏鸣曲式和变奏曲式的特点

  D.兼有回旋曲式和奏鸣曲式特点

  5.在作曲家曲式实践中,形成个性化曲式风格。下列作曲家______喜欢省略主部或颠倒主副部顺序的倒装再现(或拱形对称)的奏鸣曲式。( )

  A.贝多芬 B.肖邦

  C.柴可夫斯基 D.马勒

  6.下列调与调之间的转调关系属于浪漫时期的是( )

  A.C——c(同主音调) B.F——C——G(上下属调)

  C.C——a(同音列调) D.B/bC—C—#C/b(重同名调)

  7.在管弦乐队中最具有色彩感染的乐器组是( )

  A.弦乐组 B.木管组

  C.铜管组 D.打击乐组

  8.19世纪中、晚期到近、现代,管弦乐队的特点是( )

  A.古老的弦乐五声部+少量单件木管和独奏弦乐器+定音鼓+演奏低音用的古键盘乐器

  B.弦乐初步形成了古典的“四重“形式,木管乐器初步成组

  C.乐队在“双管制”的基础上向着“大型化”和“个性化”两极发展

  D.弦乐器中的大提琴和倍大提琴各自独立,形成规范的“五重”结构

  9.下列不属于节奏意义的认识是( )

  A.节奏=音长+节拍+速度 B.节奏=音长+节拍+速度+结构

  C.节奏=音长 D.节奏=音长+节拍+速度+力度

  10.下列不属于旋律意义的是( )

  A.旋律=音高 B.旋律=音高+音长

  C.旋律=音高+音长+音型 D.旋律=音高+音长+音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狭义的节奏只考虑发音点的______与______。

  12.在旋律结构相互关联的四个方面中旋律音调是旋律中有特点的______,旋律音型是被______或______的音调。

  13.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英雄”形象是指______。

  14.中心对称结构最大的特点是______。

  15.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是一部为钢琴和管弦乐段而作的单乐章作品,成为他及其所创作的______的代名词。

  16.音乐中的力度相当于音响学中的______。

  17.18世纪中晚期乐队规模扩大了许多,弦乐器初步形成了古典的______形式。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8.概括性主题

  19.音型模式

  20.音色

  21.织体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全国2006年1月自考语言学概论试题.. 下一篇浙江省2006年7月自考艺术概论试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